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阅读“主问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1-07-14 20:04: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主问题”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克服“满堂问”的弊病,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深入理解文本。在主问题教学的实践中存在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未守住语文的底线、解答问题未紧扣文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主问题”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因而,在“主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设计应守住语文的底线,不能随意越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紧扣文本,不能架空文本,过度发挥。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问题 主体性 底线 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应贯彻“语思结合”的原则,即在语文学习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使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有效方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沉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当然这指的是有价值的问题,对于那些低层次,丝毫没有深度的、不假思索的就能回答的问题则达不到以上效果。因而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就具有重要价值,“主问题”有利于改变“满堂问”的弊端,简化教学头绪,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阅读、去品味、去思考、去感悟。但在主教学问题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主问题一般由教师预设,未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主问题教学设计随意越界,未守住语文的底线;学生在解答主问题的过程中脱离了文本,架空了文本。这些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中,存在一个不好的倾向,即问题的设计由老师包办,教师预先设计问题,课堂上带领学生探讨解决这个问题。偶尔由教师预先设计是可以的,但每堂课都由教师来预设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1]“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2]由此看来,在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中,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主问题”教学设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先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第一步,特别是学生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后提出的问题则更具思维价值,并且也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文本。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免幼稚,但不管怎样,学生阅读文本深入思考后提出的问题都应该呵护。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选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进行班级探究,其余问题由提出者课后自行探究,探充的结果可进行班级展示,以激发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对有明显错误的问题进行指导点拨,以提高学生的文本研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应该让学生有选择问题的权利。选择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每一个学生对文本人意义的建构不可能完全相周同,甚至相差悬殊,面对一个开放的文本,字生关注的点、关注所角度多种多样,选择自己的关注点,关注角度进行学习,学习便成为了更具个性的个人行为。”[3]刘逸农老师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问题,有的学生选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选择体会语言,有的选择品味题目,有的学生选择品味手法。因为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因而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探索精神及良好个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守住语文的底线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还需要守住语文的底线,不能随意越界。在一线课堂观察中发现,大部分的“主问题”是符合语文学科性质的,但少部分的问题背离了语文的学科性质,没有守住语文的底线。有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时,带着学生讨论的主问题是:石灰生产的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有位教师在教學《背影》时,带着学生讨论的主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亲。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带着学生讨论的主问题是:“怎样获得完美的爱情”。有位教师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成功》时带着学生讨论的主问题是:怎样才能成功。这些问题显然违肯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把语文课上成了非语文课。具体而言,把语文课商城了上成了化学课政治课,“种了人家园,荒了自己田,养活了别人,饿死了自己”。语文课应该以提升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为目标,不应以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为目标,就是要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增加语文积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问题”是语文的主问题,理应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很多“主问题”设计之所以会出现问题,是由于设计者过分的关注德育,而又不明白语文德育的独特性。语文课程进行德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必须遵循语文德育的独特方式,“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净,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违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4]由此看来,语文德育应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久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当作外在的附加服务”[5]。另外,主问题教学设计应主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德育目标是次要的目标,夏丏尊先生曾说,学习国文的目的是获得国文的能为,国文能力的训练是国文科担负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教育是国文课和其他学科共同担负的任务,是它的次要任务。
      三.紧扣文本
      前面我们讲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应该守住语文的底线。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文本、架空文本,而应深入文本,紧扣文本。
      设计主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沉入文本去品味和思索,进而深入的理解文本。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和语文接触,文本是语文的载体,也就是说学生应和文本接触,这种接触不是一般的接触,而是亲密的接触。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拓展的目的也应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入理解文本,任何脱离文本的活动,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非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多重对话,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语音、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主问题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服务的。
      学生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回归文本,深入文本,更要深入到文本的细节中去。文本的细节就好像是神经末梢,这些末梢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本细节也一样,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品味,能发现文本形象、结构、语言的独特之处,进而掌握作品的意蕴。有位老师在教学《孔乙己》时,设计了一个主问题: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孔乙己,你会用哪个形容词?有位学生起来说,他用“善良”来修饰孔乙己。老师接着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从“罩”字看出来。因为“罩”字说明孔乙己买不起大碟茴香豆,只能买一小碟,小到可以用手罩住,碟小就说明豆少,豆少还能分给孩子们,这个细节就体现了孔乙己的善良。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紧扣文本细节解决问题。一方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问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欲望,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紧扣文本解决问题,不能脱离文本,架空文本。
      总之,在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的设计应守住语文的底线,不能随意越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紧扣文本,不能架空文本,过度发挥。
      参考文献
      [1][2][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22;20.
      [3]包建新等.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9.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推荐访问:应注意 几个问题 教学 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