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1-13 03:33: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11万,其中师范专业毕业生已超过60万人,占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0%。面对着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走向市场的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的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认真分析当前师范生就业的形势,理清思路,采取有效对策,破解师范生就业难题,促进教师教育的长远发展是摆在高师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问题的分析
      
      1 社会需求缩减,结构性矛盾突出。2008年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指出,目前全国普通中小学在职教师共有1043,8万人,按正常概率推算,每年自然减员约30万人。而近几年师范毕业生每年都有五六十万人,即使靠自然减员空出来的编制,也仅能解决五六成的师范生就业问题。2008年底到2009年初,全国各省的师范类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都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是:
      (1)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供需不平衡。研究生基本平衡,本科生、专科生供过于求。
      (2)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中文、英语、数学等所谓“热门”专业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而地理、历史、心理等所谓“冷门”专业就业形势相对乐观。
      (3)地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需求量不大、要求高,而基层中学和西部地区对教师的需求量较大,但愿意去的毕业生不多。
      
      2 客观因素制约了中学的选人用人。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与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形成师资队伍新陈代谢、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使师资队伍具有生机和活力。目前由于公办学校缺乏选人用人的自主权,其自身的人事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导致出现岗位缺人,编制超额,选留毕业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学校一方面是教师总数超编,另一方面是许多主要课程没有教师能够承担,造成表面上教师岗位超编,而实际教学力量不足。另外,部分地市人事部门提出了事业单位新招人员要“逢进必考”的措施,片面重视考试成绩,没有照顾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影响了学校用人的自主权和招聘毕业生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县城中学和西部地区中学大量需要师范类毕业生,但当地条件相对艰苦、教师待遇差,毕业生到那里就业需要面对诸多现实的生活问题。
      
      3 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还要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从就业需求的角度看,师范专业侧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师范技能的培养,导致师范生的知识领域过于基础、过于狭窄。从而使不能从事教育职业的学生想要跨行业就业时面临很大的困难。一些师范院校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都与社会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实际相脱节,当社会需求结构悄然改变时,市场信息反馈不畅,学科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力度不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尽管师范专业也实行学分制、选修课制度,但由于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选课指导,使得毕业生身上没有体现出所学专业的优势,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4 毕业生还存在着认识和行动上的主观问题。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也要求毕业生在对待就业问题的认识上和在求职应聘行动中有成熟而理性的判断力。毕业生的主观认识和行动对就业成败有很大影响。据中国社会调查所针对当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有51%的被访者认为学生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或个人能力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毕业生自我判断能力的缺陷表现为自我定位不准,很大程度上是定位过高,在求职过程中还不能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从而造成许多大学生几经碰壁,却“痴心不改”。对于毕业生来说,掌握就业形势,提高就业和求职的能力和技巧,将就业目标放到一个合理合适的水平,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
      
      二、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师范类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来源。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保持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要进一步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和毕业生自身共同努力。
      
      1 政府扶植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规模已经发展到极限,发展速度呈放缓趋势,特别是城市中学对教师的需求明显减少,但县乡的基层中学、边远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和西部地区的学校还存在很大的就业空间,而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恰恰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历实践的锻炼,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将是对大学生的最好历练。伴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倾斜性政策推出,为大学生走向基层开辟了很多服务项目,包括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在社区和乡镇开辟一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岗位吸纳大学生。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成为了一个新的就业热点。要进一步引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基层和中西部区师资力量建设,政府还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师范生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和条件。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基层教育的投入,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留得住、扎下根,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做贡献。
      
      2 打造精品师范生,提升综合竞争力。师范生要有知识,有爱心,更要有当教师的愿望,有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感情,有教书育人的能力,师范类毕业生的成长方向是高质量的教师和懂得教育规律的教育家。从2007年开始,随着首批一万名免费师范生先后进入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就读,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拉开了打造精品师范生的序幕。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精品师范生是高师教育的必然走向。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91.6%的公众希望由最优秀的人才来担当教师,反映了社会对精品师范生的呼唤。精品师范生首先要求其生源的基础知识功底必须扎实,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师范院校要为精品师范生量身打造专门的培养方案,包括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养成教育、整合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等,完成精品师范生的培养和塑造。还要通过教育硕士等渠道提高精品师范生的学历水平,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教学专家和教学大师。
      
      3 造就复合型师范生,拓展就业面,合理分流。与培养精品师范生相对应,要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师范生,对师范生进行合理分流,以应对师范生供过于求、就 业选择面窄的难题。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把师范生囿于“理论够用,技能过关”的基本要求上,即具有中学课本的知识面和师范技能就是一名师范生的标准,这一培养模式的弊端是使师范生的专业知识面局限而狭窄,专业技能单一,就业选择时难以跳出教师职业范畴。因此,要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为师范生搭建更为宽广的教育平台,造就复合型师范生,使师范生掌握多专业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师范院校坚守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必须面对现实,创造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模式,在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计划中,注入相关新的培养内容,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范生。要着力挖掘师范生的“亮点”,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争取在一两个方面脱颖而出,做“双证”师范生,即不仅有教师资格证书还有其他专业技能证(如文秘证书、会计证、心理咨询员证、程序员证等),为当前师范生就业开辟一条新路。还要加强师范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走出自己的创业之路。
      
      4 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要从低年级就为大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优势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合理选择自己在校期间课程学习的重点,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并引导学生积极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志愿服务、义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培养锻炼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素质,而这些能力的欠缺正是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
      就业指导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政策指导,让毕业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导向。二是信息指导,加强学校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实现高校与各地人才市场的就业信息网互联互通。三是择业技巧指导,开展专题讨论,举行模拟招聘会培养学生的应聘技巧:要做到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相结合,多方收集就业信息和招聘信息,主动与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将最新的就业政策要求、需求信息传递给毕业生。积极建设网络互动平台,为毕业生进行网上招聘提供便利条件。要在高校形成关心就业的氛围,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要深入各院系班级,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就业,为师范生就业尽心尽力、献计献策。

    推荐访问:毕业生就业 对策 面临 师范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