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悟意得法读写并重]大数的读写重难点如何突破

    时间:2020-03-01 07:21: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设计理念:   1、吃准课时目标,凸显年段特点。《白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着定位准确、目标清楚的原则,本课教学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课时实际。以教材为例子,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文体特点,读与写和谐并进。《白杨》作为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教学中不应满足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应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么写的。并明确告知学生:“明写白杨,暗写边疆建设者,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是本文表达的最大特色。”结合创作背景、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理解借物喻人文章的重要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悟意、得法,认真进行读和写的训练。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清晰大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
      不管……不管……总是……哪儿……哪儿……
      (评祈:听写词语是第二课常有的教学环节,关键是这里的词语均包含课文后田字格中的一类生字,关联词语也来自课后“小练笔”的习题,此举不仅体现了以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显现教者扎扎实实抓基础、认认真真教语文的教学态度。)
      二、从外秀到内秀。逐层递进
      (一)学习第2-11自然段感知外秀。
      (PPT1:出示第2-11自然段)
      1、在孩子们的眼中,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呢?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思考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高大直)
      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11自然段。
      (评析:阅读教学应致力于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分角色朗读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朗读训练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渐渐悟意,慢慢得法。)
      (二)学习第12自然段,体悟内秀。
      (PPT2:出示第12自然段中“爸爸”的话)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体会在爸爸的眼里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学生交流。(板书: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三)比较异同。
      (PFT3:出示第2-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12自然段。引导比较:爸爸的话和孩子们的话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2、小结:第1段主要介绍白杨树高、直、大;第2段则是写白杨的坚强。如果说高、直、大是看得见的外在的特点,那么,坚强不软弱,则是看不见的内在气质。
      (板书:外秀内秀)
      (评析:白杨树的外秀一眼就能看到,而内秀是要用心体会的,同样,白杨树“坚强、不软弱”的特点学生一读就懂,而把“坚强、不软弱”等特点与“内秀”相联系,则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这里教师没有生硬的讲解和灌输,而是充分利用文本,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比较两段文字的异同点,这样,外秀看得见了,内秀体会到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又习得了一种阅读方法:将相关联的两段文字放在一起比较读,在揣摩异同点中逐渐体悟文本真义。)
      三、从白杨特征到爸爸内心。由物殛人
      1、如果说兄妹俩的对话是一杯白开水,一看就明了,那么爸爸的话则是一杯香浓的咖啡,需要慢慢品味。怎样体会爸爸话中的深刻含义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学生用关注人物的提示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读课文,体会爸爸话中的深刻含义。)
      2、学生自由读书批注,约3分钟后交流。
      3、小结:作家在这篇文章中表面是写白杨,实际是写人,写像白杨这样的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板书:借物喻人)
      4、师生接读。
      师:爸爸不光是在说白杨,还在借白杨教育儿子和小女儿,希望他们将来也能像白杨树一样。这才是爸爸的心里话。而这些,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知道――
      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他们只知道――
      生接读: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他们只知道――
      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5、根据资料补白。同学们,这兄妹俩不知道的事你们知道吗?老师这里就有一段作家袁鹰创作《白杨》的资料,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你们能把爸爸的心意告诉这兄妹俩吗?
      (PPT出示资料和填空题)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木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不知道――。
      (学生默读课文和资料,填空后交流。)
      6、小结:看来学习借物喻人这类文章,除了联系上下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提示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结合作者创作背景来理解。
      (评析:本课教学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也是教学借物喻人一类文章遇到的共性问题。怎样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让学生自悟自得,这里教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一环节,学生从人物语言入手,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掌握了重要的阅读方法,再学借物喻人类的文章,便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学以致用,自主释疑
      1、在你们眼里,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含义深刻,提出来大家―起交流。
      2、师生交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大白杨和小白杨的含义。
      3、小结:对于借物喻人的文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读写结合。拓展提升
      1、作者借白杨赞美了边疆建设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像白杨树一样,如消防员、解放军、乡村教师等。(学生观看视频:2008感动中国人物――乡村教师李桂林、陆建芬的事迹。)
      2、看完短片,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围绕“教师”写一段话,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学生静心写话,教师巡视。)
      3、学生集体交流。
      (评析:结合课后习题处理教学重点,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如果让学生按课文后习题要求直接造句,学生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必然生搬硬套,为写而写。视频中主人公与课文中的“爸爸”有着同样的“白杨品质”: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扎根安家,而且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学生看完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时的写自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得益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推荐访问:得法 并重 读写 悟意得法读写并重 悟意得法 读写并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