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05 21:3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文档)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审课题,揭示学习要点
    (一)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二)文章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三)学习具体明确的表达方法。
    二、理思路,认识结构特点
    (一)指名读课文。
    (二)根据本文总起分述的特点,给文章分段,画出中心句,写出小标题
    三、抓古怪,品大猫之三怪
    (一)大猫第一怪
    紧扣教材泡泡:“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指导学生阅读。
    1. 理解“古怪”。(推测 、存疑,进一步结合课文理解“古怪”。)
    2.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的。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3. 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把这三方面的性格特点连接起来的?(可是)
    4. 每一方面性格后都用了一个语气词,把它圈出来。
    5. 读课文感悟“可是”“吧”对表达“古怪”的作用。
    说老实话吧
    它很老实
    比较
    (“说它老实吧,可是有时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有时又很尽职。”这里两次用“可是”转折,表现出了猫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句末用“吧”使语气不十分确定,更让人感到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板书:

    可是     可是

    老实 ———— 贪玩 ———— 尽职

    吧       吧

    6. 通过品味、感悟,悟出“古怪”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令人难以捉摸”。       

    7.分层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1)老实:老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说它老实吧……无忧无虑。)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听话。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到“乖”不但有听话的意思,而且让人读起来觉得“猫”像个活泼、机灵的小孩十分可爱,同时也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

    (2)贪玩:贪玩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写出了猫要玩就尽情尽兴地玩,“不管”谁,“无论”谁怎么呼唤都不会回来。)

    (3)尽职:怎样描写尽职的?

    填空练习:想一想各组成什么词语,再想

    一想为什么要填写这些词语?

    它屏息凝视( )心

    —连就是几个钟头( )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心

    听到老鼠响动

    (猫在捉老鼠时尽职的表现是:“憋住气,聚精会神”是专心;
    “一连……”表示有耐心;
    “非……不可”表示有决心。)
    8.感悟“古怪”的猫最可爱。
    如果只允许你从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这三种性格中,选独有一种性格的猫养,你选哪种?(成天睡大觉的猫是“懒”猫;
    整天不回家的猫是“野”猫;
    整日逼老鼠,纹丝不动的猫是“呆”猫。只有既“老实”又“贪玩”;
    既“贪玩”又“尽职”性格“古怪”的猫最可爱。)
    (二)大猫第二怪
    1. 从猫的情绪上看,写了两个方面,找出词语概括。(高兴:温柔可亲;
    不高兴:一声不出。)
    (板书: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2. 用了几个细节把“温柔可亲”写具体
    的?(用身子蹭你的腿;
    伸脖子让你抓痒;
    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
    丰富多腔地叫唤。)
    (1)老舍先生家的猫独有的“温柔可亲”的表现是哪个细节?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2)听着猫的丰富多腔的叫声,老舍先生仿佛在欣赏什么?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3)发现下面加点的词语,用 词之 妙了吗?(“不同”“各异”“多端”都是“不一样”的意思,可想象猫的叫声“丰富多腔”,可见作者词汇之丰富。)
    (三)大猫第三怪
    1. 学习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上看,又写了两个方面,用短语概括出来。(板书: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2. 依板书,小结大猫三怪
    大猫古怪
    可是    可是
    老实 —— 贪玩 —— 尽职
    吧     吧
    温柔可亲 ——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 那么勇猛
    引导学生小结:紧紧围绕“大猫古怪”写了“三怪”让我们觉得“古怪”的猫,实在是可爱。


