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的显著特点

    时间:2021-07-02 08:01: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期,我国外交工作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创新外交理念,因势利导,不断开创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命运共同体,“有所作为”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外交;和平发展道路;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7)03-0032-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稳定与动荡交织,国家和地区的格局酝酿着新的重要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保持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外交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下,从外交理念到实践方面逐渐形成了以下显著特点: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部署是一定外交理念的体现,一国确立怎样的外交理念不仅与该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相关,还与其所处的国际战略地位、目标追求以及其国际战略能力相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外汇持有国,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威望都不断上升。同时,西方社会抛出“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会“威胁”亚太地区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将向何处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坚实的现实基础,这是传承和发展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对以各种形式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的明确回应。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主张礼尚往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争斗。比如道家主张“大者宜为下”,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明朝郑和船队与所到之处与亚非30多个国家的人民和谐相处,这些都表明了中华文化向来崇尚和平,正如习近平所说的“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1],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时代主题,实现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其次,和平发展原则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之后从苦难遭遇中所选择的正确的道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840年鸦片战争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巨大灾难。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都厌恶战争,向往和平,向往国家的复兴。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再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们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發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中国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是维护世界稳定和人类和平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同时要树立起世界眼光,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总之,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和平发展,是对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会不断地以自身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不仅明确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还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十八大报告。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人类“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272,这一战略判断是基于人类共同安全认识的新的实践基础。同年,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坦桑尼亚等国的国事访问中,演讲时都提到了“命运共同体”。而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场重大外交活动中,这是继“和平崛起”与建设“和谐世界”之后,中国又一次向世界发出的重要信号。可以说,“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广受瞩目,成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关键词,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是中国外交的显著特点之一。
      一般地讲,“共同体”(Community)是指人们在共同的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比如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在“共同体”前面加上“命运”一词,就会显得比较抽象。“命运共同体”所描绘的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体现了共生理念和共利关系,这一概念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涉及经济方面,还涉及文化、安全等层面。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注重周边外交,中国与周边国家就是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周边外交是指“中国和周围陆地、海上直接接壤相邻的国家之间的外交”,“中国周边国家安全、发展环境的好坏是影响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3]。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距离,信息化则进一步拉平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仅是周边国与国之间,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荣共荣、一损俱损”。此外,在当今世界,存在着诸多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因此,“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基于对历史逻辑和现实问题清醒的洞察和把握。

    推荐访问:外交 我国 十八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