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虚云老和尚预言2020年 章太炎“一字重音说”初探

    时间:2020-03-28 07:25: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学术界对章太炎先生的“一字重音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笔者同意章太炎先生的论断,用古有复声母的理论和相关的异文材料给予了证明,并就“一字重音”的归属及演变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字重音 音节 复声母 文字
      
      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小学篇》里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一字重音说。“中夏文字率一字一音,亦有一字二音者,此轶出常规者也。然则远溯造字之初,必以一字兼二音,故不必别作彼字”(章太炎,2003),并列举了《说文解字》中“悉𧍓”“焦侥”“解�”“诘诎”“唐逮”等例子来加以证明。在文末,章氏指出了“一字重音”不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常态,通过“后人旁驸本字,增注借音,久遂以二字并书”等方式消亡。
      一、学界关于“一字重音”的争论
      章太炎先生提出“一字重音说”后,学术界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接受了这个说法,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但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唐兰先生对此说持明确的反对意见,他在《中国文字学》中指出:“有些学者以为一个方块字是可以读成两个音节的,那么,‘果�’‘科斗’等双音节语写作两个字,岂不是多事。楚人把‘虎’叫做‘於菟’,吴人把‘笔’叫做‘不律’,都写作两个字。‘荠’是‘蒺藜’,‘椎’是‘终葵’,可见单音节语写一字,双音节语就写两字,那么,一个字就不应该有两个音节。”唐兰先生的态度非常明确,并就章氏文中“”读曰“私头,字三音也”的例子进行了反驳。刘忠华在《古有“一字重音”说商榷》一文中也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一字重音”说不符合古代汉语一字一音的实际情况,并用例证说明了“一字重音”忽视了汉字是一字一音的基本原则,忽视了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是单音和双音异名同实的情况,“纯属主观臆测”。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如陆宗达、王凤阳等肯定并接受了章氏“一字重音”的观点。王凤阳在《汉字学》中,以发展的眼光,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上古“曾有一个用单字表复音的时期,只不过后来又过渡到复音化的道路上了”。刘又辛在《古代复音词研究初探》一文中,虽然不同意章氏的论证方法,但对这个观点还是没有异议的。他先从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谈起,用了大量的异文、字书和方言材料来论证章氏观点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指出“‘一字重音’应该只是指秦以前一部分文字而言”。
      二、重音字、重音词和多音字的关系
      要想弄清楚章太炎先生“一字重音”说的真正内涵,有必要对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重音字即“一字重音”,是指古代汉语中用一个字来代表语言中一个双音词的现象,也就是一个字在语音上有两个音节。这种现象在罗马、拉丁语系中较为常见。重音字和重音词有重合的地方,因为古代单音节词占优势,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在这个意义上,重音字可以等同重音词,但如果一个词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时,重音词和重音字就有所差异,这时重音词的音节数量就等于或大于组成这个词的汉字的数量。例如联绵词,由多个汉字组成,表示一个语素,属于重音词,这与我们讨论的“一字重音”有所不同。
      重音字和多音字也要区别开来,这两者容易混淆,重音字并不是说一个字有两个读音,而是一个汉字有两个音节,如“�”字,我们会读作“千瓦”二字的音,但多音字却不同,它是指一个汉字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往往表意不同。比如“角”字在《广韵》里便有两个读音,一为卢谷切,一为古岳切。重音字的读音是在一个时间线条上延续下去的,处在历时的层面上,而多音字的读音是可以在空间的横断面上共存的,处在共时的层面上,只有区别了这两者,才能更好地理解章氏“一字重音”说。
      三、古有“一字重音”说是可信的
      章太炎先生的“一字重音说”提出之后,虽然学界有一些争论,但并未对这一学说作出充分的论证,涉及“一字重音说”的文章也较少。看来“一字重音”的观点有必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一字重音”即一个汉字有两个音节,如果我们能说明上古时代存在复辅音声母,即复声母的话,那么“一字重音”是否存在便可迎刃而解了。汉语复声母是由19世纪英国的汉学家艾约瑟首先提出来的,经过20世纪以来的深入研究,虽然没有定论,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上古存在复声母。从艾约瑟为发端,高本汉、林语堂、陈独秀、董同�、李方桂、周法高、严学窘、李格非、潘悟云、赵秉璇、何九盈等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复声母问题进行探讨论证。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如铭文、简牍中大量的通假字,以及进行汉语方言调查,汉藏语言对比研究,这都为构拟古音、探索上古汉语复声母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和方法。而利用这些新的资料和方法进行研究上古复声母,基本上解决了持否定观点学者提出的问题。综述上古复声母研究的文献,“自艾约瑟提出上古有复声母的假设以来,共发表研究上古复声母的论文有190余篇,其中包括附论50余篇,持否定观点的有10余篇”(赵秉璇,1998)。通过这个数字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者都承认上古存在复声母,只是在对于复声母的类型、结构、构拟等方面存在分歧罢了。既然上古存在复辅音,那么“一字重音”便不难解释了。一个汉字的声母是复辅音,那么这个汉字必定存在两个或多个音节。如果章氏在当时就知道复辅音的存在,那么他对“一字重音”的论证就更加完备了。
      上文是通过复声母的存在来证明“一字重音”的可信,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异文资料和现存的方言资料来加以证明。
