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逻辑衔接比较研究】逻辑顺序怎么分析

    时间:2019-01-01 03:18: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实现语篇连贯起着重要作用。逻辑衔接是语篇衔接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国内外对逻辑衔接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韩礼德与哈桑将逻辑衔接关系分为四种:添加、转折、因果、时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逻辑联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以《嘉莉妹妹》及其两个中译本为语料来分析研究英汉逻辑衔接处理的方法,旨在更好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更好地运用连接手段,从而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 英汉翻译语篇逻辑逻辑衔接比较《嘉莉妹妹》
      
      1.引言
      
      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语篇中的衔接一般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Halliday & Hasan,2001:6)。语法衔接是指通过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等语法手段体现语义衔接关系;而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运用重复、同义词、反义词、词汇同现等手段体现语篇的语义联系。语法连接中的逻辑连接则是语篇内深层次的最普遍的连接,为了便于分析研究,Halliday与Hasan(2001:238)在1976年将连接成分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加合”、“转折”、“因果”、“时间”。在《功能语法导论》(2000:324)一书中,Halliday在1985年放弃了原先的“加合”、“转折”、“因果”、“时间”的四大类划分法,采用了“详述”、“延伸”、“增强”这种以逻辑语义关系为切入点的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三分法,由此弥补了早先的分类法难以将某些连接成分归类的缺陷。国内逻辑连接的研究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廖秋忠根据连接成分语义和用法近似的原则,并参考前人的分类将逻辑关系连接成分分为三大类:顺接、逆接和转接。顺接连接成分分为:罗列、阐明、总结、再肯定、释因、纪效、推论、比较。逆接连接成分分为:转折、意外、实情、让步、对立、对比。转接连接成分分为:转题连接和题外连接(李一平,2003)。就英汉语篇比较来说,逻辑连接最能体现二者的异同之处。譬如说,由于文化思维差异的影响,在英语中表示时空关系的句子,译成汉语的时候可能就转换成了因果关系,反之亦然。英汉逻辑连接在翻译中存在的差异使得翻译工作者们在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够做到完全对等,有时候甚至出现误译。如何准确把握好语篇中的逻辑衔接并准确地将其译出便成为了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采用韩礼得及哈桑对逻辑衔接的分类,选取美国作家德莱赛的经典著作《嘉莉妹妹》,以及裘柱常、石灵译本及潘庆�译本为语料,对英汉逻辑衔接的手段及其处理进行分析,并认为对逻辑连接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更好地运用连接手段,从而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
      
      2.语篇中的逻辑衔接
      
      2.1语篇衔接
      在交际中,人们总是以语篇作为交际单位,语篇指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语篇的连贯性要通过某种衔接手段把结构和意义上能够相互解释的成分构成一个整体才能实现。语篇衔接在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衔接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强语篇的连贯性;在语篇的理解过程中,受话者可以根据语篇中的衔接手段把握语篇发展的脉络和信息之间的联系。韩礼德和哈桑(2001:2)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话语必须具有语篇性(texture)。他们所说的语篇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结构性特征和非结构性特征。结构性特征就是完整的句子和信息完全。而非结构特征是指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所谓衔接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束缚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韩礼德和哈桑(2001:29)提出了一个衔接分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前四类为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种是词汇衔接方式,各衔接手段将语义上互相依赖的语篇组成成分连为一体。
      
      2.2逻辑衔接及其分类
      连接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又称“逻辑联系语”(黄国文,1988:128)。与其它衔接手段不同,连接不是上下文中具体词项之间的照应或替代关系,它是一个逻辑概念,表示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句子是在什么意义上连系起来的,与语义相关。在一个句子之内,在小句之间,通常要有连接成分来把它们联系起来,表示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logico-semantic)关系和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y)关系。通过使用各种连接词语,句子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可以明确表示出来。连接词语既可以是连词,或是具有连接意义的副词或介词及其短语,也可以是分句。如果没有连词,则也必须有标点符号来表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与其它相同地位的单位具有一定意义连接关系。有这种用途的标点符号通常为冒号(:),表示进一步说明和提供更详细的内容,分号(;)表示并列关系,逗号(,)表示比较紧凑的排比和并列关系。
      从形式上来说,逻辑联系语可分为词、短语、分句三类(黄国文,1988:128);从意义上看,逻辑联系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关系,韩礼德和哈桑(2000:324)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它们的关系分为四大类:添加(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因果(causal)、时间(temporal)。其中添加连接是指讲完或写完一句话之后,还有扩展的余地,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添加某些补充信息。后面补充的语义实质上是对前句内容的肯定与增加。在某些情况下,添加的内容与前句的内容可以形成一种比较或对比。在英语中添加这一语义关系可以由and, and also, also,too, furthermore, moreover, in addition, alternatively, by the way, similarly, on the other hand, that is, for example等来表示,汉语中也有“况且,又此外,而且,况且,不然,顺便说一下,同样的,另一方面,也就是说,例如”等来表示添加的连接关系。而转折连接是通过连接性词语连接与预期相反的语义。这一预期语义可能来自于前文内容,也可能源自讲话人与听话人所处的情景语境。英语中常用的转折连词有yet, though, however, in fact, to tell the truth, instead, anyhow等;相对应的汉语中则有“但是,然而,尽管如此,事实上,老实说,相反,不管怎样”等。
      
