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书写美好的节日,感受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的意思

    时间:2019-03-30 03:26: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节日是什么?词典上说节日是纪念日或传统的庆祝、祭祀的日子。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长河中,节日就像一个个可以停泊的码头;在周而复始的季节轮回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可以定格的节点。人们徜徉其间,体味着某种特定的情景,表现出应有的某种从容。
      节日,承载着沉甸甸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冀,在一个个地向我们走来,又忽而一个个地离我们而去,在节日的来回交替中,我们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近名家笔下的美好的节日,共同体悟那里的民俗风情吧!
      一、抓住节日内涵,写出独特习俗。
      【精彩段落】如汪曾祺《故乡的元宵》中的一段文字: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唐僧取经。
      【赏析借鉴】
      汪曾祺以质朴的文字不仅写出了当时元宵节热闹的场面,而且也写出了作者故乡元宵节的风俗。十三上灯,十七落灯;在元宵节的晚上,各屋灯的色彩造型各异;街上看走马灯,自己动手做走马灯;等等。事隔多年,作者还记忆犹新,写得纤毫毕现,这是因为故乡的人事已深深地烙在他的记忆中了,字里行间洋溢着元宵节独特的文化。
      二、围绕节日文化,插入相关内容。
      【精彩段落】如丰子恺的《清明》一文中有这样的段落: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伤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我父亲有八首《扫墓竹枝词》:
      别却春风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烟。
      家人预理上坟事,五日前头折纸钱。
      风柔日丽艳阳天,老幼人人笑口开。
      三岁玉儿娇小甚,也教抱上画船来。
      双双画桨荡轻波,一路春风笑语和。
      望见坟前堤岸上,松阴更比去年多。
      壶■纷陈拜跪忙,闲来坐憩树荫凉。
      村姑三五来窥看,中有谁家新嫁娘。
      周围堤岸视桑麻,剪去枯藤只剩花。
      更有儿童知算计,松球拾得去煎茶。
      荆榛坡上试跻攀,极目云烟杳霭闲。
      恰得村夫遥指处,如烟如雾是含山。
      纸灰扬起满林风,杯酒空浇奠已终。
      却觅儿童归去也,红裳遥在菜花中。
      解将锦缆趁斜晖,水上蜻蜒逐队飞。
      赢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载得满船归。
      这里的“三岁玉儿”,就是现在执笔写此文的七十老翁,我的小名叫做“慈玉”。
      【赏析借鉴】
      清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意蕴。丰子恺的文章开始就引用两句古诗,对清明节的意蕴作了很好的诠释;接着又引用了“父亲”的八首《扫墓竹枝词》来记叙全家人上坟扫墓的情景。这样的插入引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为下文具体介绍家乡清明的习俗和扫墓经过作了铺垫。
      三、渲染节日气氛,表现人物心情。
      【精彩段落】如艾芜的《我的幼年时代》有这么几个段落:
      每年正月初一,我们小孩子都要跟着大人去朝庙子。像高庙子何家寺总是有许多妇女在那里烧香,连平日不大出门的年轻姑娘,也打打扮扮出现在神的面前。一些卖各种玩艺儿的小贩,便把平日不大看见的纸风车,一按就发出叫声的泥娃娃,用木片做的能舞关刀的人物,以及红红绿绿的老翻花,通插在草把子上面,用手高举在头顶,在往来人群中兜售。而大人和小孩,也在庙里尽量地游戏,有的抽陀螺,有的扯响簧,有的摇拨浪鼓。至于单独一响的炮竹声音,则常常在人群中,一声声地响了起来。硝磺的气味,便不时浓烈地触人的鼻子,这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日子,小孩子乃至大人,都在常常盼望这一天的。
      【赏析借鉴】
      艾芜笔下的“朝庙子”:年轻漂亮的女人们,穿梭忙碌的小贩,尽情玩耍的小孩;泥娃娃的叫声,响簧声音,拨浪鼓声,炮声;硝磺的气味。作者打开感觉器官,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合在一起,将气氛渲染到极致。
      四、记录节日经历,体味节日感动。
      【精彩段落】如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写: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合,锅里的粥好像是越发浓
      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了……”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轻松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子中,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也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妈的命令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吟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推荐访问:书写 民俗风情 节日 美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