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考出学生的“底子”]学生底子太差教的我很崩溃

    时间:2019-04-04 03:18: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2012年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题(上海卷除外)来看,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整体平稳。16套试卷的题量大都在7~8题,分值有些差异,其中重庆卷8小题28分,全国卷、天津卷、山东卷、四川卷和湖北卷各占27分,江苏卷4小题15分,湖南卷题量和分值最少,只有4道题12分。各省市的语言运用题题型新颖、选材鲜活,充分体现了能力与生活立意兼顾、实用和人文取向并重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能力与生活立意走向明晰,实用性和人文性取向兼顾
      1 字音、字形、成语等基础题“很基础”,客观题题量越来越“精干”。
      最常见题型仍是以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成语、病句、衔接、文学常识等为主。偏重识记的字音、字形、成语等题目难度不大,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吻合的。拼音是以常见形近字和多音字为主,江苏卷除了“软着陆、处方药、复辟”等多音字稍微容易混淆外,其他都不难。江苏卷今年没有考字形和病句,这与江苏语基客观题的轮流考查、缩减题量的理念是一致的。字形仍以双音节词、成语为主。北京卷的字形题中没有出现一个生僻字词,安徽卷和山东卷的“摄像机、节骨眼、终身制、元宵节”等三字词语,也都是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江苏卷的成语题涉及“移花接木、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巧成拙、弄假成真”等成语,题型略有新意,分组式的选择使难度明显降低。福建卷通过选择恰当的成语解读一幅漫画的寓意,题型很新颖。新课标卷的“芝三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可以用排除法比较辨析。重庆卷和福建卷对病句的考查回归到修改语病的形式,更能考查出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直接以选择题命题的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成语、病句、衔接、文学常识等内容越来越少。江苏卷的“语基”选择题只有宇音和成语两道题共6分。16套试题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上述7项内容的题目刚刚过半,客观题的题量也越来越“精干”。语言运用表达题闪亮登场,占据大半江山。
      2 语言运用题的题型新颖、选材鲜活,实用性和人文性比翼齐飞。
      语用题的素材和题型都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江苏卷第3题,园艺师一段话深层含意的解读和第4题对漫画的解读,像作文题“忧与爱”一样蕴涵着优雅的人文气息。福建省的文学名著与文化经典阅读、湖北省的读书月宣传语和用对偶句表述宝黛初会的情景等题目,体现了浓浓的文学味。北京卷文学常识的命题摈弃了作家朝代、国籍和代表作品等纯识记性的选择题考查,而是要求考生对作品内容、文字风格和写作手法的描述进行判断,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感悟文学作品。
      语用题的选材越来越鲜活。例如广东卷的“招聘启事”和“摄影展前言”,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福建卷“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的看法”和浙江卷中对“离父母很远的看法”等,体现了浓郁的生活味和人文味。鲜活的素材不仅使试题具有浓厚的时代和生活气息,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特点。这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真谛很有帮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样的命题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语文学习现状的。当下学生不会说话、不能规范使用母语、不会主动思考的现象比较普遍。在高考语言运用题上多搞一些创新,有利于更客观地检测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答题强化三种意识,字斟句酌提高正确率
      语文学习的材料越来越融入现实生活,这给语文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如果只是埋头于题海,而不关注社会生活,就会与语文学习的本意渐行渐远。语用题相对独立性强,学生答题的分值差异也很大,如果认真揣摩,做到字斟句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考生答题的角度看,需要培养三种意识:
      1 要有二次审题意识。考生在语用题答题过程中常常犯审题不清的错误。审题有两个层次,不仅要理解题目明确的要求和提示,还要理解文字素材背后的能力考查点。例如湖北卷的用对偶句表达《红楼梦》宝黛初会的情景,“宝黛初会”的素材已经提供,用对偶句表达也不难,但是如何从文字中寻找对偶的切入点,比接下来的对偶语言组织更重要:“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如果不从黛玉和宝玉这两个角度考虑,而从贾母等角度来思考,就难以解答了。江苏卷第四题是“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写出合适的一句话”并不是答题的明确提示,要从“是非”角度看漫画,才能读出漫画的寓意来,从而理解“形象地提醒人们”的含义:“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审题贯穿答题始终,多一次审题就可能多一分收获。
      2 要有二次答题意识。很多考生在做语用题时没有看明白题目的意图就匆忙答题,结果大而化之,或者犯方向性错误,或者会而不能全对,留下遗憾。比如江苏卷“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字”。审准题之后先初步组织答案,然后针对要求和题目内容对答案进行重组,核查信息点是否与要求对应、是否有遗漏等,还要注意答题的字数要合适。
      3 要具有文化理解意识。语言运用题的素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以湖北卷第20题为例:
      2012年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月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要求:联系概述内容,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40字。
      这道题本身就充满着文化意蕴。如果对屈原及其经历没有一定的理解,对对联等宣传语的样式没有一定的积累,就难以写出“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之类的答案。这是仅靠死记硬背文学常识的考生无法回答的。从另外的角度说,这类语言表达题又是可遇不可求、不可复制的,关键是理解它的精髓:文化理解下的语言表达。
      三、从容面对:与其陷入茫茫题海不能自拔,不如拓宽阅读视野畅游书海
      1 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反思意识,善于从日常的语言素材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锤炼理解和认识能力。对处于紧张复习阶段的高三学生来说,应该有一点时间安排阅读报章,关注和思考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在日常的语言运用中学会积累和表达。浙江卷中对“离父母很远”的看法和福建卷“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的看法,都是源于生活实际的认识与评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
      “语基”复习不在于做多少题目,而在于明晰类型,训练到位。在字音、字形、成语等基础知识上的复习不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只要抓好常见常用的字词就可以了。“经典”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平庸”,与其对所谓的“经典”复习资料全盘照搬,不如根据学生的需求大胆取舍,自编素材和讲义,也没有必要对模拟试卷亦步亦趋。“语基”复习与其陷入茫茫题海不能自拔,不如拓宽阅读视野畅游书海。从日常的生活和阅读素材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也许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2 复习语用题要有去“形”还“神”的洞察能力。语言运用题每年都以新鲜的面孔示人,无从猜题,也无须押题。从一个省市的高考语文试题来看,每年的语言表达题也基本不重复。既然很少重复出现,该如何进行复习呢,7语言运用题素材灵活,选材多样,所以不能总是从“复制”的角度复习语言运用。对于语用题来说,不管具体形式如何变幻,仍旧还是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把握住语言运用的核心,去其“形”还其“神”,无非概括、扩展、压缩、鲜明、生动、连贯、得体等。弄清了这几个核心能力点,紧扣能力点进行训练,考试时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江苏卷第3题对老园艺师一段话深层含义的理解,其实就是理解特定语境的言下之意,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总体来看是考出了学生的“底子”,即使是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让读书多的考生能考好,让只会做练习的学生不占便宜的倾向。这正是高考作为指挥棒应该指出的方向。

    推荐访问:底子 考出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