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充分利用本镇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

    时间:2021-06-18 16:00: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吴江市盛泽镇充分利用本镇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为:一是编写本地历史人文乡土教材,对居民进行乡土文化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组织党员、干部、居民、学生参观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发挥先蚕祠及吴江丝绸陈列馆的作用,抓好对居民、学生的丝绸文化教育。
      【关键词】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最近几年,我镇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本镇的历史人文资源,努力拓展其教育功能,发挥这些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为:
      一、认真调研,搜集资料,编写本镇历史人文乡土教材,对居民进行乡土文化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
      (一)编写《文化盛泽》,对社区居民进行乡土文化教育
      盛泽地处吴江市东南面,与浙江嘉兴接壤,历史上曾有金路、盛湖、舜湖等名称。盛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盛泽镇的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名人辈出,丝绸文化独特,物产名品丰富。如今在建设学习型城镇的新形势下,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抢救、挖掘、整理这些文化遗产,将其编成教材,让盛泽文化在继承中得到不断发展。为此,我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特地组织人员,在认真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文化盛泽》这一乡土教材。
      《文化盛泽》以大文化为范畴,从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两方面概括介绍了盛泽文化的主要内容。该读本根据文化盛泽所涉及的主要方面,设计了“名胜古迹”“文化名人”“丝绸文化”“名品物华”“诗词楹联”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介绍以点为主,主要呈现主题中最具特色或最精华的部分。
      例如“名胜古迹”部分选取的是先蚕祠、白龙桥、济东会馆、苏嘉铁路75号桥侵华日军炮楼等等有丝绸文化特色及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景点。“文化名人”部分介绍的是“和平老人”邵力子、蚕桑教育家郑辟疆、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评弹大师刘元韵、红尘才女柳如是等15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丝绸文化”部分则主要讲述吴江蚕业文化及盛泽丝绸风俗。“名品物华”部分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盛泽丝绸名品盛纺、印度绸、高丽纱,二是盛泽的菜肴、小吃、糕点等有名的食品。“诗词楹联”部分则主要反映两个方面,一是挑选歌咏盛泽景点、景色的名人诗句作为录用内容,二是选用先蚕祠楹联和著名桥联作为赏析内容。《文化盛泽》这一读本编好后已在社区教育活动中进行了试用,可以说效果很好,对于全面增强学员对盛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编写《盛泽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对盛泽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抗日战争时期,盛泽镇是沦陷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盛泽镇是国统区。因此盛泽的革命斗争环境非常险恶,但盛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满,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杀敌。这种斗争虽然没有正面战场那样轰轰烈烈,但这些革命斗争事迹都在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让这些历史史实发挥育人功能,故我镇社区教育中心校组织人员挖掘、整理这些革命斗争事迹,精心编写了《盛泽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这一乡土教材。
      这本乡土教材编好后,我们在一些社区学校中进行了试用。老师和学员们反映这一教材编得很实在、很生动、很有教育意义。
      二、组织党员、干部、居民、学生参观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位于我镇群铁村原苏嘉铁路75号桥东南侧。苏嘉铁路建于1935年,1936年7月通车,曾在1937年的淞沪抗日战争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吴江后,重兵把守苏嘉铁路,沿线修筑了许多炮楼镇压抗日武装。75号桥炮楼始建于1938年下半年,由西炮楼(两层)、营房、东炮楼(单层)三个单体组合而成,总面积119.4平方米,都是用青砖砌成的,四面有许多“小孔”,主体是间长方形的营房,内宽10.3米、深5.8米,实用面积约60平方米。靠北墙正中砌了个大坑,为士兵的坐卧处,地板下面有水泥地下室,储存弹药。1944年初,苏嘉铁路被日军分段拆除,铁轨被日军用作制造枪炮。75号桥日军炮楼,是苏嘉铁路全线仅存的炮楼,成为日军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物证。
      该炮楼自2003年被命名为吴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常年免费对外开放。为了更好地发挥这座历史文物的现实教育意义,我镇许多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党团组织、社区、行政村、老年协会、关工委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工人、居民、学生到炮楼活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中,我镇党委、政府把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炮楼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让炮楼成为警示党员、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的生动见证。最近几年,我镇许多学校都先后组织学生前往参观,请人讲解该炮楼的历史,让孩子了解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教育孩子做到不忘民族恨,牢记血泪仇。各校还通过布置学生写参观记、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写所见所闻,谈参观后的体会,从而提高了教育效果。每年的暑期假日学校活动中,我镇许多社区都要组织学生到该炮楼活动,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2009年8月14日,也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的纪念日——8月15日前,我镇新民、桥北社区组织32名孩子来到日军炮楼遗址,以参观侵华罪证的方式纪念这段不该遗忘的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该基地自开放以来,已有上万人前往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事实证明,该基地已发挥了别的教育形式所不能起的作用。
      三、发挥先蚕祠及吴江丝绸陈列馆的作用,抓好对居民、学生的丝绸文化教育
      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清道光年间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已经有170余年历史。我国向有祭祀祖先和行业祖师的优良传统。先蚕祠就是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它还是盛泽丝业公所的办事处。吴江丝绸陈列馆也设在先蚕祠内,馆内浓缩了吴江千余年的丝绸发展。陈列馆总投资110余万元,分上下两层。整个陈列馆以吴江丝绸业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分“历史渊源”“衣被天下”和“风尚习俗”三个部分全面展示吴江丝绸纺织业发展情况。其中,“历史渊源”部分通过声光地图、场景复制、年表等手段展示吴江丝绸纺织业起源及早期发展,“衣被天下”部分则介绍缫丝业、纺织业、丝绸印染和贸易等发展历程,“风尚习俗”部分向人们展出与丝绸纺织业相关的民间娱乐、养蚕风俗、风俗画、诗词等。
      我镇是中国的绸都,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吴江的丝绸业历史源远流长,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加强对居民、学生的丝绸文化教育,这对于传承丝绸文化,激发居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对于可持续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促进本地的四个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镇各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都十分注重发挥先蚕祠及吴江丝绸陈列馆的作用,抓好对有关人员的丝绸文化教育。每年的丝绸文化节及先蚕祠小满戏演出期间,他们都要组织人员到祠内参加丝绸文化节和观看小满戏活动,通过参观先蚕祠、丝绸陈列馆,通过观看文艺节目,了解盛泽丝绸的历史、地位、荣誉,了解盛泽丝绸业的发展状况和领军人物的业绩,了解丝绸行业的有关专业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接受丝绸文化教育。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各中小学,更是十分重视把先蚕祠作为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例如桥北小学有位语文老师,为配合盛泽镇的丝绸文化教育活动,特地组织学生到先蚕祠收集反映丝绸文化的对联,他们把先蚕祠内的“先蚕遗教,抽丝剥茧,扬盛湖风范;后叶沐恩,锦绣织云,擅吴越名声”和“衣被苍生兴百业,彰施藻采映千秋”这两个对联作为补充教材,让学生学习、欣赏。这样做,既让学生学到了有关对联的一些常识,又使他们了解了吴江地区的丝绸发展史,接受了丝绸文化教育。
      总而言之,近几年我们盛泽镇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创新了社区教育形式,丰富了社区教育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开发利用历史人文资源的工作,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泽镇志.

    推荐访问:本镇 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 人文 各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