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胶东半岛圩子

    时间:2022-09-29 20:0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蕾

    圩子是指旧时用三合土夯筑或用石块砌筑的围墙,前者多建于村镇,后者多建于山上,目的都是抵御盗匪,保卫乡闾。在胶东半岛的今莱州市、招远市、平度市、莱阳市、海阳市、栖霞市、烟台市莱山区、烟台市牟平区、威海市文登区等地,现存大量圩子遗迹。有的颇具规模,如海阳市黑山圩子(当地称“黑山寨”),用石块砌成椭圆形,从空中望去十分壮观。若论土圩子、石圩子皆保存较多的地方,非莱州市(旧称掖县)莫属。作为昔日山东莱州府的治所,这里曾是清咸丰、同治年间捻军跨过胶莱河后的第一站,也是清末民初土匪、海盗肆虐之地,民间修筑的圩子尤其多,保留至今的也为数不少。本文即以莱州民间现存的部分圩子为例,介绍胶东半岛圩子的修筑始末与其后命运。

    莱州境内的圩子,多修建于“捻乱”之时。捻军的主要战术是快速行军,攻击容易得手的目标,如果对方有防备,捻军便绕道进攻别处。据《三续掖县志》《捻匪围莱日记》等地方文献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闻知捻军已经攻至莱州府最西端的潍县(今潍坊市,位于胶莱河之西,与掖县之间隔着昌邑县),奉旨总办莱州府团练的掖县籍进士张弼(1810—1876),率领团丁“御贼于胶莱河”。捻军进攻胶东半岛门户、大型集市沙河镇一带的乡村,遭当地军民奋力抵抗。捻军转而进攻掖县城,张弼又指挥军民进行有效防御,“贼不敢犯”。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捻军再次进攻掖县城,张弼命令团丁坚守的同时,还联络邻近州县的乡勇“互为掎角”,最终“贼望风遁窜”。由于咸同之际抵御捻军有功,张弼受到清廷嘉奖,被钦加四品衔,赏戴蓝翎。西杜家村圩子便是张弼总办莱州府团练期间,由地方乡绅修筑的极具典型性的圩子。

    西杜家村位于沙河镇西北6里处,杜氏是当地望族。据《莱州府乡土志》记载,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商务尤亟”,沙河民间兴起用麦草编制的工艺品——草辫。道光、咸丰年间,西杜家村人杜清华(1808—1867)、杜景渭(1820—1904)分别创立“汇昶”和“恒祥”商号,在沙河镇收购草辫,出口外运,获利丰厚。后来,西杜家村又衍生出“贞祥昌”(又称“太平府”,因杜景渭之侄杜恩荣(1853—1912)曾任安徽太平府知府,故名)、“正祥益”、“天祥恒”三个大商号,共计五大家。在两次“捻乱”中,杜清华及其子杜荫灏(1833—1891)积极抵御。据《四续掖县志》记载,杜清华“保障一方,里党称贤”,“训练乡里,严修守备,贼屡至,却之,相戒不敢犯,赖以全活者无算”;杜荫灏“练乡勇,破产备军械、糗粮,捍卫桑梓,(乡民)咸赖以安”。与此同时,杜铣(1802—1862)、杜镜(1807—1880)倡导族人修筑圩子,以保卫家园。据《掖县乡土志》记载,咸丰十一年(1861年),“沙河(西)杜家倡修土寨,以资守御。比中秋,寇至邑境,其入杜家圩避难者不下万人,由杜铣总为主持焉”。杜镜则具体负责防御、筹划之事,《四续掖县志》称其“备劳动,无倦色”。杜镜之侄杜云汉也出资襄助。西杜家村圩子用三合土筑成,环绕村子,周长6里,同时还有4个大门,雇人日夜把守。两次“捻乱”,西杜家村都安然无恙。光绪七年(1881年),黄河在山东境内发生决口,杜景渭之侄杜恩荣奉祖母张氏之命捐银千两以赈济灾民。光绪九年(1883年),光绪帝下旨为张氏立“乐善好施”牌坊,以示旌表。牌坊即坐落于圩子的西门外,上书:“光绪九年奉上谕,山东巡抚陈士杰奏请,户部员外郎杜恩荣之祖母杜张氏捐资助赈,著给予‘乐善好施’四字建坊,钦此。”杜恩荣致仕后,曾在圩子内修建“退耕斋”,以教导族中子弟专心向学为职志。1920年,杜恩荣次子杜尚(1882—1953)在圩子内创办师范讲习所,他后来任山东省实业厅长、财政厅厅长。1922年,杜尚的长兄杜士(1879—1936)又在圩子内创办掖县第十初级小学校。1931年,掖县区划调整,第十区宣化乡乡公所即设于西杜家村圩子内。抗日战争时期,掖县城沦陷,流亡在乡村的掖县国民党顽固派头目、平度县人邵珊舟(1896—1985)盯上了西杜家村圩子,于1941年1月将县政府由海郑张家村圩子迁驻于此。一年后的1942年1月14日夜,八路军从掖县和平度县交界的大泽山出发,冒着大雪越过掖平公路和烟潍公路,激战2小时,攻克县政府驻地西杜家村圩子,缴获140余支枪,俘37人。县长邵珊舟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往平度县。1946年,西杜家村圩子被当地武工队拆除。如今,村西北尚存一部分墙体、墙基和断块,断断续续有100余米,虽经百余年沧桑,仍十分坚固。

