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巧用“四性”设计数学课堂活动

    时间:2021-07-17 04:00: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课堂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讲述、游戏、操作、推算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课堂任务中解脱出来,调节学习情趣,轻松有效地学习。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四性”,即兴趣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一、兴趣性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充实心理活动的极其重要的动力。数学课堂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它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奋点,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礼物。因此,重视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组织教学便轻松自如了,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初中代数《数轴》的讲解中,结合 1998年全国上下齐心抗洪的背景引入课程: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河河堤上,有一个防汛指挥所。防汛期间一天,甲、乙、丙三人同时发现堤上同一处出现险情,他们分别向所长报告如下:
      甲:在离指挥所两千米处有险情。
      乙:在指挥所东边外有险情。
      丙:在两千米处有险情。
      根据这一案例,向学生提问:“他们每一个人把险情的确切地点报告清楚了吗? 应讲清楚哪几点才确切?假如你是巡堤的所长,你如何根据他们三人的报告确定出现险情的地点?”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就能顺利地引入新课。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神经,激发学生探知的热情,效果可想而知。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利用课件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如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过程,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即时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又如,在讲授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这样设计课件:某天中午,月亮缓缓地移向太阳,日食发生了,天变暗了,过了一会儿天又恢复了明媚的阳光。这时,课题出现,即两圆的位置关系,日食的过程充分展示了两圆的所有位置关系。这样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自主性
      课堂活动是学生认识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看、让他们说、让他们想、让他们听,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知识。自主参与活动过程中,他们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积极性,在一定时间内思考、寻找解题方法,既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在竞争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知识。
      三、实践性
      案例:老师上“可能性”这一课题时,设计了“一定摸到红球吗?”的游戏,其教学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境,提出三个生活中的不同事件,引出该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2.问题研究活动
      (1)用身边的素材进行试验研究。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任意翻开课本,分别记录左边和右边的页码,连续做5次,研究你所得的5组数据:
      “左边页码是偶数,右边页码是奇数”这个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请你用实验所得数据说明;
      “左边页码是奇数,右边页码是偶数”这个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请你用实验所得数据说明;
      “有被整除的页码”这个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请你用实验所得数据说明。
      从刚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些事件肯定会发生,有些事件肯定不会发生,有些事件不能确定是否一定会发生。
      (2)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进行实验研究。教材右边的图中,“一定能摸到红球。”请你与同伴讨论研究,这个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并发表你的见解。我们把这样肯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板书:必然事件)
      教材中间的图中,“一定能摸到红球。”请你与同伴讨论研究,这个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并发表你的见解。我们把这样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板书:不可能事件)
      教材左边的图中,“一定能摸到红球。”请你与同伴讨论研究,这个事件是否一定会发生?并发表你的见解。我们把这样不能确定是否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不确定事件。(板书:不确定事件)
      回想一下,刚上课时所讲的三个事件及大家做试验研究中提出的三个事件,符合这三类事件中的哪一种事件?请发表你的看法。
      (3)三种事件的实际应用。
      第一,判断事件:
      A 我们每天都做眼保健操。这是属于哪一类事件?
      B 人是长生不老的。这是属于哪一类事件?
      C 地球每天都在转。这是属于哪一类事件?
      第二,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判断是属于哪一类事件。
      第三,学生甲给出事件,学生乙判定所举事件是属于哪一类事件。
      第四,在生活中应用。
      3.课堂小结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老师在活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了猜想、试验、收集与分析等过程,可使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达到了锻炼其思维、培养其数学思想的教学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课堂活动”生活化,就是把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不局限于数学学科知识。它往往需要调动各门学科知识,运用常识、美术、语文、专业课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情景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活动最有活力的形式。数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人类智力的一种挑战。我国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1997年度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说:“中国的学校过于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则做得明显不足,美国学生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意,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数学活动课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驰骋的天地。
      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学,是教师通过课程的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教学与数学活动教学是充分统一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通常的作法是引导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启示,发生有效迁移,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可是,有的教师并没让学生停止,而是发给学生一张画在方格纸上的梯形,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重新创造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学们通过观察,探究,画辅助线,剪拼,互相交流,又发现了梯形面积公式的几种推导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性地把较生疏的梯形转化成已掌握的图形,从而推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整个过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师生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数学课堂活动中突出“四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尤其对文化课兴趣不浓的情况下,尝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性、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无疑是一个好方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大有益处。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推荐访问:巧用 课堂 数学 活动 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