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全文)

    时间:2022-08-02 12:0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全文)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3篇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篇1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

    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激活历史教学

    合肥南园新村学校 訾化木

    摘要: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历史学科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除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反思一下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筛选,把成功的经验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如何充分挖掘整合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课题。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学生所在的地区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乡土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乡土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稗益,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它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悸,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而乡土历史是学生生长地的历史,容易激起兴趣,注入情感,融入记忆,结合乡土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在学生的心

    目中,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不可捉摸的人和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可触可摸的存在,同时也产生历史感,养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的目的[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我的教改之路》第29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为我们打开了历史教育的新天地,面对新课程下的历史教育,开展乡土历史的教学将是对现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有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子。这些乡土历史教育资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许许多多的资料散见在有关的文史资料,学生也有条件收集到。但是这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资料进行整合开发,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去发现,去感悟生养我们的这块土地,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内涵,真正使历史课在人文主义培养上不至于成为空谈,也才能真正发挥人文主义课程的育人价值。但长期以来乡土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 乡土历史教学现状

    1、传统历史课程体系制约了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挖掘历史课程资源上,在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些教师也已经在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进了乡土历史的某些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教育教学体制的制约,课本作为唯一的考试依据,教材也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历史教育内容被长期封闭在教科书中。在乡土历史的挖掘上,我们的历史教师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不敢深入下去,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乡土历史无法真正走进历史教育的视野乡土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正是传统历史课程体系的弊端所在。

    2、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效果。

    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在我国历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此发放过《安徽历史》《合肥历史》等历史乡土教材,但老师很少结合中国历史课讲授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些乡土教材,学生也只是“一目十行”地随便翻翻,更多的同学连看都没看,有的连书也不知丢到

    什么地方去了。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是较为普遍。乡土历史教学缘何在学校遭遇“寒流”?一些中学历史老师认为: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只注重重点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教学,无暇顾及乡土教学。

    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初中阶段,孩子们的课业本身就太重,没有必要开设乡土历史课程,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毕业后再看也不迟。” 有的历史老师甚至很直白地表示:虽然现在把乡土历史纳入到升学考试的要求中去,但乡土历史所占分值较少。是否将乡土历史教学纳入升学考试及分值比重加大才会让它热起来?我觉得也并不尽然,关键要认识到这方面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做好教材、学科建设,又要开发丰富生动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3、历史教师学识不足制约了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

    我们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乡土史,只是凭个人兴趣,对其作简单了解。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在编好乡土史教材的同时,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好当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也应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开发乡土史教学资源的途径

    1、搜集整理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范畴。历史教科书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2、走近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非文字的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实物或活动的形式运用于历史教育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实物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表现表现形态多样,既有历史遗址、历史文物、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为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历史教具等。合肥市是一

    座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名城,是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全市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实物式的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活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历史教师等,他们能够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

    3、建立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建立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以电子网络为平台为历史教育提供的乡土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历史课件、历史资料数据库、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所提供的网站,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影视作品等。同时,数字电子化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不仅应包括能给历史课程带来信息来源的资源,也包括保证这些信息获取的硬件资源。

    四、乡土历史教学意义重大,当引起历史教师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乡土历史在中学生身边发生、发展、演绎的,中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情感上说极易接受,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对这些历史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他们一般愿意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 一片瓦砾,都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学生参与其中,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去体味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的紧密关系,进而去勾画未来的美好远景。学生在考察中对自己的故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故乡的爱恋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安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开展乡土历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历史部分时,完全可以结合乡土历史,使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知、可感。乡土历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知乡爱国的精神,更能培养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乡土历史的教育工作一刻也不能削弱,否则耽误的又是一代人。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篇2

    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育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任务及价值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育。

    一、历史学科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首先,中学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存在着继承性,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过来的。毛泽东曾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学历史教学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教育我们的学生。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近代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饶舌也”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发扬。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这些中华儿女的优秀品格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情操,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其次,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学生从组织史料入手,设想当时的历史情景和事件发生的时代,分析当事人的利益、价值和观点以及他们所作的选择,试着分析、找出对那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找出那些问题产生影响的历史条件和对当代的影响,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

    要想弄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我们必须首先弄清中学历史教学是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还是历史运用的范围。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穷究历史发展变化,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的过程。“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在对人类以往的历史进行系统化整理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意义所作出的一种理论解释和精神体验。

    ……历史学使我们不是简单地只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国度里,而是生活在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漫长的‘历史学时空’里,从而得以同过去以往时代、同所有地域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局促的个体生命融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和升华。”可见,历史学家们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的、目的明确的。

    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运用历史。这种历史的运用包含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规律;对学生及整个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信息,包括背景、经验等。中学生是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将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而不是要求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就去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发展自己。人在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都是综合性的,单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难以解决。近年来教育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正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历史与许多边缘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再现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轨迹。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这种联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如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现实的政治都有历史渊源,学习历史不忘关注现实,能很自然地与政治时事联系起来。

