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奥巴马的困境

    时间:2021-06-27 08:0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002/fwep20100210-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fwep/fwep201002/fwep20100210-2-l.jpg
      [内容提要]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一片争议声中闭幕了。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 会上高调提出建设一个新的机制取代美国长期不愿加入的《京都议定书》等建议。本文以“ 女王困境”类比,借助博弈工具分析奥巴马在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战略选择,指出此战略 的实质是“强化规则,弱化行动”的模糊战略。在加入有约束性的国际气候变化机制的问题 上,美国将长期以“未加入”的身份处于“加入”的状态中,实现在不影响国内利益的前提 下收获国际声望的最优战略结果。而且鉴于分析前提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战略选择很有可能 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而非这一届美国政府的个别态度。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国际机制 博弈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D8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2-0101-10
      
      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统治初期曾经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方面,如果她结婚,那么她的 丈夫将取代她成为国王。由于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亨利八世如何将前后几位王后打入大牢或 干脆处斩,女王不愿冒险失去权力;另一方面,如果她公开宣布不打算结婚,贵族会以她没 有继承人为由煽动叛乱,同样威胁女王的统治。面对这种两难困境,1558年继位的伊丽莎白 女王,大约在1565年前后就打定主意终身不婚,但是直到1577年,她都一直在高调地进行婚 姻谈判。这种战略为女王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成功解除了后顾之忧。
      喧嚣的四百年过去了,人类创造了科技革命的历史,同时也给地球制造了几乎难以承受 的负担。面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开展了一系列协调合作试图力挽 狂澜。在这些协调过程中,作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的美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聚焦了全世界 目光的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似乎遇到了当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困境。
      
      奥巴马遭遇“女王困境”
      
      当前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类活动制造了并还在继续制造超出地球承受范围的温室气体 ,使全球气候发生了变化,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所谓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两种:二氧化碳和甲烷。其中2/3是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化 石燃料的燃烧。另外有1/4归咎于甲烷气体,主要来自于农场家禽、家畜的养殖,以及煤炭 的开采和水稻的种植等方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 化委员会两年前的报告指出,全球气温可能在21世纪50年代后期上升4℃。 [注:Pachauri R K, Reisinger A. Eds. 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 Geneva,Switzerland:IPCC]这种升 温将造成冰川融化,从而引发海平面上升,直接危害沿海国家地区及岛国的生存。除此之外 ,气候变化还将带来影响广泛的飓风、洪涝、干旱等种种自然灾害,全世界没有国家能够幸 免。由于地理分布原因,自然环境承受能力的区别,各个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不同的:非 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中东、中亚以及东南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最为严重。各种气候灾害可 能造成水资源与粮食匮乏等次生灾害,威胁国家生存。这种不均匀影响又可能导致人口迁移 以及水资源、粮食纷争等可能带来混乱甚至崩溃的全球影响。
      为了集合全世界的资源和力量应对这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于1988年成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以提供报告和咨询的方式协调 和指导国际社会针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几乎与此同时,联合国发起气候谈判,并在1992年形 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诞生的《京都议定书》是UNFCCC的补充 条款。协议确定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共同但有区分”的原则,规定了将工业化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区别对待的减排目标,基本建立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同时促进一系列 国家政策出台,从治理和减排两个方面规划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然而这项几乎 包含了所有工业国家的协议中,唯独少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
      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然而早在1997年,美国 参议院就通过了“伯德•哈格尔决议”(S•RES•98),要求美国不得同意签署任何区别对 待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有具体目标和时间限制的条约,以防危害美国经济。基于此 ,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没有将这个不可能通过的协议提交国会审议。《京都议定书》上的签名 成了一个空头承诺,对美国不具约束效力。2001年,小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 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和限制温室气体的义务”这样类似的借口 再次拒绝批准协议。直到2009年,全球 190多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便拟定一份范围更广、更详尽的新气候条 约取代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以求大幅削减全球的工业废气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又 值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全世界都关注着美国的新态度,期待美国能够加 入世界气候机制,承担起他在国际社会应负的责任。
      如此,奥巴马总统的面前就出现了与伊丽莎白女王相似的难题。一方面,在美国国内,如果 奥巴马如众多国家所期望的同意加入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行动框架,此协议也不会在 参议院获得批准。美国长期拒绝《京都议定书》的原因是保护美国经济发展,其核心是保护 既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如果美国按《京都议定书》要求履行减排义务,美国发达的石油 和汽车工业将付出代价。这些高碳排放量的产业在美国政策制定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 团,决不会对危及自己的决议坐视不理。2006年,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签署了美国最积极的碳 排放管理规定,这一规定一出台立刻受到了来自石油水泥等行业巨头的批评。可以想象,一 旦类似的政策在全国推行,将会遭到怎样的反对和抵制。奥巴马的执政将举步维艰,甚至任 期满后的连选连任也将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拒绝《京都议定书》的 美国已经成了国际社会的坏榜样,遭受了各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指责。其行为被认为是逃 避责任的,直接破坏了美国的大国形象。在气候问题上的政治影响在外溢效应的作用下,给 美国的外交实践制造了一根软肋,导致在其他国际问题上,美国的合作诚意和信誉都容易受 到怀疑。如果再次拒绝机制约束,奥巴马总统在外交上难免会被这种不信任与负面形象束手 束脚。
      这就是哥本哈根会议之前摆在奥巴马总统面前的困境:如果在会议上积极加入减排机制,做 出进一步承诺,可能会被国内利益集团指责危害美国经济利益,危及执政基础;如果他坚持 前几任总统的消极态度,可能会导致会议努力失败,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指责,有损声望。 奥巴马的战略选择似乎面临左右为难的挑战。
      