      《公羊传》公伐邾娄是也。
      《谷梁传》公伐邾是也。
      《公羊传》宋人、曹人、邾娄人盟于曹南。
      《谷梁传》宋人、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公羊传》邾娄人、郑人伐宋。
      《谷梁传》邾人、郑人伐宋。
      《公羊传》因邾娄以求与之。
      《谷梁传》因邾以求与之。
      如何来解释在《公羊传》中写作“邾娄”,而在《谷梁传》中却写作“邾”,如果只有一个例子还可以解释为《谷梁传》中脱了一字“娄”,但两部典籍皆是如此,唯一的解释就是“邾娄”就是“邾”,这两者在上古就是一个音,而“邾”就是一字重音。
      四、“一字重音”的归属及演变方式
      既然一字重音在古代是存在的,那么为何在中古以后的汉语里却找不到它的痕迹了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不能因为现代汉语里没有一字重音就否定古代一字重音的存在,也不能因为古代存在一字重音,就说现代汉语里一定存在一字重音的现象。语言是变化发展的,“一字重音”也不例外,现代汉字的单音节是经过长期发展而来的,在上古存在诸多一字二音的现象,经过长期的发展,复音节的汉字才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单音节。看来“一字重音”的归属就是单音节。太炎先生将其演变的途径归纳为:“后人旁驸本字,增注借音,久则遂以二字并书”,但这不是“一字重音”演变的唯一方式,笔者试图补充一些。
      (一)旁驸本字,增注借音。此种方式即为太炎先生所述,一个双音节的字或只读前一个音节,在后面加一个借音字,或只读后一个音节,在前面加一个借音字,久而久之,被弃读的音节变成了增注字的读音,原来本字也变成了单音节字。这样的例子在《说文解字》中有很多。
      《说文・虫部》:“𧉅,�威,委黍。委黍,鼠妇也。”
      “�”,於非切,影母。“威”,於脂切,影母。“�”是本字,“威”是借音字。后来“𧉅威”写作“��”,“�”是为借音字“威”而造的一个后起字。这个词在后世的文献中颇为常见。例如:“暮堂蝙蝠沸,破灶��盈”(唐・韩愈《城南联句》)。“静看月窗盘蜥蜴,卧闻风幔落��。”(宋・苏轼《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二)弃读其中一个音节。这种方式直接在双音节中进行弃舍,丢掉其中的一个音节,只读剩下的那个音节,不再在本字的前后增加借音字了。
      《说文・�部》:“逮,唐逮,及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唐逮,双声,盖古语也。”但笔者查阅汉以前的典籍,并未发现“唐逮”二字,“钮树玉校录《韵会》两引,并无‘唐逮’二字。《一切经音义》卷一、《华严经音义》卷四十六引及《玉篇》注并作‘及也’,则‘唐逮’二字盖后人增。”看来“唐逮”二字的连写是到了汉代才产生的,“唐”是“逮”的借音字,后来“唐逮”有逐渐脱落了“唐”字,丢掉了“唐”的音节,只剩下了“逮”字。
      (三)运用合形合音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两个字从形体上合为一个字,起初这个合形字读作两个音节,到了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的音都合在一起,变成一个音节了。
      《说文・十部》:“廿,二十,并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文廿仍读二十两字。秦碑小篆则‘维廿六年、维廿七年、卅有七年’皆读一字,以合四言。廿之读如入。”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二十”是如何合音为“廿”的,“二”,日母,脂韵。而至切;“十”,禅母,缉韵。是执切,入声。不难发现,“廿”的音是切“二”的日母和“十”的缉韵和入声而来的。这样就完成了“二十”到“廿”合音的过程,“廿”这个字就变成单音节了。
      五、结语
      章太炎先生提出的“一字重音”说符合语言变化的规律,只可惜对这个理论的研究尚不深入。上古汉字的音义规律值得我们后来人花大气力去研究,那些否定“一字重音说”的人只是以今探古,缺乏历史的语言观。我们不仅要以今探古,还要以古探今。其实“一字重音”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痕迹,除了“廿”“卅”以外,还有不少双音节汉字,如“�”字,读作“千瓦”;“�”字既可以读作“寸”,也可以读作“英寸”;“�”字既可以读作“里”,也可以读作“英里”“海里”。看来,现代汉字仍然允许有两个音节的,当然,这几个字和上古的“一字重音”是有所不同的。
      研究“一字重音”现象,不仅可以描摹远古时代语言的真实面貌,探寻古代汉语的发展轨迹,而且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对现代汉语的研究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可以为当今的语言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章太炎.国故论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刘忠华.古有一字重音说商榷[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王凤阳.汉字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5]刘又辛.古汉语复音词研究法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2,
      (7).
      [6][宋]陈彭年.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赵秉璇,竺家宁.汉语复声母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
      学出版社,1998.
      [8]王维堤,唐书文.春秋公羊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9]承载.春秋谷梁传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0][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1][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汉语大字典[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1992.
      [1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赵丹 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4)

    推荐访问:章太炎 重音 初探 章太炎“一字重音说”初探 章太炎一字重音说补证 一字重音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