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生命中的好日子 百科_真实融写意展现“江姐”生命寸照

    时间:2019-05-12 03:2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个来源于北影资料室60年代《烈火中永生》剧组的采访汇编《江竹筠烈士事略》,读完这个油印的小册子,让我对‘江姐’形象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坦诚讲,我之前并未读过《红岩》,但各种资讯并不影响我认知出一个江姐钢铁战士的形象。这个迟到的油印小册子让我对这个女英雄真正心生敬意,因为她的真实,由真实而感知到的一个女人的苦难之深、信仰之坚、情爱之烈。在今天这个物质主义时代,重读这样一个女性短暂的一生,让人感慨,也萌生钦佩。一个生于贫寒的知识女性,为了变革世界之理念,用生命为之奋斗,最终付出生命。今天看,这是何其洒脱、浪漫与奢侈的生活方式啊!所以,为其作传,有价值。”这段话是著名导演宁敬武在创作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时写下的一段札记,深刻地表达了导演对于“江姐”这样一位女性先烈的崇敬之心,以及对电影创作的渴望。
      该片现已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中共重庆沙坪坝区委宣传部、重庆艺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一声春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完成,并于5月28日正式登陆重庆保利万和院线旗下36家电影院对外公映。电影由刘无、宁敬武、武志刚编剧,知名导演宁敬武执导,知名演员丁柳元、张姝、田征等主演。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已确定7月1日正式播出该片。
      点滴积累真实 历史易于感知
      影片主要以江竹筠生前挚友何理立老人的回忆为视点,首次表现了江竹筠从年少懵懂到产生革命信仰、经历爱情、建立家庭的人生历程。全片突破了之前文艺作品中“江姐”高不可攀的红色偶像形象,将历史真实细节与电影写意相结合,还原了大时代下一个理想主义女性的柔情本色,不仅使江姐的形象更加饱满鲜活、感人至深,更揭示了理想、信念之于人生的深刻意义。该片由于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制作水准精良,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2011年第四批推荐影片片目》第六三十位的优秀影片行列。
      在电影拍摄的两年中,影片制作团队走访全国各地,对多名江姐生前好友进行采访、收集老重庆影像资料,穿插在影片中,与剧情相互呼应,并走访红岩烈士博物馆,拍摄了江竹筠留下的遗书原件,在探索人物传记电影真实性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影片以纪实与剧情相结合的形式,向观众娓娓道来。
      与大多数人物传记电影不同的是,该片不是截取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从江竹筠的童年写起、经历青年时代产生信仰,中年结婚生子一直到牺牲的整个过程,用片段组织出细腻、真实的人生轨迹。力争用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让观众产生共鸣。从现代眼光来看,从女学生到为人妻为人母,江竹筠的真实原型比《红岩》等艺术作品更为感人。
      同时,影片为了追求细节的质感,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制组各部门统一思想,从整体营造年代质感入手,在主要场景设计、服装道具的制作、妆容妆面、道具陈设等各方面精益求精,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了最好。特别是在影片人物的童年阶段,青年阶段,都采用重庆方言对白,增强影片环境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氛围。
      该片艺术顾问、经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扮演者于蓝在看过影片后认为,这部影片把大家“熟知”的英雄江姐人性的一面、母性的一面生动地塑造了出来。她说:“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突破是将历史原貌与故事片形式成功结合。纪实的风格和故事的要求其实是矛盾的,将这两者做一个结合,需要花很大的力气,现在看来这部电影的尝试是成功的。其实有许多特殊题材不适合做过多的商业化的加工,还是要忠于历史。所以,纪实和故事片的结合是一个有价值的探索。”
      颠覆传记题材 激发多方共鸣
      如今,能把主旋律电影拍得好已经很难,英雄人物传记类影片,作为主旋律电影中最特殊的一类,想在口味多元的观众群体中博得头彩,又要树立独特风格,更是不易。而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却是一个惊喜。
      电影从2011年开机到影片小演员征选、正式开机发布、数次观众探班、媒体探班、主创访谈,直至影片杀青仪式,数十种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对影片进行了追踪报道,后被新华网、人民网、华龙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优酷网、土豆网、凤凰网等媒体纷纷转载。原文化部副部长仲秋元也是当年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他认可影片的表现方式,并说难得有一部影片敢用全部真实的人物姓名。在同类红岩题材、江姐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中,《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最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反映了江姐的真实人生。
      2012年的初夏,这部讲述“江姐”原型江竹筠真实人生的传记电影在北京召开观摩研讨会。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傅红星、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许柏林等业内专家对影片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从创作方式到艺术风格上罕见地将“真实和写意”、“纪录片样式和剧情片结构”高度融合的影片,是一部近年来有创作突破意义的传记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傅红星在看过影片后说道:“纪录片和故事片有各自的艺术美学,两者的融合需要极大的艺术功力,这部影片结合得很好,既有纪录片中真实的力量,又有故事片的感染力。真实是一种力量,导演用可信可亲、真实自然的细节表现出江姐柔情的一面,看到了她浪漫的一面,塑造一个女英雄很美的形象,把人物的气场、能量成功地传递给观众。”中国台港文学会会长、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也给予了极高的肯定:“这部影片弥补了以往艺术作品中江姐形象的不足,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人物。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她也是一个知识女性,有其知性和感性的一面。之前我们心中更多的是江姐对信仰的坚定,这部影片讲了她的苦难之深,她的情爱之烈,使这个人物更加可亲、更加可信。这部电影尽可能地去接近真实的江姐,在塑造人物形象,探索人性方面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
      在这部影片中,创作者将历史真实细节与电影写意相结合,赋予了影片一种抒情意味,将“宏大叙事变成个人叙事,有效地拉近渐行渐远的革命往事同当代观众的精神距离”。这种大胆的处理方式对既定的主旋律模式是一次全新突破,更是一种颠覆。影片导演宁敬武在谈及此片时感受颇深:“这不是一部万人空巷的电影,这是心香一炷的生命短诗。在60年后,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为‘江姐’这样一个光彩而短暂的生命存照。”
      我们看到,一部好的电影的诞生就需要依托背后的历史书写,并将中国传统的写意笔法在电影中传承与创新。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就完美地演绎了真实与写意的融合。电影在讲述了一个激荡着青春、热情、理想的青春故事的同时将“江姐”塑造成为了不再是仅属于老一辈的、高不可攀的红色偶像,而是一位可爱可亲的“江姐”。使我们能够真实感知到她那在今天看来仍旧洒脱、浪漫的人生故事。

    推荐访问:写意 展现 真实 生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