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别尔嘉耶夫_别尔嘉耶夫以培养“新人”为道德教育思想的终极目标

    时间:2019-05-21 03:26: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别尔嘉耶夫以培养“新人”为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认为人是具有神性的存在物,人可以通过对神的渴望,完成精神的自由超越,达到自由、创造、个性相统一的人,从而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之存在的价值。因此,别尔嘉耶夫以培养“新人”为道德教育思想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超个性的发挥,人之存在的体现和人性的完善,把道德教育思想从对社会的单方关注引到人与社会双方共同关注的目标同时,实现了道德教育思想价值的回归。
      [关键词]别尔嘉耶夫;道德教育思想;新人别尔嘉耶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紧紧围绕着以培养人和塑造人为核心而展开的。“在别尔嘉耶夫这里,人的自由、创造与基督教的上帝完全融为一体,二者相得益彰。自由和创造是上帝进入人之中,具有了人性,消除了与人的距离,变得可亲可敬;上帝以及基督教的有关教义则使人的创造变成神圣的事业,是人的价值得到提升,人的生命有了绝对的意义。”这就是别尔嘉耶夫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主旨和终极目标,即培养“新人”。
      别尔嘉耶夫的道德教育思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别尔嘉耶夫认为人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与物质、利益分不开的世界,人受外在因素的制约与束缚,使人失去了自由、精神、个性的特征。他认为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在具有了神性的同时,也被赠予了自由、创造、个性的内在本质,这种内在的本质具有超越性,人通过对精神王国的向往与追求,实现灵魂的自由超越。从而,在人与上帝的相互运动的过程中,实现道德教育思想中塑造“新人”的目的。其次,别尔嘉耶夫道德教育思想中对人之存在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别尔嘉耶夫道德教育思想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培养“新人”为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而人之所以能成为主体,是因为人具有自由的精神性。人在自然世界里,丢掉了人的主体性,使人必然受物质的制约,“人一旦受其强制,也就堕落成物质世界里微不足道的、被物欲紧紧缠住的颗粒,使其真正的自由丧失殆尽”,从而受自然世界的奴役、束缚、控制,丢掉了自由、精神的人,也是一个失去个性的人。简言之,就是当一个人被外在的因素,如物质、金钱、利益、权力、荣誉等牵引着,贪图物质的享乐与肉体快感,那就是一个完全被物质化的人。总之,人不能丢失人的自由、创造、个性、精神,丢弃了这些也就是丢失了人的主体地位。而对“新人”的追求,就是对人主体地位的重拾,对精神、自由、创造、个性的追求。“新人”是完整的人,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上帝赋予人的内在本质。最后,别尔嘉耶夫道德教育思想是对人的培养与塑造,使人向精神、自由、个性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无限上升的过程,是实现人真、善、美的统一的过程,是人内心对美好的回归,只有这样人才能从灵魂深处渴望做到一个具有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所以,别尔嘉耶夫的道德教育思想正是要通过赋予人精神的、自由的、创造的、个性的能力,提高人自身的素质,从而体现人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完成对“新人”的塑造。
      别尔嘉耶夫以培养“新人”为道德教育思想的终极目标是人个性的发挥、自身的完善和存在的价值的体现。然而,当面对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物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的同时,相应的这种以价值来衡量一切、以“物”来评定人的等级而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利己主义等负面的思想也随之而来,人们如何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依然能够保持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对创造的无限激情及对物质的淡然超脱,是道德教育从对社会的单方关注引到人与社会双方共同关注的目标,是实现道德教育思想价值回归的一种体现。
      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里,人们总是试图把道德教育当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强加于被教育者的身上,使人无条件地接受这种固定的价值观,成为束缚人道德思想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传统的道德教育因为过分的强调了它的工具性,而导致忽视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此时的社会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并不断地向人索取,人成了道德教育的客体,忽视了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精神的自由创造,导致道德教育成为社会束缚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在道德教育目标上由于过于模式化,忽视人个性的发展,加之道德教育目标设置的针对性、层次性不强,其目标只是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个体的差异,用共性代替个性,统一代替多样,对人的个性发展考虑不全,此时道德教育就会成为人反抗的对象。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最常见的莫过于是灌输法,这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对低龄的儿童来说,是有必要要用这种方法的,但这种强行的灌输的方法使人失去了自由的判断能力,忽视了人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内在需要,弱化了人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客体的一方一定会反抗,因此,这种方式使人产生对道德教育的排斥,其结果就是实效性低。所以,“对于人类来说,必须通过满足道德精神生活的需求,争取自身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从而逐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道德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提高和扩展人的价值,其崇高使命就在于通过塑造人的伦理精神,培养人们的完美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逐步实现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应是人内心的一种呼唤,它应该是人对自我的肯定、发展、完善的渴望,而一旦道德成为一种约束人的强制的力量时,那便是道德的耻辱。所以,我们说别尔嘉耶夫的道德教育思想提出的通过一种自由、创造、个性的方式,完成对“新人”的塑造,实现人内心自觉、自由地对爱、牺牲、奉献、服务等精神追求的这种方式,对我们改善道德教育的方法无疑是有着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精神王国与凯撒大帝》,安启念,周靖
       波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8
       月第1版,第8页。
      [2]雷永生:《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 华夏
       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276页。
      [3]彭忠信:《当代中国社会转向与道德教
       育模式的转变》,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3年4月,第14-15页。
      (编辑/李舶)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耶夫 终极目标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