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汉族民间舞蹈与音乐互融教学的初探_汉族民间舞蹈

    时间:2019-04-30 03:23: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汉族民间舞蹈与音乐互融教学的研究,是对二者艺术内容与形式的互融性展开的实验性教学,是深入到舞蹈内部构造与形式语言层面上的再认识,是汉族民间舞蹈与音乐风格的统一性、相异性、互融性的再把握。以此展开艺术语言的归纳与总结,使二者在高度的结合上体现其艺术的审美性,并纳入教学实践中来实现其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课程标准化的要求。
      关键词: 关系; 互融同构体; 互融教学; 抒情性; 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 J7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09-01
      一、汉族民间舞蹈教学与音乐的相同、相通、相异的关系
      如何引导她们认识汉族民间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首先得从教学中找到与汉族民间舞内容相对应的音乐伴奏曲,视其相同、相通、相异的关系,求同存异,寻找突破。以东北秧歌上下动律组合为例,选用东北民歌《小花》片段为伴奏曲;在云南花灯小崴合扇、开扇组合上,选择元谋花灯《滴水调》伴奏曲;在小崴动律综合性组合上,选择玉溪花灯调《十二花》伴奏曲,展开舞蹈与音乐的相同、相通、相异的互融教学。通过一系列汉族民间舞蹈不同风格组合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典型动态风格,形式、力量、品质与音乐之间不仅有着相同、相通、相异的属性,更有着舞蹈对音乐不可分离的依赖性和一致性。
      二、汉族民间舞蹈选择音乐伴奏曲的风格性
      不同的节拍、节奏、节奏型是形成汉族民间舞蹈与音乐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汉族民间舞蹈音乐节拍多为2\4或4\4拍子,有时出现快速的“流水板”1\4拍子,主要用于北方的秧歌跑场表演。歌舞乐相结合自古以来就是汉族民间舞蹈主要表现形式。汉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在音乐的选择上必须同音乐相一致,了解其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选择与其相对应的音乐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特色,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艮又俏,既稳又浪,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音乐的特点与舞蹈的特点必然要求相一致。同时东北秧歌音乐也有火爆热烈的特色,又有欢快、俏皮、风趣和优美抒情的特点,当然不是所有东北民歌曲拿来都能做舞蹈伴奏的,二者的合作是有限定和条件的。如东北秧歌基本动律组合,选择音乐节奏,表现性质上要与舞蹈风格特点相一致,点急促、线延伸,既有“艮”的点,又有“稳”的线。裘柳钦曲《小花》(片断)做伴奏曲,为上下动律与前后动律组合最为合适,更能体现选择音乐的重要性。在划圆动律组合上,选择慢板“东北民歌小曲”最为合适,如果选择与之相反的节奏型的音乐做伴奏,不但不能带动学生起到深化训练的目的,反而破坏风格的明确性,使学生不能很好体会其中要表达的韵味。另外,鼓点做为伴奏,在东北秧歌的一鼓至五鼓的节奏风格中,可谓大显身手,同安徽花鼓的鼓点节奏特点大相径庭,因此是不可以互为混用。山东秧歌鼓点的节奏型更是要求和舞蹈风格相一致,以凸显山东女性性格特点的鼓点节奏为依托,使其得以阐释与表现。
      三、汉族民间舞蹈教学与音乐的节奏性、抒情性的关系
      音乐节奏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灵魂,其音乐节奏是学生学习民间舞蹈中重要的一环。舞蹈动作的训练,是在严格的音乐节奏中完成的,舞蹈教师与音乐教师的相互配合, 是舞蹈教学成功的所在。其音乐节奏的定律是把不同的长短音组织起来, 使音的轻重缓急形成一定的规律。而节拍则是在音乐进行中有规则地律动, 并表现为一定强弱及相应速度的节奏。“节奏”在音乐中,是指音响活动的轻重缓急而形成的.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的出现是合乎一定规律的。节奏为音乐旋律的骨干,亦为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同时节奏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更是汉族民间舞蹈风格得以体现的重要保障。其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动律是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的,节奏给舞蹈动律以内在的生命,是动律的脉搏,它不仅以舞蹈有动的规律,也作用于不同风格的体现、情绪起落和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舞蹈节奏美的体现则需要通过对动律、力量、节奏及音乐自身带有的抒情性,来体会音乐在舞蹈者内心的共通性,并纳入延展,将抽象艺术通过肢体表达具象化。
