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同根相煎牺牲成全抗战

    时间:2021-05-23 00:03: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七七事变后,国难当头,国共双方实现第二次合作。尽管双方再度握手,但彼此间仍然相互戒备,摩擦不断。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政策,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不断悄然升级。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向新四军发起总攻。皖南事变后,双方剑拔弩张,内战代替抗战,似已成为事实,处理稍有不当,就会对国家民族的命运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能不能驾驭如此复杂的局势,能不能灵活而果断地处理一个又一个异常棘手的难题,能不能争取到广大中间势力的理解和同情,这对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来说,都是极其严峻的考验。
      国难当头之际,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度握手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围绕着如何实现共同抗日,1937年,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进行了五次重要的谈判。谈判围绕着红军改编后是否设立总指挥机关展开激烈的争论。是否设立红军指挥机关,实质上决定着红军的指挥权。
      8月,由于日军进攻形势严峻,蒋介石终于让步。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设总指挥部,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伯承,全军编制4.5万人。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在存亡危机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今日凡为中国国民,但能信奉三民主义而努力救国者,政府当不问其过去如何,而咸使有效忠国家之机会,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这表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正式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一三”事变后,叶挺(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流亡国外,七七事变后回国)向蒋介石提出“让我来集合仍留在南方的红军和改编这些军队”,并建议改编后番号叫“新四军”。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叶挺任第四军直属独立团团长,独立团作战勇猛,赢得“铁军”称号。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后的第一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为中共第一军。叶挺提议把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就是希望继承“铁军”和红四军的优良传统。
      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南方8省14个地区(不含琼崖)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为叶挺,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经中共中央提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新四军的其他领导人是: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
      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开展后,毛泽东把眼光投向华中
      1937年8月下旬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随即先后出发至华北抗日前线,三个师到12月底已扩军到9.2万余人,还发展了游击队2.5万人。1938年底,八路军进一步扩展到16万人左右,并很快在华北敌后取代了国民党的地位,成为除了日本占领军以外最具影响的力量。
      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开展后,毛泽东把眼光投向了华中。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在讨论中共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问题时,毛泽东力主“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會后,周恩来带着六中全会的精神来到新四军军部,帮助新四军确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1939年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来到华中敌后,负责指导华中工作。
      1940年,中共中央雄心勃勃地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要“将整个华北直至皖南江南打成一片,化为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置于共产党进步势力管理之下,同时极大发展鄂中与鄂东,以便于全国工作相配合”,且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扩军百万的目标。
      新四军向华中发展,面对着和八路军向华北敌后发展时不同的许多困难。首先,新四军由原先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指挥系统不统一,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也较差,需要经过整编训练,再开赴前方作战。其次,华中大部分是平原、湖沼、水网,地势不利于游击战争的初期发展。再次,新四军组建比较晚,而且华中敌后的政治形势比华北要复杂得多,新四军不仅要同日军作战,而且要时刻防备国民党顽固派从背后来的袭击。
      1940年初,新四军的兵力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叶挺、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第三支队驻在皖南;陈毅、粟裕率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开辟苏南根据地后成立江南指挥部;张云逸率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辟皖东根据地后成立江北指挥部。
      这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应该放在哪里?刘少奇到中原后向中共中央建议:抽调八路军一部南下,而在江南的新四军渡江北上,大力发展苏北。项英认为:华中的南部各省在政治上和群众基础上都对我有利,北部的发展也必须有南部配合,况且驻皖南的部队要北渡不但是困难的,而且是危险的。因此,他主张:努力发展和增强皖浙赣等地的工作。
      1月18日中共举行中央书记处会议,经过研究,决定支持刘少奇的意见。19日,王稼祥起草了中央书记处致项英并东南局电,指出:“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六中全会早已共同确定,后来周恩来到新四军时,又商得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一致意见。华中是我们目前在全国最好发展的区域,在华中可以发展,而大江以南新四军受到友军十余师的威胁和限制的时候,我们曾主张从江南再调一个到二个团来江北,以便大大的发展华中力量。”“由江南抽兵到皖南,请考虑,因为我们觉得似乎皖南发展较难,江南发展较易,江南陈毅同志处应努力向苏北发展。”十天后,毛泽东和王稼祥又致电项英、叶挺,强调“你们主要出路在江北,虽已失去良机,但仍非力争江北不可”,并要求他们“须秘密准备多数渡江,为紧急时用”。根据这个要求,新四军江北部队立刻抓紧时机向皖东敌后发展,到三月间就从原来的五千人发展到一万五千人左右,为向苏北发展开辟了道路。

    推荐访问:抗战 成全 牺牲 根相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