•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望梅不止渴全文免费阅读_望“梅”不能“止渴”

    时间:2018-12-23 19:5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三国时期,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气太热,无处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即对众将士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听说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望梅止渴”之成语亦由此而出,现用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看到这则小故事时,我不禁想起了我在两个平行班教学《认识整千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认识并体验一万”的教学经历:
      
      教学片段一:
      
      一、直观感受“一万”的大小
      播放光盘(长春体育馆),让学生仔细看画面内容,收集信息。
      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体育馆后的感受,直观感受“一万”的大小。
      
      二、体验“一万”的大小
      1.继续播放光盘(由一个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教师指出:这里一个大正方体由“一千”个小立方体组成。
      2.让学生跟着光盘后“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九千时让学生说说“九千里有几个一千”,感受几千的含义。
      3.数到“九千”后,让学生猜一猜:下面是多少?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强调: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
      在这个班授课后,我总觉得学生对于“一万”的认识太过肤浅,学生真的认识并感受到了“一万”的大小了吗?以往我们教学认数,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数位、计数单位、十进位的概念,知道有更大的数,学生虽会认、会读、会写,但忽视了让学生联系的生活实际去感受更大的数,学生记住了抽象的数的概念,但对更大的数的感受却是苍白的,在生活
      
      教学片段二:
      
      一、师生谈话,感觉大数的客观存在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千以内的数,那你觉得我们学校的人数超过1000吗?你家到学校的距离超过1000米吗?……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数量都超过1000,想认识比千还要大的数吗?
      二、体验“一万”的大小
      1.师:看一张白纸,它的厚度给你什么感觉?
      生:薄薄的。
      师:(出示1000张白纸)瞧,这是1000张白纸,给你什么感觉?
      生:真厚。
      师:10000张白纸有多厚呢?闭上眼睛,在你的脑中想象一下。(教师同时悄悄地从下面搬出10000张白纸)
      生:哇!
      2.师:10000张白纸这么厚,那么你能想象10000名学生坐在我们这样的教室里需要多少间教室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师:我们教室里现在有40名同学,这栋教学楼一排有5个教室,能算一算一排教室能坐多少名同学吗?
      生(快速地算后汇报):40×5=200人,所以一排教室能坐200人。
      师:能算一算多少排教室能坐10000名同学吗?
      生:200×50=10000,所以50排能坐10000名同学。
      师:你们能在脑中想象一下50层这样的楼房才能坐10000人吗?
      生:简直不可思议,那该是多高呀。
      这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丰富了学生对大数的感受,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数学是贴近生活的。让他们感到了一些数据的真实、可靠,学生不仅行动和认知方面参与了,而且投入了情感,产生了深度的参与,这样的感知毋庸置疑是丰富的,是充实的。
      由此我想到了如今我们的一些教学就是在重复着望“梅”不能“止渴”的故事,这里的“梅”是指脱离了实际的一些抽象、空泛的教学,缺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感知。如上面举的教例,这节课让学生认识一万,着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体会数的意义和数在交流中的作用。只是单纯地教教材,学生对数的感受是不深的;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自己去体验、发现,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才能最终培养学生真实的“数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渗透到各种知识类型的数学课中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致力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真实的数感。
      1.让学生“动”起来――概念教学中的数感培养
      数感的建立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考,一个学生如果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连看到一个人都无法估计出他的身高体重,不能估计一只鸡蛋大约有多重,很难说这样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多少帮助。本着这一思想,在概念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数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中感受和体会数的无处不在,并在此过程中建立数感。
      2.让学生“估”起来――计算教学中的数感培养
      《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在日常生活中,口算与估算的运用相当广泛,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我们给出确切的数值,只要估计出大约有多少,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口算能力和一定的估算技巧。
      3.让学生“做”起来――问题解决中的数感培养
      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会自然而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学生遇到情境命题时,要能积极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培养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研究数和量的关系,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当然,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推荐访问:止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