      奥巴马的“气候博弈”
      
      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在奥巴马总统、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和国际社会之间展开的三方 博弈。事实上,这其中国际社会的战略选择能力相当弱。一方面,国际社会中各种力量的选 择千差万别,很难被看作一个单一的行为体衡量其战略选择及收益;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个 能够代表国际社会参与博弈的行为体,它也面临着战略反射周期过长调整不灵活的尴尬局面 ,难以进行有效分析。
      因此,下面我们要建立一个奥巴马总统和美国国内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模型。在这里,总统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可以做出两种选择:加入继承《京都议定书》思想的国际气候变化 机制或不加入现有机制,分别简化为“加入”与“不加入”。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参与博弈的 战略选择包含很多方面,包括是否通过政府决议的立法手段,是否真正配合政府工作目标及 是否提供支持等经济手段,以及最重要的是否在总统任职到期时连选延长总统任期。为了有 效分析,将国会作为美国利益集团的代表,把它视为一个理性行为体参与这场博弈。其战略 选择可以集中在最主要的矛盾上,简化为在现任总统任职到期时“连选”或“不连选”。由 于美国的两党执政体制,民主党人奥巴马总统需要争取的是本党以及动摇不定的中间派选民 的支持,共和党中的多数必然反对其连任,无论他加入气候机制与否。在战略选择的过程中 ,奥巴马 总统的获利表现为:如果能够连任总统,他的收益是+4,如果不能连任,则为-4;如果他 加入减排机制,将获得国际声望,当然,虚无的声望无法与总统的权力价值等同,因此收益 +2,如果不加入机制,则声望受损,收益-2。同样,利益集团在美国坚决拒绝加入减排机制 的情况下,收益为+4,如果美国加入机制,则经济利益受损,收益为-4;如果总统加入机 制而利益集团马上转向支持其他候选人,则可能重新选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新总统,收益+2 ,如果总统不加入机制利益集团支持总统连任,则减少了与其他候选人战略对接的风险,收 益仍然+2;对于利益集团来说,与之相反的另外两种战略选择收益-2。如此,我们可以得 出如下图所示的收益矩阵:

    推荐访问:巴马 困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