      四、汉族民间舞蹈律动中的优美感与音乐的旋律性与和声关系
      音乐和声具有立体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由于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成为塑造音乐形象的表现要素,它可以烘托形象、补充形象、改变形象、对比形象,并能独立地构成音乐形象。同时,它也能构成舞蹈形象。在汉族民间舞蹈各类动作中,身体各关节、各部位交织成风格鲜明的动态形象,动作的流程如同音乐的和声,具有立体性和时间性。同时也具有混形无迹却有迹的舞音混响效应。汉族民间舞动作的高低起伏对比,舞步的流动调度的层次,动作之间交织的造型,都体现出与音乐和声相通的共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音乐和声部分的理解,是有助于他们对民间舞内涵的理解和剖析。如东北秧歌艮劲儿的步,带动上肢随中心移动的“扭”, “波及到手腕的“花儿”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前踢步组合上,选用《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为伴奏曲,其组合动作在音乐的烘托下此起彼伏;动作的交织,队形的流动与变化,表现出丰富多彩、激情似火的“稳中艮”“艮中浪”“稳中俏”的东北秧歌来。又如云南花灯小崴组合,其风格纯朴自然、舒展明快,有载歌载舞的表演特点。选择花灯的音乐大多属于小调,轻快而动感性强。只要音乐一响,随音乐崴动起来,膝、胯、腰肩的崴动与扇花动作的交织,使云南花灯民间舞活泼跳动、悠然而荡漾,形同音乐的和声。由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让他们产生想象,通过音乐的听觉和舞蹈的视觉效果,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更加真实地表现出汉族民间舞蹈视觉艺术形象。因此巩固和加强舞蹈与音乐互融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感知力。
      五、汉族民间舞蹈与音乐的时间与空间的流程关系
      舞蹈和音乐均在时间过程中展示为空间艺术,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行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舞蹈是空间的艺术。对舞蹈艺术来说,时间就是一种量化,通过与音乐节拍、分钟、秒钟这些有关的计量单位,舞蹈在其进程中随情绪使它量化。如海阳秧歌民间舞蹈的基本动律,在时间进程中体现的慢节奏是,“强弱弱”的反复;舞蹈空间流程则是“强发力,弱延伸”的结构。这种时间与空间上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特殊的“一惊一乍”的感觉,而快板又在|| 冬尺 冬尺 | 冬尺 仓 ||不断反复的时间中完成动作的,由上身带动脚下的快速步伐,通过迂回行进,使上身演化出多种空间动律的舞姿,使舞蹈起伏有序,往环生姿。如胶州秧歌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一个“扭”字上,这个扭是以动力脚掌或脚跟的“碾”、“拧”作为动力、发力的空间点,从而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动,形成流动中的三道湾空间曲线特征,突出山东女性坚韧、挺拔、利落的抒展之美。节拍起起伏伏都在一个拉长的音乐附点的时间上,这样的节奏充分表达出山东女性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表现出她们对生活的渴望和毫无掩饰的感情的宣泄特点。因此训练中反复强调让学生明白汉族民间舞蹈与音乐的时间与空间的流程关系,体现舞蹈与音乐的互融性,使教学过程成为舞音交融的过程,亦使汉族民间舞蹈在音乐时间一维性中得以规律的延展,以此达到同步性和协作性,使汉族民间舞蹈风格更准确、更生动、更鲜明地体现出来,从而展示出汉族民间舞蹈的立体性、流动性与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
      [2]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文化教程》[M].

    推荐访问:汉族 民间舞蹈 初探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