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在课堂观察中研读教材

    时间:2021-07-17 20:01: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师在处理教材和设计教学时应宏观引领,既要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
      一、正面情况
      案例1:第九册第47页例4——用字母表示数.老师创设情境,注重感悟,他用自家照片,让学生先说说他(儿子)几岁,再猜猜自己(小孩爸爸)多少岁,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同时让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拓展例题上,老师顺势逆向引探:妈妈的年龄比儿子大28岁,如果用N表示妈妈现在的年龄,那么儿子现在的年龄是多少?
      老师在备课时能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不只是为教而教,他能联系实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用生活素材,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他关注课堂的细节与生成,着眼学生的发展.
      相反,教同一内容,有一位老师则是浅表性地讲解,慢条斯理,课堂容量少,只重点讲当小红多大时,爸爸相应多少岁,至于用字母表示数要合理(有一定限定,如a岁不能为0,不能为1000),老师未触及.反映出老师知识缺失,教学要求不明确.
      案例2:一位教师在教第十一册百分数的意义时,用百分数妙解成语.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等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教学设计画龙点睛,点题首尾呼应.她注重拓展数学与其他学科资源的密切联系,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
      案例3:第五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师坚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如折一折,涂一涂等,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错了没关系,展示学生作品,组织交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评价中拨乱反正.体现在做中学,符合新课标要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同时强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在一定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获得了愉悦的学习体验.
      案例4:我前往云浮大方镇中心小学支教时,听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教师上第五册第84页例6——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中只有508×3的口算和笔算,当他用小黑板出示书写非常工整的练习题时,其中我注意到书本外的402×4,2009×6,他让学生做后进行对比,发现问题.
      老教师尚且如此,精心设计,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他的敬业精神让我很受感动,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
      二、反面情况
      案例1:第二册——读书、写数,公开课上,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然后直接告诉学生,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3,读作四十三,每拨一组如是说法,生怕学生不会,又怕学生做得慢占用时间,一灌到底,没有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案例2:有一次,我到一所小学视导,即时抽听一位六年级老师的课,第十一册第39页例2,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练习了两道应用题后,直接让学生解决例2(他们美术组有25人,我们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学生半天做不出,老师依然耐心等待学生战果,时间一分一分过去,会做的很少,离下课约十分钟,老师才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如找单位:“1”,多出的1/4是谁的1/4,要求画线段图分析,写出等量关系.只可惜,下课了.这老师为什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及早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呢?他过于放手了,没抓住教材的重点,也许,该老师当时也是与学生一起在做题,后面才想到如何分析题意的.课前没有钻研教材,更谈不上吃透教材了,应付了事,只是苦了学生.
      教材中很多知识领域的呈现都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在研读教材时,就要对相关内容前后做系统的了解,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钻研和分析.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准确地驾驭教材、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否则教学就只能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
      责任编辑 邱丽

    推荐访问:研读 观察 教材 在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