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从“人文世博”看如何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 某高校人文系市场营销

    时间:2020-08-12 07:26: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人文世博理念的践行提示我们,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对大学生的“人”的文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 高校教育 素质教育      城市化世博(简称“人文世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别于以往历届世博会的突出亮点及特色,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人类社会文明的交融,将我们引入人文世博的新局面。人文世博的诞生,聚焦人类悠久的文化,展示了文化的世界盛会。作为文化传播重要基地的高校,借人文世博的理念,大力推进自身的人文素质改革与重建,实在是明智之举。
      一、人文世博的回顾和总结
      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会历史上开创了两个第一:一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二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世博会。世博会追逐着历史的大潮流,人文世博理念的提出是对2010上海世博的最好概括。
      1、人本世博
      展望上海世博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相聚一堂,不但分享了科技盛筵,更分享了尊重,沟通,理解与合作的人文佳酿。人本世博为人身心的和谐发展服务,既为要求,也是期许,以虚设的服务存在于物质的人体间,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文化世博
      文化世博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上海世博会的文化理念意义宽泛,饱含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及新新的科技创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贯通和交融,呈螺旋性上升攀岩。文化世博的提出,代表了中华文明对于世博的新解释、新创想。
      3、文明世博
      在上海世博期间,文明世博一次次的被提起、被强调,在短短的几个月的过程中,文明世博的精神一次次的被传输开来,被国人遵守、展示着,在世界人民的眼中很好的诠释着文明世博的涵义,让世人都知道文明世博不是靠嘴讲的,是要做出来的,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文明世博更多讲求的是科技文明同生态文明间的平衡,2010年的世博以文明为出发点,以缔造人文世博的新方向。
      二、人文世博的教化功能
      人文世博结合了科学性和情感,融会了诸多新概念、新观念、新理念,已俨然成为“奥林匹克”的盛会。世博教育是世博历练的过程,是世博盛会的最终导向。世博教化涉及到道德修养、人格修养、人生观等方面。
      1、世博会会徽“世”的教化
      以“世”的书法创意为原型,表达了2010上海世博是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是世博盛会强烈愿望。同时也传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我们都知道,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图案既是一种多元的文化符号,它浓缩了汉文(含拼音),阿拉伯数字及世博会的英文缩写形式,还具有象形文字的意味,让人产生中国人民举办的一届世博会必将是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美好遐想。再联想到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的“人”字造型、色彩和神韵,你不得不叹服:中国人,多么和谐向上,多么积极乐观,多么热情友好!会徽以“世”为支架,意欲人文世博的教化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出中华民族现阶段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激情。
      2、吉祥物海宝的“人”的教化
      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彰显热情、自信的人物形象。这两者的珠联璧合,强化了人与地球,人与世界的紧密联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也大大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开展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是环环相扣的,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城市由人类最初的聚居地演化而来,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这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吉祥物海宝以“人”为架构,点明人文世博中人的核心价值,预示举国之人的齐心协作,也暗示了团结协作的教化寓意。
      3、志愿者团队“心”的教化
      以橄榄枝、和平鸽的标志诠释“心”的标志,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的服务理念,以“心”的平面结构为整体,阐述了标志所代表的群体,赋予其清晰的含义;飞翔的和平鸽代表上海,也象征和平友爱,橄榄枝则寓意可持续发展和希望,传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上海世博志愿者团队“心”的标志,传承着美好生活主题。更是体现了人是城市中最活跃的群体,体现了人与城市的结合,人和城市是不可分的环环相扣的整体,亦表达了融洽和谐的教化作用。
      三、人文世博启发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世博理念的践行,提示我们,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对大学生的“人”的文化素质教育。可是,我们通过多方渠道得知,不少高校的文化课学习出现了学生空堂现象。书写不规范,表达不清晰,没有丰厚的学养,没有静心做学问的习惯,文史类乏文,理工科更甚。有的竟因为屡屡挂科而被除名,更别说学生的文化创意了。因此,加强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的教育,发挥人文世博的教化功能或许会成为一个突破口。
      1、“人文世博”理念的践行,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
      人文教育已经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文明世博”培养国人懂礼守节,规范人们的礼仪,提升了人的道德修养。上海世博会召开之前,很多人担心上海人的精明和算计会有损国人形象,这点担心不无道理。上海世博会之前,上海市开展了一系列学礼貌讲文明的活动,最终统一了认识,提高了思想,规范了做法,消除了人们对上海市民的偏见,为国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捍卫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名。特别是志愿者,更是世博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文明世博”的理念传承下来,发扬开来。特别是高校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当义务地把“文明”作为自己修身之阶,把“有礼貌”当作自己的行为习惯。如今,世博会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把“文明世博”改为“文明生活”。高校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之类的道德修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对于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2、人文世博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上海世博会既是让中国展示国家形象和实力的集体项目,同时也是国人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个人项目。人,一撇一捺,需要相互配合,需要相互支撑。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弱,但集体的力量足可移山填海。世博会期间,每天几十万人游园能井然有序,政府部门的组织管理固然重要,而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功不可没。烈日下,他们面带微笑,为游客解疑答难,有时还会遇到别人的误解,他们依然微笑;暴雨滂沱之际,他们关心每一位求助者的健康与需求,用真诚的心为每一位游客服务。凡是去过上海世博园的中外游客,无不对大学生志愿者们赞赏有加。我们国家能继奥运之后又一次办世界级的活动,志愿者集体的力量功不可没。当然作为个人项目,在世人面前勇敢展示自己,服务他人,确实历练了一个人的自信心,包容心,坚强心;确实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人格修养。这些大学生中的姣姣者,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优秀的榜样。高校借类似志愿者这样的活动定期向学校周边辐射:为社区提供助老助残服务,为学校提供助教助学服务,为市场提供管理美容服务,甚至为企业出金点子。当大学生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时,我们看到的必将是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人文世博也是“人本世博”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到第一位,这也是上海人文世博的特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世博精神兼顾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客观现实的,人文世博是对上海世博会的最大贡献。理解、沟通、欢聚、合作是2010上海世博的重要内容,亦是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完善的重要的标准。人是社会人,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懂得理解、沟通方能欢聚、合作。人文世博亦要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淋漓尽致的社会理念。
      3、人文世博有利于学生人生观的树立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上出现了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轻精神的不良现象。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也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加之个别功利教授的雷人言论,有不少大学生思想处于迷惘彷徨状态。如不及时疏导,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毛主席说: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和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所以,对当代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必需。
      上海世博会与我们已经渐行渐远,但其间表现出来的世博精神却值得我们深思和传扬。人文世博赋予了上海世博会更为丰厚的人文精神、道德教育、利益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国家观念教育等,为高校近年来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范本和思考。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文世博赋予了高校丰厚的教育理念,这些都将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高校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他们的人生将是一次很好的知识提升和人格的升华。2010上海世博已经结束,但人文世博留给我们的却是永恒,总结和梳理人文世博对于的我们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霍邱县委党校)
      责编:叶水茂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