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高校学生党员动员能力现状探究

    时间:2021-07-11 00:00: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立足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工作,选择党员的基本属性之一——动员感召能力进行研究。从动员的功用及其性质出发,分析当代中共党员学生群体的特点、学生党员在高校中动员能力体现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容,明确高校学生党员动员能力培养的意义;思考保持执政党代表的先进性、思想的鲜活性的有效方式,为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提供新的能力拓展理念。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动员能力 动员内地
      动员,一般是指为了实现某一政治目的,国家对于社会各种资源的整合过程,是一种战略性的手段。国家通过政策制定和意识形态宣传,集中政治资源,实现执政合法性的认同;政党通过游说、博弈、感召、宣讲、说服等方式完成政治资源的汇聚。狭义的动员,指战争或者革命时期集中式地对社会资源快速获得的过程。政党动员,体现了政党的基本属性,使其建立的政治体制在共同体内良好地运转。在现今和平年代动员的意义更广泛,动员形式也更多样化。
      现代民主国家政权组织方式大多是政党政治,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当它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其政治功能的重心会发生一定的调整。政党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动员和感召能力,这一功能贯穿着政党的存在过程,而当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其政权分配与对国家的领导重合,蕴藏在政党属性中的感召动员能力渐渐演变成国家的动员能力,这就对政党使用的感召性工具以获得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防止其功能过度倾向于资源整合,而忽略社会动员。
      中共党员是我党进行政治组织工作的最基本的单位,党员贯彻党的政治目标,传播政治信仰,建立政治认同,从而在我国各类组织、阶层、行业中体现我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力,保证中国各方面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方向有序前进。
      一、从动员能力的视角看当代中共学生党员的特点
      在我国的高校中,党委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和组织工作上,而这两个功能最终指向的是党组织及其成员对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动员。学生党员既是学校党组织开展组织工作的基础,又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1.角色不稳定性和稳定性的交叉。
      高校学生党员,一方面是学生,具有社会角色的不稳定性,毕业后重新建立社会中稳定的角色,求学阶段不属于特定阶层,不完全社会化,他们受到学校组织化管理。在政治性的活动中,学生很少成为独立的政治参与主体,即不是实质性的利益集团。学生大多数的政治参与带有社会公益性,没有实质群体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员,要以党内相关规章和准则要求自己,不分长幼;在政治立场上要明确而坚定,遵守党的领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参与党组织生活,要进入同志式的话语体系,这种角色不论是学生阶段还是走入社会后开展社会建设,都具有稳定的一致性。
      2.党员身份日渐符号化。
      学生党员的产生基本来自于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分子。党员身份在高校的认同就等于精英或者某项社会工作出类拔萃的代表。学生用党员作为评价字眼时往往和德才兼备的社会普遍评价挂钩,容易忽略党员的政治属性。学生在认可学生的党员身份的同时往往和党员党性的割裂,这也导致学生的入党动机难以测量和证实,最后只能通过学习成绩和学生工作,甚至特长体现入党积极分子的独特性,学生党员更在乎这种身份的标签作用。
      3.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任职相重合。
      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威信较多来源于其具体学生的工作,而学生工作也能更直观地考察一个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党员在学生工作中更能显现出党员的先进性,这也成了考察党员素质是否过硬的一项指标。我们从工作性质可以看出,学生干部的“行政性”明显,也有很多“责无旁贷”完成的工作,因此,学生党员若不具有学生干部身份,就不易观察到他在学生群体中的主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也不容易看到他作为党员在宣传和践行党的宗旨的时候的感召力。另外,基层党组织本应在群众中普遍发扬的动员、宣教、说服功能,不能很好地在学生党员角色中体现,甚至党员动员的合法性、力度、深度更多来源于组织“命令—服从”职能关系而非政党权威。
      4.党内竞争机制在学生党员的产生及其干部选举中体现较弱。
      多数情况下,党内民主的理念在学生组织中没有明显的概念,民主集中制并没有在学生党员及各类学生组织中充分地体现,甚至学生党组织内部的学生党员也会习惯依靠思想政治老师的把关和安排。
      当高校在不断增强学生基层党组织渗透力的同时,学生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有效渗透的问题。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分子,有一定的学生群体领导者的属性。这一属性最主要的体现应该回归一个政党本来功能,即通过动员对社会资源进行汇聚,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学生党员目前的角色和实现其本身应该擅长的动员能力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二、高校学生党员的主要动员内容
      1.实现价值认同。
      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动员过程主要是实现政治认同。政党认同包括三个过程,认同现代国家是政党政治的国家这一主流;认同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合法性。学生党员要有能力通过灵活的思想工作,渗透到学生群体中实现并强化这些共识。高校学生工作中思想宣传动员效果,应该体现在职能部门的有效贯彻和学生的积极响应中。
      2.实现政策响应。
      党委领导下的行政负责制的组织体制,从学校层面到学院层面,无不例外地坚持这样的原则。因此,学校、院系等正式行政组织作出的管理决策需要学生党员的积极响应,首先是理解和接受,再进一步通过畅通的渠道吸引相关的学生参与,同时还有学生参与的政策实施的反馈,行政组织进而对政策进行修正。这才算基本实现了一次有效的政策认同。在提倡学术自由的高校组织中,个体自由的过分声张会抵消集体参与的热情,最后也容易消解学校政策服务学生的初衷,导致管理不良,沟通不畅。如果仅靠刚性约束,高校各项工作的辐射面就会变窄,政策不适应的反弹明显。这个时候,学生党员朋辈间的软性动员是不可或缺的助力,让决策的响应成为更好的循环。

    推荐访问:探究 动员 学生党员 现状 能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