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例谈情境创设在初中科学复习课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19-04-21 03:26: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较好地解决初中科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因为知识脱离不了情境,当知识和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显得有意义。本文借鉴优秀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并结合一些复习课的经验,谈谈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情境,一起感悟课堂,一起成长。
      关键词:情境创设;复习课
      一
      传统的科学复习课,教师虽然很注重知识的归纳、形成网络,并在习题中练习运用,但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使很多知识点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所以使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提高。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活起来?
      1.引入生活情境,有效提升复习效果
      很多优秀的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探索,他们的实践经验给人许多启发。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遵循这个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情境创设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接近真实的生活,为学生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还要考虑好衔接与过渡,做到有的放矢。
      [案例] 教师在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第3~6节复习课中让学生朗读日记。
      五(6)班小龙日记:
      2010年中国上海举行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今天我终于盼来了这个机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游世博。
      为了能够拿到中国馆的预约券,踏着星辰四点钟我们就来到了世博会的门口。这时前面已经有20米的队伍了,我们立即加入到当中去,人挤人整整排了5个小时。当天的温度是39°,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只见每个人脸上都是汗水,衣服全部都湿了。这时,门终于开了,紧接着是200米冲刺,只见前面是人头,后面又有追兵,为此我还付出了代价——妈妈买的水果给跑丢了,还好矿泉水瓶还在。
      问题1:小龙同学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时间?实验室用什么仪器测量?
      问题2:小龙日记提到“这时前面已经有20米的队伍了”,“20米”是小龙同学估测的,你能用什么工具帮他准确测量一下吗?
      问题3:在参观过程中小龙同学觉得很口渴,于是他用矿泉水瓶在饮水点接了一满瓶水,这瓶水体积约是多少?可用什么仪器准确测出?
      教师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运参观世博会作为课堂情境,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绝大部分学生都亲身经历过,有过深刻的体验,缺少的只是发现和思考。当教师以这么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教学情境时,所涉及的学习问题很真实,学生感受很真切。学生针对问题,复习了长度、时间、体积、质量等物理量的测量做了一次真正的课堂主角。这样的学习才是典型的体验学习,不但学生体验到了,而且教师也会体验到,体验可能更深,这对教师的成长更有利。
      2.引入实验情境,有效提升复习效果
      教学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教师往往善于创造实验情境,但不一定能很好地利用实验情境,更没有很好的挖掘,对实验情境的利用上不是很到位;如果复习课教师都很好地完成“温故”的目的,但未能很好实现“知新”,也是一种遗憾。这也反应教师在复习课中的取舍不准,不敢大胆的取舍,始终想着面面俱到,反而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一个简易的科学实验,使科学复习课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令人鼓舞,值得科学教师深思。受到复习课的禁锢,教学常常冷落了实验在复习课中的主要地位,相反,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实验情境变“巩固知识”为“自我展现”,就可以免除了学生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以自我表现的形式,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
      [案例] 八年级上第一章《密度 压强 浮力》的复习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重做我们做过的一个简单实验,但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实验中思考几个问题,看那组同学发现的最多,想法最多,给老师惊喜。
      (教师出示课题:怎样使鸡蛋浮起来?)
      生:往烧杯里加盐。
      师:很好,加盐的确是一种方法,结合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思考在加盐的过程中,哪些科学量发生了变化?
      生1:水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盐水。
      生2:盐水对杯底的压强发生了变化。
      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呢?
      生: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师: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水的密度变大了。
      师:水的密度为什么改变?为什么水的密度变大了鸡蛋受到浮力也变大呢?
      …… ……
      师:在加盐的过程中,鸡蛋的受力情况是怎么变的?为什么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会变大?
      教师非常善用实验情境,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师生互动进入正题:密度、压强、浮力的复习。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像这样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课堂教学,在观察和实验中再现旧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模式,从而使得教学动中有思,思中有获。
      就在听课教师以为该实验情境的利用已经非常全面的时候,授课教师却继续挖掘情境中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知识,接着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鸡蛋的上下两头受到盐水的压强大小一样吗?鸡蛋的前后左右呢?
      问题2:说明液体压强的特点是怎样的?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等知识。为继续探究复习浮力知识,教师还做了以下尝试。
      讨论1:鸡蛋从杯底开始拉,直到离开盐水浮力是怎样变化的?请利用坐标系来表示浮力的变化(如下图)。
      ■
      讨论2:给你提供弹簧秤能测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和鸡蛋的体积吗?如果已知盐水的密度能求出鸡蛋的密度和体积吗?
      利用简单的实验情境,最大限度的挖掘其中蕴藏的科学知识,在完成复习旧知的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开启了“知新”。利用鸡蛋和盐水的实验能复习和突破压强、密度和浮力等众多知识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讨论中学生很好的实现了“知新”,这样的一堂课对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有作用的。
      3.引入悬念情境,有效提升复习效果   “心欲求而未知,口欲言而不能”,悬念产生于学生想急于解决问题,而问题看上去不是很复杂,但自己又无法解决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把握学生求知的动机。当然在复习课中情境悬念不必过难,否则好不容易激发起来的好奇心可能被情境扼杀;悬念过易则激发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变“讲授复习”为“主动求知”,很好的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教硬灌”的复习方式,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这和设置良好的悬念情境是分不开的。如以下片段:
      [案例] 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1-3节复习课中利用幻灯片出示一块石头(如右图),石头上长满了雪白的“头发”。
      师:CCTV《走近科学》栏目曾报到了这样的一则故事:
      有人收藏了一块长有“头发”的石头,把它保存在一个不见光的箱子里,收藏者很想知道这是什么物质,请专家帮忙寻找答案。如果你是专家,根据你所学知识,能否帮助他呢?
      二
      以上通过对各复习课教学片段的深入剖析和反思,很好地诠释了情境在科学复习课中的作用。情境又是一个多维的、全时空的、多功能的概念,它既发生在教学开始,又贯穿教学过程,充满整个教学时空。在生动、多样、宽松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才有悬念、学生才会兴奋,情感才能激发、思路才能打开,师生才能很好的感悟。
      复习课是初中重要的课型,怎样落实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开发各种资源,设置情境,贯穿整个复习课堂,这将有利于学生明晰自己的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复习课教师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科学复习课的有效落实创造更好的条件。利用情境作为科学复习课的有效策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情境中获益,为此,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课中教学情境要有很好的过渡
      反对缺乏教学情境和将教学情境任意简化的复习课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使学生深刻回顾“旧知”也无法在再现旧知的基础上有“知新”。因为知识和特定的背景紧密联系,是真实而复杂的,否则又会回到“满堂灌”的练习课。
      2.情境不必过多,否则利用率会很低
      如果教师创设了很多的情境,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再加上复习课中需要回顾和落实的知识点很多,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观察、感知、抽象和概括,课堂热闹有余,思维不足。因而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情境教学在科学复习课中的目的和作用,适度进行情境教学。
      3.不可脱离生活实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素材极为丰富,生活中的一条新闻、一句谚语、一则小幽默、一个为人处事的道理等,只要运用得当,都可能成为很好的情境素材。但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有的教师却步入误区,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情境创设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利用情境来进行复习课教学时,对情境要进行必要的选择,适当的调整,充分的提炼,才能创设出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使学生成为复习课的真正主人。
      一位德国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前面,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食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须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同样的,复习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学生才真正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才能不断地在感悟中成长,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N].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韦世滚,曾庆全.论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情境的创设[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5,(03):4-8.
      [3]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创设 谈情 复习 课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