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8-12-23 19:5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也毫不例外。语文课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育。因此,把创新能力培养如何巧妙地、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题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
      1. 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联系。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1.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惟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1)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2)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阅读一篇课文,不能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应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2. 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 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需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 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如在教学《诗经・伐檀》时是这样做的:
      教参上写道:《伐檀》是一首写劳动者伐木生活和他们愤怒控诉统治者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诗篇。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应该是无可厚非、无可辩驳的。而我在讲完这首诗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多数学生没反应,少数学生陷入沉思。于是我再推进一步:“有没有哪位同学敢向传统的、经典的作品以及权威的观点发难?要敢于把自己独到的见解说出来。”在我的鼓励下,一个学生提出:诗中三段都写到河水:“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且直漪”、“河水清且沦漪”,描绘了河水“清、静、柔”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又如何与“愤怒”、“残酷”联系起来?我立即予以赞扬,肯定了该生敢于质疑、问得好、问得有道理,敢于大胆冲破传统的樊篱。紧接着,就这个问题师生展开课堂讨论,有的学生赞成传统观点,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描绘的是一位美丽少女坐在河边看着心中爱慕的青年男子专注伐木,伐木声“坎坎”悦耳,进而联想到这位男子家庭殷富,可见他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哪!每段结尾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飨兮”可以理解为:这位相公啊,可不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人哪!如此道来,应合情合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伐檀》有了更深入的意境,见解独到、别出心裁、有创造性。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进行思维训练,创新技巧讲解。给学生讲明创新就是旧的元素的新的组合,创新的一般方式包括数目增加法、改头换面法、移植法等,同时可开展演讲比赛、辩论等,以多种形式活跃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知识面。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语文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