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叩问北大的两个365天

    时间:2021-03-02 12:01: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夜深人静时,我常问自己:如果上帝能让我回到过去重新做出人生的抉择,我还会那么执著地把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作为唯一的目标吗?
      
      前几天去法学楼,碰到来参加2005年考研复试的考生们。看着他们紧张之中又夹杂些许憧憬的表情,不能不使我回忆起去年的此时,我站在这里等待面试的情形。那时的我,焦虑、局促、不安。至今想来都会觉得好笑的,是当我进入面试考场后,面对五位神情严峻的考官,手足无措的我竟然被凳子绊了一下,几乎跌倒在地。当我要用以下的文字记录我考研全过程的时候,我的心情是远非轻松的,甚至可以说有些凝重。
      夜深人静时,我常问自己:如果上帝能让我回到过去重新做出人生的抉择,我还会那么执著地把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作为唯一的目标吗?
      
      第一个365天
      
      最初做出考研的决定是在2001年的3月份,也就是在整整三年之前。我那时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但我把考研目标却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也就是说我面临的是“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的三重考验,这就注定了那之后准备考研的日日夜夜要与“坎坷”和“艰辛”为伍了。
      每个人在年少时都会有理想,而北大就是我一直以来追寻的“梦”。“北大”两个字在我思绪中出现的时候,总是伴随着诸如“科学”、“民主”、“自由”这些能使青年学子肃然起敬,热情四溢的名词。在做出考研的决定之前,我虽从未到过北大,但可能由于频繁接触到的关于北大的影视节目和书籍的缘故,这所学校对于我没有丝毫陌生感,以至于日后当我真正跨入北大校门时,竟有了一种回归的感觉,因为我早已把北大当作我的“精神故乡”了。
      我的本科专业是国际金融,法学是我的辅修专业,而我的竞争对手们绝大多数都经过了本科阶段系统的专业学习。那时不知从何而来的雄心壮志使我浑身上下热血沸腾,期待着考研那一天的到来,急切想证明我虽不是法学科班出身,但我不会比任何人差,甚至有能力做得更好!正是这种征服自我、超越自我的欲望成了我考研复习的最强动力。
      北大法学院是公认的NO.1,竞争态势用“惨烈”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我报考的国际经济法专业,每年的考录比都在20∶1以上,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不过考研复习时,当我想到我正在和无数“牛人们”火拼时,我非但没有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把这种情势当作一场“战斗”,坚信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我!
      北大法学院招生考试的一大特点是不指定参考书,这点对于外校报考的同学是十分不利的。不过每年暑假法学院都会办一个专业课辅导班,对众多考生来说,这一个月的课程就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了。课上老师的讲课内容对于考生简直就是“上帝的启示”,因为这直接关乎每个人的分数和命运。我从“考友”那里借来了讲课录音磁带,每天捧着随身听,戴上耳机,翻来覆去地听,简直成了“考研发烧友”。
      北大法学院的考研试卷特色鲜明。它不会考你过时的教条或死记硬背的内容,注重的是考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每年分数公布时有一批人拿到的只有二三十分,但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做了认真准备的,只不过未能“踏准节拍、找到感觉”,或者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没有搭上北大法学院的脉络。我对专业课试卷的评价是:即使你用充分的准备换来很低的分,你也会不得不佩服出题者的水平。
      从2001年的3月到次年1月进入考场,这十个月使我的人生获得了最多的磨炼。每一天我都告诫自己要策马扬鞭,否则就要被他人超越,最终遭到淘汰;每一天都要审视自己的复习取得了多大的进展,所花的时间和努力获得了多大的成效;每一天都要给自己鼓励加油,告诉自己其实成功离你并不遥远,只是你要伸出手去抓住它。
      当我坐在考场,打开试卷,写上姓名和报考学校的时候,我感觉到我已和北大产生了真实的联系,似乎我已站在了北大的校门口,就等待着门内的一声召唤,好让我走进学校,拥抱我的“精神故乡”,体会做一个北大人的无限荣光。
      然而,这年我没能等到那一声召唤。2002年的2月份揭晓初试成绩,3月份公布复试名单,结果是:我落榜了。我就好像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北大的门槛,却被人无情地从里面推了出来。
      
      因为我只差一分!
      
