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赴苏留学对红军女将领张琴秋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1-05-28 16:03: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以张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和工作期间所保存的个人档案为基础,阐述赴苏留学对她一生革命工作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中山大学对帮助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活动、培养妇女干部的重要意义。发掘与研究这些档案,对国内革命斗争史料起到补充和考证作用,为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提供珍贵的一手文献资料。
      关键词张琴秋 苏联中山大学 档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 K828.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7-02-10
      张琴秋(1904—1968),浙江桐乡人,著名红军女将领,西路军中职务最高的女干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革命女性中杰出的妇女领袖之一。革命战争时期曾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妇女独立师师长、中央妇委委员、西路军政治组织部部长、延安女子大学教育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张琴秋的传记收录于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十七辑,全国妇联编写的《中国妇女运动史》中多处论述了张琴秋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所作的贡献,充分肯定了她在中国现代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此外,在党史、军史、妇运史、工运史等许多工具书中,都包含有张琴秋的条目,详细记述了她一生革命功绩和贡献。为纪念她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作出的建树,纺织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了《张琴秋的一生》,徐向前、伍修权、康克清曾先后为该书题词。
      可是,在各种人物传和学术研究论著中,张琴秋在苏联学习和工作的五年(1925—1930)经历均只是一带而过,分析原因是无法获取她本人的档案资料,对她这段时间在知识和思想上的动态难以把握。为弥补这一缺憾,“赴苏百位中共党史人物档案初编与研究”课题组专程赴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获取了已解密的张琴秋个人档案,经过翻译、整理和研究,真实地还原了她的这段重要人生轨迹,近距离地感受到留苏经历对张琴秋的革命生涯打下的深刻烙印,为全面了解和研究张琴秋的革命生涯提供了详实而珍贵的依据。
      一、张琴秋赴苏留学的背景、任务和目的
      1.赴苏留学的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确立了“以俄为师”的革命方向,决心在苏联援助下对国民党进行改造,吸纳大量共产党人。1925年3月19日,斯大林在亲自主持的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出“建立新的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重要决定[1]588。同年10月,国民政府高级顾问鲍罗廷正式宣布在莫斯科建立中山大学,建议国民党选派学生去学习。中山大学是苏联及共产国际主导下的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列宁“东方战略”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中苏关系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2]83。选拔赴苏留学生的消息传出后,国共两党在全国设立了广州、上海和京津三个选拔地区。
      2.赴苏留学的任务和目的。1923年底,张琴秋考取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结识了著名的共产党人、杰出妇女活动家向警予。在她的影响与带动下,张琴秋积极参与工人运动。1924年4月参加共青团,11月加入共产党,并与沈泽民结为革命夫妻。她在上海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了党领导的“五卅”反帝运动和罢工斗争。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上海党组织指派她作为中共第一批优秀青年,去苏联进一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1925年10月28日,已有身孕的张琴秋怀着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同张闻天、王稼祥、伍修权等一百余人,从上海出发赴苏留学。途中被指定为临时党团支部委员会,负责团结和召集大家[3]60。经过半个月長途旅行,于11月底到达莫斯科,成为中山大学的首批学员。1926年1月,中山大学正式开课,为方便教学及保密原因,学校为她取了俄文名字,叫安娜·格拉西莫娃,学号为18号。同年5月,张琴秋在莫斯科生下女儿张玛娅(“玛娅”为俄文“五月”之意)。
      赴苏留学之前,张琴秋虽然做过党的宣传工作,还曾在工人夜校当过教师,可她认为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习,缺乏理论素养。1925年11月24日,她在填写中山大学入学履历里这样表达了来苏联的目的:“来苏联之前,虽在上海大学学习,但政治理论素养较浅,政治学和经济书籍只读过瞿秋白的《社会科学讲义》、《新社会观》、《马克思主义浅说》和中国共产党的报纸和杂志,认识一些社会主义的领导人。1925年10月,上海党组织派我赴莫斯科学习,因为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强烈地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这对工作也造成了影响。”[4]4
      二、在中山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1.中山大学成立的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制二年,目的在于借鉴苏联经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革命干部,使之成为未来中苏关系的纽带。该校虽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但并不教授三民主义课程,教学目标在于有效训练具备一定军事素质的政治工作人员,因此其特点是速成和讲求实效,课程设置也极具政治色彩,包括俄语、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列宁主义和军事学等。
      2.在苏期间取得的优异成绩。张琴秋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她各门功课成绩优秀,理论水平、政治觉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毕业时被授予优等生的称号,照片张贴在校园中央的展览橱窗里[5]42。她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俄语功底扎实,具备中等翻译水平。俄语是中山大学最重要的必修课,是学员能否在俄得到良好教育的先决条件,张琴秋语言天赋很好,很快就掌握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很短的时间俄语就达到了一般翻译水平。1927年12月,尚未毕业的张琴秋就开始在中大教务处作助教和兼职译员。因成绩优异,从1927年至1930年,张琴秋一直在中山大学和列宁国际学校从事翻译工作。列宁国际学校是共产国际为各国政党训练干部的高级党校,只有政治可靠的分子才能承担翻译工作[6]449,董必武和张国焘等许多中共党员都曾在此学习过。张琴秋的主要任务是将俄文讲义翻成中文,还负责为俄文水平不高的学生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并经常在课堂上为苏联教师担任口译。1928年6月,张琴秋还曾为中共六大承担文字翻译工作。教务处对她的工作鉴定是:“口译水平中等偏上,笔译水平中等。纪律性很强,工作自觉自愿,完全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到两年的学习时间,俄语能达到这个水平,显然是非常优秀的。

    推荐访问:将领 红军 影响 留学 张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