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徽州的民居讲究商本位【谈徽州传统民居内部空间的意境表现方法】

    时间:2019-05-01 03:28: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徽州传统民居地处安徽南部,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掩映在山水之间,其建筑型制理性,内部空间丰富雅致。通过对其内部空间意境表现方式的探讨,概括出其内部空间的分隔与联系设计方法及造景、意境表现等手段,以丰富徽州传统民居的审美价值和创作借鉴价值。
      关键词:虚实;意境;抒情喻志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02-02
      徽州传统民居注重外封闭内开放,其意境雅致。意境是由审美意象升华而成的,是审美情趣和物质性艺术符号的统一,是形象与情趣的契合,情与景的统一。如清人王夫之曾言“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巧藏其宅”,强调的都是“情”与“景”的内在统一。建筑意境是由审美意象组构而成的,设身处地于徽州传统民居中,步移景异,亦有不同由“虚实相生”而来的意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聚、隔、曲、隐造就空间隐现叵测的无穷意境
      徽州民居空间意境美还表现在空间上聚、隔、曲、隐等手法创造的“实景”和“实境”,达到若隐若现,惟恍惟忽的境界。产生“森森穆穆,郁郁苍苍”等“隐显叵测”无穷“虚景”的“虚境”意趣。
      “聚”主要表现在空间的内向、幽闭、要求空间围聚,视线收敛。则可形成近距离静观,细致地观赏景物实体姿态、色泽、光影等细微之美。交织以虚景掩映、交融,使有限实景显现无穷的意趣。在徽州民居天井、宅院、水榭中则有“聚”的一种体现。如郑板桥《题画》描述“聚”的庭院意境“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中实景“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带来虚景“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趣”,之细腻韵味。虽描述的是扬州的小天井,然扬州是徽州盐商的集聚地,在当时的扬州已有徽派建筑的形式了。
      “隔”是造就幽深景域的重要手段。徽州传统民居中 “隔” 的主要素材是照壁、屏风、檐廊、门窗、山石、花木等,其如同“帘幕”有障景、分景、隔景的作用。一是增加景观层次,可避免景物一览无余造就空间一环扣一环,庭院一层深一层,把景域的共时性观赏变成历时性观赏,突出景域时空深邃。二是形成抑扬对比,通过空间隔蔽,取得景域单元之间的大小、深浅、疏密、闭敞、明暗、虚实的对比。三是增添含蓄意蕴,景物隔蔽带来的藏露。
      “曲”与幽深更为密切,古人有“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之说,计成在《园冶》里谈到“曲折有情”。“曲”其作用一者避免景物的直、浅、露。其二就是削弱“宏大”感,山多地少的徽州,尤其注意土地资源。其因制就宜、随形而弯、既阻隔视线的通视,又增添景观,造就景域的奥蓄,从而显得委婉、小巧、轻灵、富于天趣。
      “隐”是幽深景域的一个重要构条件。“景愈藏,景界愈大”,建筑意境的藏露,隐显,使景观隔而不断、聚中有透、景外有景。使之余蕴不尽,莫测高深,“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徽州传统民居用“聚”、“隔”、“曲”、“隐”手法使空间密处有疏,疏处有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创造了丰富的“实景”与“实境”,同时也能因视觉带动听觉、触觉、嗅觉组构的全面感受而致的“虚境”。人对建筑的感受不仅仅是空间的视感,而整个环境形、色、光、影、声、味的全面通感,也由此生成建筑意境。如:雨打芭蕉,莺歌燕语,蝉噪鸟鸣等听觉和“花香”嗅觉结合的空间形态之实景,则可产生不同的建筑意境,这也体现了审美的“联觉”功能。如黟县宏村碧园。三合院墙及墙上开的圆洞窗花,有“隔”有“隐”。与正屋厅堂连带的水榭形成天井水院,为之“聚”。“曲”径石栏上搁置花草,白日红鱼游动,晚上一池月色,花香鸟语、潺潺流水、风声、雨声,入耳注心,涤肺腑、洗心怀,让碧园意蕴摄召魂梦,颠倒情思。
      二、宅内造景 托物寄兴,因物喻志
      托物寄兴,感物兴怀是展开想象之翼的一种有效的、方便的方式,通过比喻、想象来拓展景物的想象空间,是徽州传统民居常用的表现手法。其通过直观生动的实境形象来比喻、暗示、寓指抽象的,间接的虚境联想形象,这属于审美的“比兴”功能。在建筑意境山水花木中表现得很明显。
      在其宅内造景除了栽花植草、叠石等创景之外,还在室内格扇上做文章。如雕镂精细的木、砖、石三雕,其耐人寻味的“冰梅图”纹样,相当多的半片梅花落在一方方冰裂纹上,寓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纹样在徽州传统民居中所见极多,烘托出“贾而好儒”之气氛。
      在室内造景上还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等手法,如李渔有文“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现身岩下与木石句,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以强化景物的概括性、典型性。如唐模村许宅内,叠石栽木、修筑水景仿杭州西湖,把白堤、玉带桥、湖心亭、三潭印月“搬”进宅中。有“亭榭参差与踞胜,小桥曲槛通幽境”之空间意蕴。还有在板壁、格扇、画栋、雕梁上的花鸟、风景、人物故事等图案,把天下之事尽可能都反映出来。
      三、诗文点题,抒情抒志,意境指引
      良好的意境感受,不仅需要景物具有良好的客体意境结构。更需要接受者良好的主体认识。为能给接受者提供观赏景物的解释性能,帮助接受者理解景物意境内蕴,则在“鉴赏指引”上大做文章,达到一种升华的“虚境”。
      在徽州传统民居的意境创造上和意境指引的形式中,主要表现在“文学”手段的运用上。其表现形式很多,有诗文的形式,描述建筑和景观的沿革典故、景观特色、游赏感兴;有以题名的形式,为建筑的山水景物命名点题;有以题写对联的形式、状物、抒情、喻志、指引联想、升华意蕴。通过这些形式可传递景物的背景信息,揭示景物的意境内涵,增添景物的人文景观价值,也进一步优化了景物客体意境结构。如唐模村檀干圆有长联一幅写道:“春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瀑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上联叙一年四季花开花落,下联述掩映于村落周围的山色、水景。以“全村同在画中居”点明唐模村如诗如画的建筑意境。
      以题名形式指引建筑意境广泛存在于徽州各宅院内,如“树人堂”、“居善堂”、“承志堂”、“德义堂”,顾名思义非常直观阐露宅居的品德。如德义堂的建筑意境首先在空间上曲折、幽闭以体现雅致。其正屋前有一小苑,筑有水榭枕于水上,临水有一美人靠,上题“临渊”二字,引出意境,有意远。心净之感,在此听风观雨品茗,让人遐思万千。诗文点题以抒情抒志的建筑意境指引在徽州传统民居中随处可见。
      徽州传统民居文化是在其特定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背景中产生、发展,经历了辉煌。也表现出了其对于地域内自然因素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良好适应性。其造型典雅朴素,空间以天井院为中心布局,讲求与自然相融,集诸多艺术于一炉的高妙品格能给现代人提供高格调的文化熏陶与情感的谜醉。
      参考文献:
      [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9.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3]王振中.乡土中国徽州.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9.

    推荐访问:徽州 民居 意境 内部空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