      现在我拿出当年的成绩单,看着上面59分的英语成绩,我心中仍有无法排遣的遗憾和懊丧。我的总成绩和专业课分数都不低,却栽在了最有把握的英语上,我不得不生出“造化弄人”的感慨来了。
      从2001年3月到2002年3月,考研的三百六十五天走完了。没有盼来北大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得到的是自出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和长时间都挥之不去的那英语考59分的耻辱。
      人为什么不乐观一点?既然已走到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了。这次失利反而更加坚定了我考北大法学院的信心和决心,我绝不能永远背负这一分之差带来的结果!
      于是,从2002年4月起,考研的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开始了。幸运的是,一次考研的不成功不仅没有使我丧失信心,而且家人、朋友也给予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现在想来,如果没有源于他们的精神动力,我很难想象我会比较顺利地经受第二次的考研磨炼。
      基于对第一次不成功经历的教训总结,我集中了复习重点,每天的复习时间有三分之一贡献给了英语。至今我最后悔的就是第一次考研时报了太多的英语辅导班。自认为英语水平不错的我竟然在阴沟里翻船,除了有自己“轻敌大意”,盲目自信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辅导班某位“名师”的误导。花了不少金钱和时间,结果却是竹篮打水,甚至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复习的关键是要有一段时间系统的准备,只有平时保持一定做题的质量和数量,才有可能顺利通过考试,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捷径。这是我的教训。
      对于政治辅导班,我的评价是:“鸡肋”。与其投入财力精力去上辅导班,不如自己看书、做题。由于政治考试与时政的结合很紧密,而考生们通常没有时间自己去作分析和预测,因此考前冲刺班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过这也要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第二年考时,只报了冲刺班,收获平平,这最多作为心理慰藉之用,毕竟别人都报了班,自己如果不报似乎比竞争对手少了什么。
      由于第一次考研时专业课成绩还不错,因此第二次准备再考时心里就有了底。2002年7月,我参加了北大法学院举办的专业课辅导班。借着这次机会,我亲身感受了北大的一“塔”“湖”“图”;得以见到已如雷贯耳的法学名师们;领悟了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承。
      考研的人生又经历了一次循环,又是十个月的在家复习,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只有一个主题:考研。在漫长的迎考过程中,人的情绪不免有起伏波动,时而信心爆棚,时而内心压抑,时而又莫名焦躁。尤其是临近考前的一个月,大家往往都会有身心俱疲的感觉。这时就不仅是比智力了,更大程度上是在比体力,比毅力,比耐力。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是:当你摇摇欲坠的时候,别人已经倒下了。因此,谁能咬牙坚持到最后,谁就能笑到最后。我相信“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所以我不会倒下。
      2003年1月,我第二次进入考研试场,这回答题异常轻松。当考完最后一门,离开考场时,我回头说了一句:“明年我不会再来了!”
      2月底,我知道了初试成绩。一切顺利,都过复试线了。英语考了75分,也算是出了口气。
      不过复试的考验在后面,北大法学院的考研复试一般都有比较多的差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试更加严峻残酷。
      复试的形式是面试、笔试和英语口试,其中面试最为重要,这个环节直接决定了谁可以留下,谁却要与北大说再见了。国际经济法面试由五位考官主持,考生挨个进去抽两个题目当场作答。至今我都能回想起参加面试的那一天,考官们严肃冷峻的表情和考生们站在门外等候进去听“发落”时的紧张和不安。
      2003年4月底,当我确信我已通过复试,即将成为北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期待之中的兴奋和狂喜,只是感觉终于走完了漫长的征程,抵达了目的地。就这样,又一个考研的三百六十五天过去了,一切都还好,我的“精神故乡”接纳了我。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只要结果是好的,一切都是好的。是啊!考研的两个三百六十五天,我失去了很多,但得到了更多。一切付出终究是值得的,一切苦涩就让它埋在心里慢慢淡去吧!重要的是,我努力了,更重要的是,我成功了!如果现在上帝给我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一定毫不犹豫地说:“北大法学院依旧是我唯一的选择。”

    推荐访问:叩问 北大 两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