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直面质疑,真抓实干推进依法治国

    时间:2021-04-26 12:03: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颁布已满周年,各项改革进入正轨,质疑与阻力也相伴而生,有人认为依法治国是喊口号、摆姿态。面对质疑必须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保障和实现方式,是党的领导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助推机制。
      【关键词】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 法治指标评估体系 人民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10月20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决定》颁布至今已满周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事业正式迈入正轨。随着法治改革迈入实质性阶段,质疑与阻力也相伴而生。有人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过是喊口号、摆姿态,随着改革推进,法治便逐渐会被束之高阁,权力仍是改革推进的主旋律。类似质疑的出现,源于在部分人民群众的直观生活体验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现象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徇私枉法、钓鱼执法、枉法裁判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归根结底在于法治建设进程与人民群众的法治期待仍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上述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但质疑本身却是对我国法治进程的武断、草率理解,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初衷背道而驰,如果不充分予以澄清和回应,将导致法治改革反复不前、事倍功半。《决定》颁布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便指出:“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只是叶公好龙,并不真抓实干,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大的危害,一旦出了问题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中央着眼当前、立足长远、顺势而为、不得不为的决定,绝不是浮于纸面的口号和姿态。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规律,用入木三分的改革措施推进法治整体进程,将全国上下共同凝聚到当前的法治建设中来。
      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涉及内容尽管各有不同,但彼此密不可分、相互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是“四个全面”中的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围绕目标而提供的动力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围绕目标而确立的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奋斗目标实现而采取的组织措施和提供的组织保证,是目标实现的控制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方略、总抓手、总遵循。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绝不是所谓的口号和姿态,其作为改革事业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是新时代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转折,必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事业。
      从全局来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依法治国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涵构成、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要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表明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基础要件,如果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因法治保障缺失而走弯路甚至出现缺损。
      具体而言,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后盾和实现方式。当前中国正处于“千古未有之变局”,经济迈入新常态、改革矛盾日益累积显露、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这些变化已远超过了“短、平、快”的行政权力的承载力,唯有法治才能平衡各方利益,为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深化改革提供稳定可期的治理平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习近平总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要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成果要深刻巩固,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都要依靠法治形式规范和固化。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提升党的科学化水平的倒逼机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根本保证,但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诱惑和挑战,党员中贪污腐败、徇私枉法者有之,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者有之,地方保护、部门保护主义有之,这些正逐渐蚕食着党的组织纪律性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跳出“历史周期律”,与时俱进地提升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法治党,提升全党的法治思维、驾驭法治建设的能力,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顺应依法执政的要求,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主动把握和适应依法治国“新常态”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重提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至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已历经普法教育、制度设计和实践推进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发展的模式也从外源性法治向内源性法治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成果尤为显著:在立法层面,以一切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为原则,立法机关积极开展法律的“立改废”工作,《立法法》迎来颁布十五年来首次修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在执法层面,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和下放,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从一份份“权力清单”的公布,到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不断减少,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简政放权不断纵深推进;在司法层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一系列规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的到公平正义;在依法治党层面,党中央集中清理党内法规,1978年以来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两部党内的“立法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公布,法治正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推荐访问:真抓实干 依法治国 直面 质疑 推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