    四、抓可爱,品小猫三淘气
    (一)齐读中心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二)分清层次: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小猫可爱、淘气?(概括小标题)
    (1)耍个没完没了。
    (2)撞疼了也不哭。
    (3)抱花枝打秋千。
    分述
    (三)你发现“耍”“撞”“抱”三字之妙吗?(都是动词,都写淘气,都当孩子来写。)
    五、回全篇,总结全文特色
    (一)你发现老舍先生仅用哪一字就把“大猫古怪”与“小猫可爱淘气”衔接起来了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用“更”衔接起来的)为什么不用“很”呢?(“更”不但写出小猫十分可爱,而且写出小猫比大猫更可爱,并且将前面写大猫古怪与后面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内容连成了一体。这些都是“很”不能代替的。)
    (二)老舍先生写的猫非常可爱,他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1. 把猫人格化。2. 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
    3. 结构上。大猫“三怪”与小猫的“三淘”用“更”连成一体;
    不但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使我们看到了猫的多方面的性格,更觉得猫可爱。
    六、小练笔,动笔写小动
    ​围绕一个特点,举两三个事例,写一个小动物。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篇2

    《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赏析词句的思路。

    2.学会以抓住关键词句、填补文章留白等方式,品味赏读文章的方法。

    3.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解读课文,采用整体感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

    2.采用朗读品味的方法,体会文章情感。

    3.采用先自读文本,再补充背景的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 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潜移默化,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2.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表面义──品味深层义。

    3.重视情感熏陶和文章现实意义的理解:课文感悟──生活拓展。

    四、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导入

    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享誉文坛的人物,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他清贫而有气节,他曾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同志称颂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就是朱自清。这样一位在民族大业面前不屈不挠、极有骨气的男子汉,面对亲人时,却另有一番细腻的情感。下面我们跟随朱自清的笔触,走进《背影》。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1.老师、学生、名师(孙道临)一起配乐朗读课文。

    老师:第1~3段;
    学生1:第4、5段;
    学生2:第6段;
    名师:第7段。

    2.思考的相关问题:

    (1)老师、同学、大师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 (2)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的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
    重要的时间、地点不能丢。) 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奔丧之后,于浦口车站,父亲送儿子。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巩固事件概括的方法。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分段讨论。

    1.作者眼里,他的父亲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
    (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 举例:体贴、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 (2)请你抓住文字、词语等细节描写,从表面到深层,品读父亲细腻的情感。

    举例:爬月台的动作“攀”“缩”“倾”,父亲还是“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爬得辛苦艰难的样子,正表达父亲深厚真挚的爱子之心。

    (3)文字往往不能把所有情形都写出来,其中会有留白。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填补留白,体会父亲的情感。

    举例:父子初见,见儿子簌簌落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此处可以补充父亲的心里活动,理解其实最艰难的是父亲安慰儿子时的坚强、体贴、担当等特点。

    2.能写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父亲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请你从文中找到依据,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寻找儿子在送别之时和写文章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寻找作者的议论抒情句,体会儿子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将情感逐渐细化,培养学生的赏析文字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父与子的情感是双向的。

    (四)主旨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分析理解最后一段。

    (1)你如何理解父亲心中所说“膀子疼痛厉害”就“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2)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掌握的朱自清父子的实际生活,体会父子之间的想念与依恋之情。

    2.联系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主旨。

    (1)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背影》?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站在时代的特点中品读文章。

    (2)引发了人们怎样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当时人们的反响和现代人读《背影》的思考。

    3.出示季羡林先生读《背影》的感言,与学生共读品味。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迁移到从古至今的其他名言或作品,体会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伦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基础。

    【设计意图】1.卒章显志,从文章结尾的剖析引向创作背景。2.本文与背景、大家解读和其他文字的互文阅读,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写法探究

    1.教师导语并设计问题:这样感人至深而又含蕴丰厚的文章,是怎样用文字传递这种深情和含蕴的呢?