    我们说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那是因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和进步。史学所研究的虽然是过去的人类生活,但时间是永恒连续、前后相继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统一于时间的向度上,因而史学思维模式在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几乎被完整地加以运用。

    史学思维模式是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所以离开了历史教育,就等于离开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就难以谈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的可持续性。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篇3

    ◆◆◆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 
    ◆杨
    艳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教育局)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既承担着历史知识的传承,又肩负着对人文教育培养的重任。基于历史教学的内容本身特点,不管是对学生修养 的提高,还是4,L4J7的道德品格养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标下,作为历史教师更要极其重视文化史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 修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德育
    人文修养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道德素质教育 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的人文性教育不断成为历 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这里所说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把人类优秀文化在 知识讲授时内化为修养、气质、人格等,以此成为良好的品行。目的在于让 
    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在当 今形势下,我们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学 生的人文素养。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人文 精神。 


    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加强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再次强调,是 因为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与史实相左,与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相背离的现象。 这些现象影响十分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历史德育还存在着 

    定的薄弱环节。 
    目前,中学生的道德素养状况着实令人担忧。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O 
    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上显现出来的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 自利,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比较注重个人享乐,好攀比,缺乏意志 力。在校园内甚至出现考试作弊、花钱买作业等现象。当然,造成这些现 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校的,也有来自社会的。可 
    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为学校教育 
    的一部分,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一重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个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总要有一种精神品质,它是一个人、一 
    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品 质形成是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勤奋、谦虚、诚实、坚强、创新都是 
    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体现,在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这些良好品质 的形成。例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王羲之练字、达・芬奇画蛋、司马迁 
    写《史记》、发明大王爱迪生等名人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努 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才能做好每件事。学业的精深造诣 来源于勤奋,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奋是 成功的唯一途径。史料记载,北宋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问,正值天下太平无 
    事,每逢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或到郊外游玩,或在酒楼茶馆宴会。晏殊因 为家贫,只好在家里读书。有一天,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富 官,并解释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兄弟们闭书读书,如此 自重谨慎,正是东宫的合适人选。”晏殊向真宗谢恩后说:“其实我也是个喜 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了。”真宗听 了,对他愈加赞赏。通过读晏殊等的史料。教育学生为人要诚实。通过学 习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刘备三顾茅庐、中国红军四次反围剿 的胜利等历史事件,告诉学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生在学习 这些史料时,诚实的种子就在他们心中播种下,而文天祥、方志敏、叶挺、夏 明翰、林祥谦、施洋等的英雄事迹,则可让学生形成不屈不挠为正义不怕牺 
    牲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历史人物的优秀事迹和品质。培养青 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历史的基础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衡量是 
    否完成教学任务时,通常以知识能力为中心,片面强调学生高考分数,以提 高升学率。这样,
    就造成教师教学时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都 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赵亚夫先生认为:“第一,历史学科是人文主义学科,最 关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作为基础教育范畴内的历史教育,其学科属 
    性是教育学科,所以它必须关心教育和心理两方面的问题l第三,根据以上 
    两点,中学历史教育必须反对‘知识中心主义’和‘单纯的养善主义’,也必 
    须反对变相的‘知识主义’,即所谓的‘能力主义’。”知识教育是基础,人格 教育是核心,文明教育应是伴随人一生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根据其学 科性质,历史教学的重心应以塑造学生品格为中心。可以这样说:“学校历 史教育若不以塑造新时代的人格教育为本位的话,那么就失去了设立本学 
    科的意义了。” 
    2.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切忌空洞说教 
    根据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特点,进行道德素质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 主线,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以无数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和 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奋斗事迹凝集、表现出来的,它蕴含着丰富的史实。 其中既有迷茫和探索,也有失误和成功,既有屈辱和抗争,也有挫折和奋 斗。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对史实的分析和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吸收学科领域的新成果,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 充实和更新。这样既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亦可大大增强道德素质教育的 
    实效性。 
    3.充分利用历史教材的反面人物。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 
    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反面人物,这些人物及其所作所为往往为人们所 不齿。教师在讲授内容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讲清他们 
    为什么遭人谴责。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重视历史教育中品德教育功能的呼声也 
    越来越高。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至关重要的,但“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在历史教 学中应坚持不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 接班人。奠定坚实的道德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道权.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J].中学课程辅导, 
    2011,(08). 
    [2]陆卫康,卢平.德育为首,能力为重——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新型育 
    人模式的构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张万民.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与德育实效性的反思[J].延边教育 
    学院学报,2004,(O1). 
    [4]王福友.我国中学历史教育视野下的德育研究——关于历史教学 
    中道德教育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3. 
    05/2014 95 

    推荐访问:德育教育 中学历史 教学中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