      2.3 英汉逻辑衔接差异
      在英汉两个语系中,逻辑联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英语和汉语在逻辑联系语的使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汉语是语义性语言,其特点是注重语义表达,表现形式多样。逻辑关系既可以通过借助关联词语,也可以借助语言本身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而英语是语法性语言,句子的逻辑关系需要有形态上的表示。其次,英语的显性特征和汉语的隐性特征在语篇衔接手段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在汉语语篇中,句子间或段落间的语义联系不是靠连接词语作为纽带直接显示出来,而是通过句子或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及语句的先后序列间接地表现出来。在汉语语篇中,隐性的连接成分是相当常见的,是读者或听话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一种语言现象,而英语语篇连接成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显性的。最后,英语和汉语的断句方式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会引起语篇连接成分使用方面的差异。汉语注重意合,断句的规则相对英语来说比较随意,而英语注重形合,断句的规则相当严密,任意性极小。
      与其它衔接手段相比,逻辑联系的作用和形式要抽象和复杂得多。仅从分类角度来看,逻辑联系成分在不同语篇中都存在着差异。在上一章的译文分析中,我们看到一个简单的连词“and”在不同的语篇环境下起到了不同的逻辑衔接作用。但是由于逻辑联系词种类多,分布广,我们只能通过实例的比较分析来进行一定的归纳。也就是由于英语中逻辑联系词本身具有一定意义,它们进入语篇会根据环境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在英汉翻译中,绝对不能仅从英语联系词本身的语义出发,而要从原文的整个语篇出发,选取一个能够衔接前后分句或段落的连接成分。也就是说,译者不仅要把握好译文所表达的语义关系,还要考虑其连句的功能,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顺畅达意。
      
      3.逻辑衔接的翻译
      
      3.1对原文语篇作顺应性的处理
      在英汉互译时,如果两种语言中表示形式连接的逻辑联系语都具有实际意义,用以表示句子或语篇中的时间、转折、因果、添加等逻辑关系,则需要将原文中的联系词顺应性地翻译出来。譬如说在转折关系中,除了狭义的转折“虽然……但是……”之外,还包括让步、对比、转题等,即可以表达相反、相异、比较等语义关系。这种重要的逻辑连接关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广泛存在,表述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
      There were the crowds, hurrying with the same buzz and energy-yielding enthusiasm. She felt a slight relief, but it was only at her escape. She felt ashamed in the face of better dressed girls who went by. (p. 33)
      裘译:街上行人很多,吵吵闹闹,急急忙忙地走着。她觉得轻松了一些,因为她已经脱身出来。她看见走过身边,服饰比她好的姑娘,就感到羞愧。
      潘译:大街上如同不久前一模一样,仍然是熙熙攘攘、精力充沛、来去匆匆的人群。她心里稍微觉得轻松了一些,但这又仅仅是在她总算逃离了厂房的那一刻。她看着从她身边走过的那些衣着讲究的姑娘,自己感觉怪丢人的。
      英文原文中“but”前后衔接了两个语义,前一个语义是说嘉莉离开厂房走在大街上感到些许的轻松,后一语义是说这种轻松又只是在离开厂房的那一刻,两个语义之间是一种互相矛盾的转折关系。翻译时,应直接将原文的转折关系通过“可是”或“然而”等词译出,即可达到表意效果。但裘译没有意识到这种转折关系,而是将其理解为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潘译则翻译得较为贴切,“但这又仅仅是”不但直观地表达了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而且引出了该句与后一句的因果关系。这深刻地反映了嘉莉来到城市之后的痛苦、矛盾与失落及爱慕虚荣。
      
