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杂文《软顶》的后续报道 软顶敞篷

    时间:2019-05-05 03:24: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正月初四,家里来了四位特殊的客人。一位叫陈振铭,是我曾经的同事,另外三位未曾见过,因为陈振铭事先与我通过电话,知道与我的一篇杂文有关。  事情要从28年前说起。
      有一天,陈振铭找到我,说他的一位华侨亲戚在“文革”期间被侵占的三间私房,至今尚未退还。这位亲戚自1977年起多次上诉,国务院侨办和省侨委都曾专门下文责成当地认真查处,当地的答复一直都是“正在处理之中”,问我有没有办法帮个忙。我觉得此事颇为典型,写了一份材料寄给《人民日报》,刊载于该报的“读者来信摘编”。过了一两年,还是“正在处理之中”,于是就这个“正在处理之中”写了一篇杂文,题为《软顶》,寄给《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编辑刘甲先生。我在文中说:“只因为落实华侨的私房政策,中央已是三令五申,对于这位华侨的三间私房,从中央到省的有关部门也都明确表态,硬顶是不行的,‘软顶’于是就应运而生。‘正在处理之中’云云,就是对于落实华侨政策的一种‘软顶’的手法。”这种“软顶”是一种普遍现象,往往“以无休无止的拖延来缓冲不可阻挡的潮流”,使“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在这块“软顶”的“橡皮板”上“弹跳几下就无声无息”。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之后,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有人前来二化找我,说项南同志(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看到了这篇文章,作了批示,要他们查实情况,落实政策。三间华侨私房的政策落实,到此才算尘埃落定。
      我所说的“特殊客人”是坐着自己的工具车从外县来到福州的。三人之中,有两位系孪生兄弟,姓丁,已经年过五十,开车的是他们的妹夫,四十余岁。丁氏兄弟说,父亲年纪大了,如今人在老家,不便前来,让他们带来一份谢意。看来,当年所说之“华侨”,已是他们父亲,他们此行乃是受老父之托。
      接到陈振铭的电话之后,我上百度搜索,找到这篇文章,发现文章发表日期为1984年8月22日。从文章发表到现在已有28年。28年之后,还会有人为此事登门造访,而且是在春节期间,我很高兴,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与他们在客厅合影留念。
      他们送来两盒真空包装的“海鲜料理”,还有一个红包,说这是他们的一份心意。我说,礼品留下,红包就免了,但他们执意要将这个红包留下。陈振铭还说:你在位(他们或许以为我曾有什么“权位”呢)的时候,我们没敢来,知道你退休了才来的。
      这一条,我是相信的,我相信他们带来的只是一份真诚。他们不像有些人那样因为要升官要发财而来跑门子,即使是我还没有退休或者说还在“位”的时候,烧香烧到这样的“庙”里来,显然是找错了门子:他们只是小本经营的生意人,不像有些人那样因为要别人吹喇叭抬桥子而来打秋风套近乎,即使他们身处官场需要政绩,也会知道吹喇叭抬桥子这样的勾当不能去找常常捅娄子的笔杆子;他们显然也不想求“捉刀代笔”,即使30年前我为他们做的那些事叫“捉刀代笔”,这“捉刀代笔”的酬金也不会出现在28年之后。于是我不再推辞,收下了这份经历了两代人,沉淀了28年的心意。当年写《软顶》,纯粹是出于一种正义感,没有丝毫功利的考虑,人家却一直记在心中,我感到欣慰。
      我将这个红包看做对《软顶》一文的“奖励”。同时想到,应该得到“奖劢”的,还有勤政为民的项南同志与编发这篇杂文的刘甲先生,他们已经先后作古,我就在此向他们献上一瓣心香。

    推荐访问:杂文 后续 报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