    同样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掖县城西另一大集镇东宋村的乡绅孙尚敏,组织护送老弱妇孺到渤海中的芙蓉岛躲避,并亲率壮丁防守村庄。捻军退去后,孙尚敏担心捻军再来,发动村民围绕村子修筑起周长数里的土圩子,同治元年(1862年),捻军再次进攻掖县,村民迅速躲到圩子中,大家昼夜轮班巡逻,捻军见防守森严,只得离去,《四续掖县志》提到“邻村(民众)亦入圩得全”。1946年,东宋村圩子被拆除,如今仅存极少一部分遗迹。此外,据《四续掖县志》记载,海庙姜家村的生员姜鉴(1838—1912),平素急公好义,捻乱之时亦倡修村圩,但“村人或恐损其地,难之”,姜鉴“晓以义而圩成”。

    这一时期,掖县东部山区的民众则因地制宜,在山顶用石块堆砌起许多圩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灵山圩子、塔山圩子、天齐山圩子、鹰山圩子、两目山圩子、大基山圩子等,今大多有遗迹保存。这几处石圩,皆坐落于山顶险要之地,以巨石为基,就地取材,依山势而筑,迂回曲折,连绵不断,墙体之外多是悬崖絕壁,易守难攻。例如:灵山圩子,整体呈三角形,南北长175米,东西最宽处约60米,现残存长约264米,最高处约2米,最低处不足1米;塔山圩子整体呈东西宽、南北窄的细长条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最宽处约25米,墙高约2米,厚约1米,大门筑于东南侧,分上下两层,现多已坍塌,少量残存;鹰山圩子整体呈细长条形,东西长约160米,南北最宽处约25米,厚约1米,残存高度不一,高处达2米多,大门向南,门墙沿与台阶尚存,墙内残存部分陶片和用巨石凿成的水池,或为咸同之际村民避难时的遗迹;两目山圩子明确见载于《四续掖县志》,其中提到“(两目山)最西有金钱顶,山上有咸、同年间难民避捻土圩遗址”;大基山圩子最为特殊,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重新整修,旁边还立了一块名为“告白”的石刻,要求当地民众不得损毁圩子,否则将进行处罚。

    清末民初,胶东兵连祸接,匪患不断,掖县又有一批人出于抵御盗匪考虑,斥巨资修建三合土圩子,包括寨里杨家村圩子、沙河镇圩子、海郑张家村圩子、祝家村圩子、肖古庄村圩子、匡郑徐家村圩子、夏丘(邱)堡村圩子、湾头村刘子山旧宅圩子等,目前尚有较多遗迹可寻的有海郑张家村圩子、祝家村圩子和湾头村刘子山旧宅圩子。

