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_浅谈如何研究小学语文教材

    时间:2019-04-23 03:28: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我就两个方面对研究语文教材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是解读教材,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解读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能力,也是最让老师感到困难的问题。如果对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歧解,那么就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对教材有了理解,再根据年段制定教学目标。我们在课堂上就能游刃有余的驾驭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解读;目标
      新课程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课本仍是教学的首要凭借,文本文本,教学之本。所以,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来说,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教师忽略了“研究教材”,表现出这样一些弊端: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难以操作。有的课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有的课机械地将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导致一节课结束后,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
      2.没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过分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追求面面俱到。有的教师在撰写教案时根本没有此项内容,教学过程中更不能体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未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从一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语文学习体 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思考,以致曲解教材。
      4.语文学科本位缺失。教学中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忽视对语言的积累运用,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挤占学生宝贵的读书和思考时间。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就以下两个方面对“如何研究教材”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1.解读教材
      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讲过这样的话:“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这恐怕是所有当老师的共同体会。任何一篇课文,只读一两遍是很难找到教的方法的。但当我们读了若干遍之后,读出味来了,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方法也常常随之有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认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很重要。
      解读教材,我们首先要做到进入文本,然后跳出文本,最后回到文本。
      1.1进入文本编者们为帮助大家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点,不辞辛劳地编出成套的《教参》与《教案》。教参是教材编写者对课文的诠释,这就等于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再创作”,抑制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成了教教材的人,学生就成了机器统一生产出来的样品。教师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去解读教材,而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体现出了教师对文本的不同解读。
      曾在美国执教的上海教科所胡育老师认为:中美“教参”的最大区别是:
      中国——偏重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强调的是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什么)。美国——更多的是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具体指导和介绍,重点在于指导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怎么教)。
      两种不同的教学观点,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感悟到《教参》与《教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劳动。所以我建议教师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抛开这些教辅材料,潜心会文。反复诵读,读得琅琅上口,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章情感,细察深思,形成自己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
      1.2跳出文本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文后,还要从课文中跳出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上去审视眼前的这一篇课文。
      如:孙老师准备执教古诗《春望》,为了备好这节课,他一连几天将自己关在办公室和资料室。查阅了 12本教学书籍,阅读了大量诗人生平事迹的文献;他查找了《春望》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研究了这首诗的相关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因“国破”而见花落泪、闻鸟心惊的心情,被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所打动。这时的孙老师已经跳出了文本。
      我们再来看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她是如何带领她的学生跳出文本的教学片断: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
      生:“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生:“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师:好,我们再一齐读读雨果的话——
      生:“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师:书中概括地说——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个人读,美读课文2——4段。)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对圆明园的景色和文物描写得比较简单,学生从中还不能充分感受到圆明园的美丽迷人,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窦老师将一篇拓展性的文本《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拓展性阅读,学生对圆明园的感受逐渐由“平面”趋于“立体”,由“单薄”趋于“丰满”,学生在进行语言量的积累的同时,语言的领悟力也在不断提高。拓展性阅读之后,窦老师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内容一定有了更深更广的感受,也就自然能够读出真切的感情。   1.3回到文本——“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孙老师认识到:“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中的一条主线,也是他的诗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之所在。此时,在他的头脑中有了这首诗的教学思路:要上好这一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博大情怀。教学方案也很快产生了:①入情入境地渲染、描述、吟诵,让学生披文入情,为情所动。②采用两首诗对比教学,详教《春望》,略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拓展教学空间,更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情怀,一悲一喜,一详一略,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孙老师将《春望》一诗放到了杜甫诗集中去考察,他对《春望》的理解是深刻的、全面的、科学的。语文教师就要让孩子从教材这个“窗口”走向世界。课本拿在手上,教师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解读。如果经历了这样三重境界,一定能把课上好。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成为教学最突出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每一节课前,我们先要把握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使课堂取得最佳的效果。
      2.1明确本年段的教学目标(低、中、高)那么要确定好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首先要明确本年段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目标意识,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甚至整个小学段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2比较异同点——梳理每单元、每课主次目标
      同一内容,同一类型的课在不同单元中重复出现,但要求有所区别,逐步提高,不同的单元训练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教材中所蕴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全册教材中每个单元、每课教材的主次目标,这是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在新课程的编排中,都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单元内容就可以采用比较法来确立“单元目标”。所谓比较法,就是梳理出教材中各单元内容的主次目标,将这些单元的主题目标进行纵向对比,比较异同点,确立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准确把握住本单元目标的脉搏。以二年级下识字教学的两个单元为例,若采用比较法,即比较“单元主题目标”,就能梳理出主次目标。
      第一单元
      识字1的侧重点是学习与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有关的词语;
      识字2的侧重点是学习桂林山水为主题的词语;
      识字3、4的侧重点是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
      第五单元
      识字5的侧重点是学习与军事装备和军事术语的有关词语;
      识字6的侧重点是学习自然动物园为主题的词语;
      识字7的侧重点是比较两组易混偏旁及其所组成是词语;
      识字8的侧重点是学习特殊偏旁所表示意思的异同及有关词语。
      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针对学生认识生字是和身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并懂得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设计也是由浅入深的,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明确了这两个单元的主要目标,教学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我和生字交朋友”、 “游戏中识字”、 “生活中识字”(自制卡)、“找同胞兄弟”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快乐识字,让识字走进我们的生活。
      采用“比较法”细致、深入地比较同一主题的单元内容,才能梳理出“单元主次目标”,这样,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就能避免重复教学,体现拓展上升,从而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每一位教师牢牢树立目标意识,站在新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甚至整个小学段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认真审视教材,采取比较异同点等策略来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使有效教学成为可能,否则,有效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李广生 《教育时报》 2006年8月2日
      [2]钱柳松《教学目标的制定》

    推荐访问:浅谈 小学 语文教材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