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时间:2019-05-04 03:3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与学生交往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去“做数学”,完成数学的“再创造”,以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业渴求解决疑问的需求,对数学的内容产生直接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设置学习的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中的问题等都是创设问题情景的最好方式。例如小学数学三册一道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种成6行,每行有3棵?”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另外,在每一节课开始时,也可以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切入点,引出新思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习的兴趣、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但创新能力又不同于智力,它包含了许多非智力的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合理知识的结构与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索,追求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知识中,一个“设计纸箱”的题,让学生思考后交流思考的方案:①用搭小方块的方法,设计了一个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3分米和2分米;还有的是6分米、2分米和2分米;还有8分米、3分米和1分米。②还有:长是24分米、宽1分米、高1分米和长是12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③还有更好的设计方案:长4分米、宽4分米、高4分米。为什么这种方法最佳呢?
      因为长方体体积固定,长方体的长、宽、高越接近,长方体的表面积越小。这位同学能说出这一方法,与他发挥自身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数学素质关系密切,仅凭智力因素是不可能得出这一思路的。由此证明,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活思维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更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所以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养成爱钻研,不满足于己有知识解答的心理素质。例如平面图形复习课时,“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在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块空地的面积一半。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造方案?”通过思考,学生可能会设计出许多种方案,画出草图后,有的答案由于是对称图形,不需要计算;有的方案设计简单,计算也比较简单;有的方案涉及到圆、椭圆、扇形等暂时还没有学到的知识,应鼓励学生画出,为今后的学习留下“悬念”。对于现有知识水平能解答的,重点指导。
      以上分析思路无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维的空间,经过学生们的钻研,探索了多种解题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