    海郑张家村圩子由该村张姓大户人家、人称“张通聚”的主人张寿世(1843—1928)所修筑。“张通聚”在全国各地经营草辫、粮棉等各类商号20余家,同时广置田产,仅在本村即有土地800多亩,并修建有200多间房屋和40亩花园。海郑张家村北面临海,为防范土匪和海盗的袭扰,张寿世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买料、雇工,环绕村子修筑起南北长100多米、东西宽80余米的圩子墙,每隔2米设1个豁口。次年,“张通聚”又设置了东、西、南三个大门(村北临海,未建大门)和岗楼,昼夜有人把守。圩子顶上建有5栋小木屋,加上3个门楼,每处可容10余人守卫。家住圩子内的男青年,夜间要登圩轮值,每人发给1支大枪。宣统元年(1909年),张家又招募团丁,组建了120余人的保卫团,团部设于东门外一大院内,团丁配长枪,每日操练。1939年10月至1941年1月,掖县国民党“顽县政府”曾驻于此,后来才迁驻西杜家村圩子。顽县政府下面的掖县保安团也曾驻海郑张家村,由张氏子弟、大地主张良臣任团长。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国民党顽军曾在海郑张家村圩子附近几度发生激战。1946年,海郑张家村圩子墙被当地武工队下令拆除,今仅存一处炮台遗址和部分断块。

    祝家村圩子由北洋军阀时期山东军务督办兼山东省省长、直鲁联军总司令、“义威上将军”、该村人张宗昌(1882—1932),与其同村部属——直鲁联军胶东防守司令祝祥本中将、直鲁联军陆军军需总监祝占俊中将、山东武定道道尹祝修德等倡议修筑。张宗昌发迹后,在祝家村西首修建了一座三进的大型宅院,当地人称“督办府”。后来,张宗昌、祝祥本等带头出资并发动村民,修筑了环绕整个村子的圩子,并在圩子西门外修建了“昌武学校”,在东门外则修建了一口八角水井“古有泉”。1929年出版的《华北画刊》曾专程到祝家村拍照并评论道:“张宅外墙如同城堡。”所谓张宅外墙,实际上是指包括张宗昌宅院在内的祝家村圩子外墙。1946年,为防止国民党军队将来占用作为据点,当地民众拆除了张宗昌宅院的正房、东厢房、后罩楼(大门、倒座房、西厢房尚存)以及圩子的大门和女墙(垛口)。如今,祝家村圩子的东段和北段保存较完整(垛口已无存),高约2米,厚约1米,总长近200米,西段尚存部分断块,西北角残留炮楼基址遗迹,墙体仍十分坚固。2012年,张宗昌旧居(含圩子等遗迹)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湾头村刘子山旧宅圩子由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青岛东莱银行董事长、“青岛首富”、该村人刘子山(1877—1948)斥资修筑。刘子山在外经商发迹后,于1925年前后在湾头村东南盖了一处新居,由东、西并列的四组三进四合院组成,占地约20亩,即目前所称的刘子山旧宅。为了安全起见,刘子山派其外甥雇佣本乡大李家村民工,用三合土在新居四周修筑了高大的圩子,正南面有大门。圩子(包括垛口)南面最高约3米,东、西、北三面较低,墙体里面的下部留有20个券洞,计划驻兵一个营。抗战时期,湾头村起初亦在国民党顽县政府控制范围内,顽县政府被击溃后,抗日民主政府下令拆除刘子山旧宅四周的圩子,但只拆掉了上面的女墙,下面的墙体至今仍保存完整。2006年,包括圩子在内的整个刘子山旧宅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莱州境内土圩子、石圩子为代表的胶东半岛圩子,作为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民间防御设施,是百年来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对于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难得的實物素材,理应得到妥善保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猜你喜欢 家村 艺术激活乡村民生周刊(2022年11期)2022-05-30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3期)2022-04-25美丽的向家村故事作文·低年级(2021年8期)2021-07-27从《菱荡》看小说中景与人的关系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38期)2020-11-06武陵山间好风景,清泉犹记交行情金融经济(2019年12期)2019-12-24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8期)2019-09-10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文萃报·周五版(2019年46期)2019-09-10袁家村乡村休闲旅游营销模式探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7期)2018-11-12“名誉村长”王新法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7年9期)2017-10-17袁家村密码新西部(2017年6期)2017-07-24

    推荐访问:胶东半岛 圩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