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1-06-15 12:01: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
       吕东升,1953年12月生于湖北黄梅,政治学博士、经济学研究员。现任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83年以来,他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的同时,潜心研究经济理论和政策、社会制度和体制等问题,先后独立出版了4部学术著作、发表了92篇论文,共200多万字。其中,专著《中国山区经济对策》(34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光明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奖”、云南省一等奖的殊荣;另有《关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几个问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关于粮食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历史科学地评鉴当代社会经济制度》、《论我国的经济周期》、《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10篇论文获国家或省部级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而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对于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谈几点初步的认识。
      
      一、关于中央决策的背景分析和重大意义
      
      中央之所以要在现阶段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主要是基于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全面把握,具有深邃的马克思主义战略眼光。
      
       (一)关于中央决策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三农”工作中面临着以下突出矛盾和问题:
      首先,近些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198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71∶1,2003年扩大为3.23∶1,2005年进一步扩大为3.26∶1。如果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之比在1∶6左右。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人均社会保障费之比为24∶1,在农村约有1/5的五保户得不到供养。
      第二,“三农”工作的基础很不稳固。表现有三:一是从硬件来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全国有1/2的行政村未通自来水;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行政村还没有通电;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电话;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等。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非洲就是今天的中国。二是从软环境来看,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济重心向大城市转移,农村客观地濒临相对边缘化的景况,农业很难改变弱势产业的现状。此种状况,关系着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农业已经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很难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进行公平竞争,而且此种局面在较长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三是从基本国情来看,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会长期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第三,农村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部分产品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目前,全国钢铁、水泥和铝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过剩,电力、煤炭的生产能力也将出现过剩,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和多种日用品严重积压。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较弱,农村市场规模较小。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0%左右,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65.7%下降到1992年的42.0%、1996年的39.6%、2001年的37.4%、2004年的34.1%、2005年的32.9%。农村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工业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
      第四,农村公共服务明显滞后。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仍然较低,还有不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9.2%,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5%。卫生医疗方面的情况,可能更加触目惊心:全国60%的农户用的是传统厕所,1.5亿农户用的是柴火做饭,7000多万农户住在低温潮湿的危房中;40%—60%的农民看不起病,一旦有病只好在家硬挺着。
      以上矛盾凸显的后果,一是容易导致各种社会风险;二是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三是危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农村问题,但实质上是全社会的问题。
      
       (二)关于中央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200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一个重要论断、一个重要判断,这表明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精辟总结。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有三大特征:一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二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三是农业不再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而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根据国际经验,在此阶段不同国家从各自国情出发,都采取相应措施,以工业反哺农业。直到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已经很高,但依然非常重视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而且是现代化水平越高,支持力度越大。美国和欧盟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农民在就业中的比重,都已经很小,但国家通过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增加投入,采取各种高补贴和免税政策,一直保护农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欧盟每年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出占预算、总支出的50%左右。日本政府每年对农业和农村的支出相当于农业净产值的50%。
      现在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条件已经具备。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前汇率计算,2005年已突破17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为12:88;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3%(城镇人口比重)。2005年,全国税收已突破3万亿元,各类金融机构的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突破14万亿元。上述四项指标,是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乃至作出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重大判断的依据,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重视、关爱“三农”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并被列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这些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条件。

    推荐访问:新农村 若干 思考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