      3.2显性的连接关系作隐性处理
      由于语言特性的影响,汉语通常不依据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意合”的特点,连接关系具有隐含性,而英语的逻辑关系则很大程度上依据语言形式上的衔接,语言特征表现为“形合”,具有显明性的逻辑关系。因此,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中连接关系的显明性与隐含性,对连接词进行省略与增补。例如:
      He was looking back. When he saw that she saw him and was safe with her sister he turned to go, sending back the shadow of a smile.Only Carrie saw it.She felt something lost to her when he moved away.When he disappeared she felt his absence thoroughly. (p. 8)
      裘译:他在回头顾盼。当他看到她看见他,并且已经跟她姊姊在一起,他转身要走了,留下了一个笑影。只有嘉莉看见了那个笑影。当他走开的时候,她觉得若有所失。在望不见他的时候,她觉得很伤心。
      潘译:他正在频频回头张望着。看见嘉莉在看他,并且得到了她姐姐照料,他给她投去一个笑影,转身就走了。这个笑影只有嘉莉看见了。看他渐走渐远,她觉得茫然若有所失。等他的踪影消失殆尽,她彻底感到:他不在,自己才真的孤独呢。
      “when”是表示时间关系中最常见的一个逻辑连接词。原文中共出现的3处“when”分别引导了3个时间状语从句。英语中频繁使用时间副词是出于连接句子结构的需要,由于汉语是“意合”语言,所以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不必严格地把这些词全部翻译出来,而是应该以流畅紧凑为标准,将原文中显性的时间关系进行隐性处理。显然,在这一点上,潘译是做得比较好的,避免了“当……”及“当……的时候”的过多使用而造成句子结构上的单调重复。
      
      3.3 连接位置的调整
      汉语在语篇上多体现为螺旋式思维,在语序上汉语常用“偏前正后”的句式,即在汉语偏正结构的复句中,偏句在前,正句在后。这和汉语民族谦虚礼让的特点是有很大联系的。然而,对应于汉语偏正结构的英语状语从句中,语序以“主前从后”为主,体现了英语民族天人对立、奋进向上的自我精神。而这种语序上的前后关系则是通过逻辑衔接来实现的,所以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例如:
      (1)She could not help smiling as he told her of some popular actress of whom she reminded him.(p. 5)
      裘译:他说,看到她就想起了几个红女演员,使她不禁微笑了出来。
      潘译:他说一看到她,他就想起了某某红极一时的女演员,嘉莉禁不住笑了出来。
      (2) It is no easy thing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when one is used to sleeping until seven and eight, as Carrie had been at home. (p. 27)
      裘译:一个人像嘉莉在家里时候那样,早晨惯常睡到七、八点钟,要想起得早不是件容易事。
      潘译:像嘉莉这样的人,在家时惯常睡到早上七八点钟,现在要起早可真不易。
      以上两例的英汉语的连接关系一致,汉译文采用逆译法,符合汉语“偏前正后”的表达习惯。例(1)中的两个中译文省掉了as,但其内涵意义蕴涵在句中。例(2)中译文分别采用“像……那样”、“像……”这样的连接词来连接两个小句,把原文的从句前置。因而,鉴于英汉语序的不同,英译汉时应注意转换成“偏前正后”的语序。采用逆译法可以使句子衔接得更好,语义更加连贯。
      
      4.结语
      
      随着语篇语言学的发展,语篇意识在翻译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语篇特征包括连贯(即意义上有关联)、衔接(即表现为表层结构上的粘着性),且具有明确的论题结构(即其结构安排应该能突出语篇中最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要想很好地把握语篇翻译,一定不能忽略衔接在翻译中的重大作用。而本章所讨论的逻辑衔接,即连接是语篇衔接里很值得关注的一种衔接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连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英汉语篇连接成分的翻译时,不能只是看到连接词就从连接词本身的意义来判断前后句子的关系,或者机械地翻译连接词本身却并不考虑前后句子或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是要结合整个语篇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Dreiser,T. Sister Carrie [M].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2.
      [2]Halliday,M.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2000.
      [3]Halliday,M.A.K.,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2001.
      [4]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李一平. 有关篇章分析与汉语篇章连接成分的几个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2003,(2).
      [6]潘庆�.嘉莉妹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7]裘柱常,石灵.嘉莉妹妹[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推荐访问:衔接 逻辑 研究 英汉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