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盘点·2005医药并购重组

    时间:2021-01-23 12:02: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编者按:经历了2004年的并购狂潮后,2005年“并购”一词依然是医药业无法忽略的关键词之一。2005年1月1日,华北制药控股股东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以股抵债”,以其持有的华北制药40748.49万股国有股,抵偿对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款及资金占用费10.02亿元,打响了2005年医药并购的第一枪。2005年的并购案中,既有美国博士伦收购山东正大福瑞达这种外资题材,也不乏华立控股这样的本土门外汉进军医药行业的大胆作为。相同的是,在并购中,企业都在理智地寻求各自实现发展的制高点。
      医药并购市场的热闹一方面折射出了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为理性投资与企业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并购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并购,资金、人才、技术能够迅速聚拢形成合力,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不失为一条捷径;行业集中度获得提升,对于解决目前医药行业“一小二多三低”的困境更是大有裨益。不可否认,并购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有着强大的推动力,但如果仅仅依靠并购“做大”企业就失去了并购的本身意义。能否通过并购产生真正大而强的本土企业,更是面对全球化竞争的中国医药行业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现在世界排名前25位的制药跨国公司有20家已进入我国。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形成一定数量的上规模的、科研和市场水平高的大企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和先进的生物工程药,我国的医药产业才可能经受得住加入WTO的冲击。由此,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扩大医药行业的资产规模,提高国内市场的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2005年第一季度医药并购
      战略重点转向内部重组
      
      2004年医药并购表现得异常火爆,以至于在年关时“触顶反弹”的说法一度广为流传。但是从2005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的表现来看,资本市场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整个第一季度医药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9起,比上年同期增加46%,涉及金额更是达到了20.14亿元,超过了上年前三季度并购金额的总和。
      
      健康元成为并购亮点
      2005年1月1日,华北制药控股股东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以股抵债”,以其持有的华北制药40,748.49万股国有股,抵偿对公司的非经营性占款及资金占用费10.02亿元。这次子公司对母公司所进行的“股权收购”之所以引人瞩目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发生在新年的第一天,更是因为它以惊人的交易金额震动了资本市场,为2005年医药行业并购市场的活跃程度定下了一个基调。
      进入2月,受春节长假的影响,医药行业并购市场出现了小幅的下挫。但舞台上仍旧不乏亮点——健康元先是在与东盛集团对丽珠的股权争夺战中大获全胜,而后传出易帅消息,更以“零元收购”的表演开始了内部的整合。第一季度末,丽珠的年报登台,优秀的财务报表充分证明了丽珠集团归于健康元麾下的信心。
      
      上药伸出资本扩张之手
      3月的并购市场焦点又转向了华源系的上药集团,计划在年内完成整体海外上市宏伟构想的上药集团,自从2004年末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大手笔运作,秉承“有进有退”的方针,一方面对下属非核心和盈利状况不佳的业务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联姻国内抗生素生产巨头山东鲁抗新华。就在两张大单初定之时,上药的资本之手再次伸向逐渐升温的西南市场,决定出资1亿元人民币与重庆麦克药业组成合资公司并对新公司进行控股。上药落子西南实在是引人遐思,不仅使上药上市棋局的整体构想若隐若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更使久已不被提及的华源“第三总部”再次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医药行业并购已不似去年那般风起云涌。行业的高盈利性、行业的进入壁垒可能不再是医药并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为新进入者对整个医药行业格局的影响较小,几个重要派系才是目前医药行业并购的主角。
      
      微观竞争力促行业并购
      从技术研发的角度来看,国外医药巨头的新药研发投入在销售额中的比重一般在13%~15%左右,1999年,葛兰素威康公司R&D的投入为11.7%,罗氏为17.36%,默克为16.84%,诺华为18.13%。而国内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则较低,5%左右的研发投入在国内已经算是较高水平。国内医药市场的对外开放给国内医药企业带来了压力,但国内的医药企业也有走向国外市场的需要,所以新药研发愈发重要。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长周期。若想增加研发投入,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承受得起技术研发的成本和风险。这就需要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而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比较低,整个行业可以用“一小二多三低”来概括。虽然国家强制要求医药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来淘汰掉一批低效企业,然而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对行业集中度的影响能力有限。而并购,是医药行业集中的重要途经。
      在并购中,我国的医药企业逐渐形成了一些“集团军”。这些派系竞争激烈,为了抢夺市场和资源,使企业“大而全”,多采用并购的方式。因而重大医药并购事件基本上也都由这些业内巨头所主导。例如,华源集团经过近几年来的激剧扩张,其业务已基本覆盖医药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其中在药品制造、药品流通、医疗健康、医疗器械等主要产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而并购北药集团的行动,更是彰显其覆盖全国市场的雄心。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医药并购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月,华北制药引进战略投资者荷兰DSM,华源生命收购上海医疗器械;2月,国药集团兼并深圳一致药业;3月,同仁堂收购天津“狗不理”。这些并购事件都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力量。
      分析可见,政府主导药企并购的原因有三:一是我国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政府意欲改变这种局面,使我国医药行业在面对跨国医药企业时,更具竞争力;二是我国医药行业的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股减持是大势所趋,中央及地方各级国资委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是医药企业的股权较为集中,主要为法人股,其流通性较差,交易时需要政府在其中穿针引线。
      
      并购趋缓回归理性
      经过了一年如火如荼的医药并购,企业开始把重点放在了整合上,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频繁并购之后若不及时进行整合,则企业整体可能出现各种隐患。而整合失败是导致大多数并购失败的原因。这些隐患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一些在2005年以前并购行为频繁的企业出现资金链问题,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因其资金实力不及国有企业雄厚,频繁收购使得现金资产减少,负债率升高。
      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医药并购市场出现一定的起伏。在经历了2004年12月并购市场的快速增长之后,随着新年的到来,2005年1月的并购数量有了较大的回落。2月由于春节长假的影响,医药行业并购事件相对较少,并购市场较为平稳,未出现较大的并购及有重大影响的股权变更事件。而3月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并购市场开始活跃。
      外资并购与股权转让成为新的热点。一些外资并购题材开始进入并购主题,如双鹤药业转让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股权,上药将与麦克医药组成合资公司,这对于我国企业今后进行外资并购将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上药集团及健康元成为今年首季度医药市场中的活跃分子,其中,健康元继1月减持丽珠集团B股10,000,000股,占丽珠集团已发行总股本的3.2676%后,2月健康元再度减持丽珠集团B股,收购深圳市太太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而上药则继1月上海医药出售罗氏维生素36%的股权,3月又与麦克医药组成合资公司,重组新华鲁抗方案获批。

    推荐访问:并购 重组 盘点 医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