    2.教师小结:

    (1)善于从生活的平凡琐事中提炼,福橘送吉祥、背影喻离别等,让文章意蕴丰厚。

    (2)四个“背影”,两实两虚,反复呼应,首尾呼应,让深情在文中回环往复。

    (3)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二者结合,感人至深。

    【设计意图】讨论并总结本课写作手法,为以后的写作指导作铺垫。

    (六)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你的父亲和文中的父亲相似吗?结合生活事例讲讲你的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2.播放学生家庭的“父与子”温馨照片,讲经历,谈感动。

    3.播放卜劳恩《父与子》中的几幅漫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看到的父子之情。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文本素材“《背影》同步检测”。

    2.在“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中品味生活。

    课外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背影》,然后写一件父母让你感动的小事。

    【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引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发现身边亲情并练笔。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篇3

    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新诗的知识,阅读诗歌有一定的基础基础,能够较为充分地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其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学生的欣赏易停留在表面,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歌的美。教学时,作为教师,将对诗中精彩处和难点作必要的讲析,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家乡、祖国的感情。同时教学过程中充分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感受诗歌意蕴,真正体现以学为本;
    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

    3.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中外经典诗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抒写思乡愁绪,体现了诗人思想中最执着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也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感情,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划分诗歌的节奏,诵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通过反复品读诗歌,感悟意象美。

    3.通过仿写诗歌,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感受生活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把握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把乡愁诉诸笔端,这是一种情感的回归,心灵的期盼。乡愁是李白笔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忧伤;
    是马致远眼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痛;
    是崔颢口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哀叹。让我们一起走入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2.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概括关键词。

    1.诵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品读诗歌,感悟意象美。

    3.仿写诗歌,领略生活美。

    过渡语:请同学们迅速默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二、活动一(约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链接资料和课下注释,了解作者余光中相关资料,勾画关键信息,注意名、时、地、称、作。

    2.自由朗读诗歌2遍,注意以下问题:

    (1)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尝试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读。

    资料链接: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投入,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自学检测反馈

    1.请同学朗读诗歌,其他同学评价。

    点拨语:

    提示:评价朗读关注同学的字音、停顿、重读、语速、语调和感情等方面。

    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看屏幕)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
    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
    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
    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简介背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50年去台湾。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乡愁》写于1972年。)(课件展示) 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余光中曾经这样介绍这一首诗的写作背景:用20分钟的时间,我写下了《乡愁》,但是这一种愁绪在我的心中已经蕴蓄了20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乡愁》。(听朗读)

    三、活动二(约15分钟) 

    过渡语:有人这样评价《乡愁》: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从诗歌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点,品味这首诗歌的美点,在文中做批注。可以运用下列句式表达:

    我从诗歌                         (小节/句子)感受到诗歌的                  之美。

    点拨语:

    (1)诗歌的结构美。①“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的表现时间变化,情感增强。②“乡愁是……”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③“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徊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

    (2)诗歌的意象美。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化虚为实,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托物寄情。

    (3)衬托手法:“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正是用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来反衬乡愁之浓郁。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
    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
    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
    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所以这几个形容词不但不能去掉,读的时候,还应该重读。

    (4)用词之美。叠词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节奏美,突出了意象的特点,又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了乡愁之浓。

    (三)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你有没有疑惑?请提出来,请大家帮你解决。

    四、学习检测(13分钟)

    1.朗读席慕蓉的《乡愁》,思考后面的问题。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蓉: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 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迁居台湾。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歌却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意象。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席慕蓉的《乡愁》则寄托在        、雾里的挥手别离、       ;
    两首《乡愁》的区别在于,余光中的《乡愁》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                    的感情。

    2. 仿照本诗托物寄情的手法,以“乡愁”为话题,发挥想象,巧设比喻,写一首小诗。

    例:别离后,乡愁是奶奶哼唱的歌谣,想起它,泪汪汪。

    后来啊,            ,            ,         。

    而现在,            ,            ,         。

    点拨语:1.坟墓 海峡  清远的笛 没有年轮的树,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课堂总结:阔别四十三年后,余光中老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
    离开国的时候,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必须当一回‘浪子’,回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同学们,也许以后,为了追寻理想,你们也会离开故乡,甚至会远离自己的祖国。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全体起立,让我们再一起高诵《乡愁》

    附: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思乡—————思国—————爱国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弈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