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中部地区城市群产业结构比较分析研究

    时间:2021-01-28 00:02: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具有聚集和扩散的功能,发挥着“增长极”和“创造极”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特征和动力。加快发展中部城市群建设,对于促进中部崛起,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认为产业结构在影响城市群的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论文主要从这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考虑到中部各个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及实际比较侧重的需要,论文只对中部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四个城市群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部城市群;比较分析;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134-02
      城市高度密集、人口规模庞大、彼此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城市群的形成,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特征和动力。促进中部崛起,协调地区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快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合理建设,这也是推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一个城市群的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群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主要从影响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这个重要因素分析。
      一、中部地区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比较
      城市群具有“增长极”和“辐射”功能,可以较快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行中部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比较,直接目的是合理规划城市群,最终目的则是促进中部崛起,保证中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更快更好地实践和谐社会。在这中部六省城市密集区,以城市群所占面积、人口分布和GDP产值综合来看,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当属于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湖北省武汉城市群,其次为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考虑到中央已经把这四个城市群纳入“次区域”,所以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群。
      (一)中部地区城市群的产业结构
      1、武汉城市群。2010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8.4:50.3:41.3;在武汉城市圈中规模较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二十几个产业,但只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产业在全国有相对优势,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教育。
      2、中原城市群。2010年中原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比例为16.4:54.3:29.3;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有色金属矿采选、农副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集群得到加速发展,主要依托中心城市,大多分布在郑州、焦作、洛阳等市,该区域集群数占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总数的50%;行业分布广泛,主要包括食品加工、煤炭、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等,其中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煤炭三行业的产业集群数量共计46个,占全部主要产业集群数的近50%,这些行业也基本上都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各自的产业集群产值占各省辖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超过50%的有5个,即中原城市群中56%的省辖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由产业集群贡献的,同时,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总产值占中原城市群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4.4%,占河南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3.1%。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仍占领军地位,主导产业位于产业链条前端;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以农产品原料特征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仍占优势。目前,河南正处于以一般密集型加工工业为重心的高加工度化后期,或者说是以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的技术集约化前期,准确意义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尚不稳定。产业集群内多数仍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少,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能做大却难做强。
      3、长、株、潭城市群。2010年长株潭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2:45.8:45.0;长沙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株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湘潭形成了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2010年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粮食和生猪占比高达59%,“粮猪型”农业的基本格局尚未改变。工业产业层次也较低、新产品少,工业产品以中低档为主。第三产业层次偏低。餐饮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就高达40%左右,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
      4、皖江城市群。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0:50.2:32.8;占较大比重的为电力、钢铁、建材、石油加工、化工、有色等六大传统行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电子技术产品方面有显着优势,九江以电力能源、港口货运居优,景德镇以瓷器等轻工业为优,上饶以生态旅游、冶金为优,鹰潭以物流为优。高能耗行业比重高是皖江城市群工业结构的特点之一,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四成以上,确定的六大支柱产业中,有五大高耗能行业入选,这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六大支柱产业的65.6%;工业内部重重轻轻的结构虽有所调整,但重工业比重高达66.2%,轻工业比重仅33.8%,重工业内部又以原材料为主,且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以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服务业比重过小,发展较快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房地产业,缺少高端服务业。
      (二)总结。通过对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指标的比较,它们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如经济实力不强,但差距不是很大;产业结构比例还不是很合理,第三产业比例偏低,占工业产值比重较大的行业多是能源高消耗性,缺乏高科技性,很多行业具有相似性,重复建设严重;当然,各个城市群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不同之处,或者是相互借鉴之处。因此,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要统筹规划,相互借鉴,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能源消耗,鼓励企业采取更多形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产业集群建设
      1、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基于不同地区其所拥有的生产优势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因此,发展产业集群要进行一个统筹规划,尤其是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生产要素。
      2、提高产业关联度。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大有效产业关联。政府要制定促进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升产业关联能力。目前,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中心,鼓励其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最终可以达到扩大产业集群规模、降低综合成本、增强产业集群的关联度和整体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3、提升城市群产业竞争力 。有效竞争是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创造一个没有垄断、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4、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创新机制。各个城市群企业要树立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的意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R&D投入和引进科技人才的力度,培育高级的生产要素,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5、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各个城市群应立足于自身特有的资源和科研力量,开发“核心产品”。并以拥有“核心产品”的企业为核心,构建产业链条,进一步打造优势产业群,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6、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首要前提。因此,各个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更要充分利用其在全国乃至世界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以改变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二)促进资源型城市及能源高消耗性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目前,中部各个城市群已有一些资源型城市开始进入“老年期”,各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今后在进一步加强中部能源材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鼓励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增值程度,同时,建立衰退产业的退出机制,做好生态恢复。通过相关数据的比较,中部城市群很多工业的增长主要能源的高消耗。因此,要做好企业的减排工作,不断引进新的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技术型转变,保持社会、经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
      作者简介:韩辉(1980— ),男,河南项城,硕士,在开封大学担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徐康宁.论城市竞争与城市竞争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2(5).

    推荐访问:分析研究 产业结构 城市群 地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