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以制度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时间:2021-07-06 04:00: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为中国经济社会下一步发展勾画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改革蓝图。这种实在体现在它“制度建设”的总目标上,而作为全面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体制改革更以“制度建设”为题,以各种“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用制度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制度建设为视角,学习探讨《决定》在政治改革部分的有关论述,以此来把握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度建设;政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5-0063-05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简介]范会勋(1974-),男,河南汝州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政治体制改革。
      2013年11月9至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原会址——京西宾馆胜利召开。会址选择在京西宾馆,显然具有其特殊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表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继续高扬改革的伟大旗帜,更预示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广度、力度和深度证明了这一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因此而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通读《决定》,笔者有两个最深刻的的印象:一是这次改革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内容;二是这次改革尤其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一、制度建设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
      制度建设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本次改革的内涵看,这次改革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全面深化”的主题思想上。说它是“全面”的改革,是因为它不是单个领域的改革,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全方位、全领域的改革[1](P2);说它是“深化”的改革,是因为它不是浅层的、低难度的改革,而是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改革,最关键的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P7)的改革,改革的目标直指“制度建设”。邓小平曾多次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P333)他还说,“制度是决定因素”。[2](P308)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改革重点放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上,紧紧抓住“深化”二字,把“制度建设”作为改革的基本内容,用“制度建设”巩固改革的各项成果,是本次改革的一大特色。
      二是从《决定》的文本来看,“制度”建设是关键词。《决定》总共16部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第二至十五部分是分论,从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了对改革的组织领导。[3](P68)中间共14个题目,其中使用“制度”、“体制”、“体系”的就有十个,第九部分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谈的是“制度建设”,没有以“制度”等词命名的部分,其内容中也大量出现“制度”、“体制”、“机制”等用词。《决定》第一部分鲜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P30)
      二、制度建设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在全面改革中,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老一辈革命家对这一问题早就有深刻的认识。万里曾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4](P519)邓小平则更为直接地做出判断:“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5](P164)看来,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尤其是今天我们的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作用会更加凸显。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权力分配、领导体制等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于、包含于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全过程,没有相关领域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将无法顺利进行。为此,《决定》的第八到十部分,用较大的篇幅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重点论述。
      第八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第十部分“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主题都很非常鲜明,突出“制度建设”,是要把政治体制改革做真做实,充分体现了“健全民主制度是根本”[6](P490)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几经波折,但从没有间断过,也可以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废除、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基层民主制度的加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入宪、“阳光政府”、“服务性政府”理念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城乡人口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实现等等,每一个事件和历史结点都能证明这一点。但与此同时,多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也确实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存在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以至于拖了整个改革步伐的情况。三中全会在论述政治改革中,以“制度建设”为题,“制度”、“机制”等词在第八部分出现多达26次,第九部分29次,第十部分27次,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每项措施都落实到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这充分表明这次改革要触及到我国政治体制中“根本性、全局性”的制度建设问题,表明这一次改革要以制度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政治体制改革来深化全面改革。
      三、宏观层面的政治制度建设
      党和国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宏观政治制度的认识,是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逐步形成了目前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宏观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十八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又进一步进行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的基本政治制度”。[7](P12)报告在政治部分的论述中又专门用一个部分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创新。显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宏观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它是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和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等在内的一个宏观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政治改革部分,在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同时,重点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等三个宏观制度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

    推荐访问:中国 制度建设 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