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18-12-30 03:24: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未有机衔接,人才结构与需求存在差异,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发展滞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养、“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 中等职业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一、背景及原因
      
      由于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是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普通中学等类型的学校转型而来,教学计划、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都是以学科本位为主,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也是在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本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的学生普遍都是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差的“毛坯型”。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外资企业在大陆设厂投资,需要大量懂技术、会操作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供需之间矛盾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此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强调要重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要重视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大量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明确指出,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不但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而且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全国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与企业广泛合作,进行了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二、什么是“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导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及实施途径是目前教育界和职业教育广泛关注的热点。
      
      三、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是指一方在生产经营中,按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它的实质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生产方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目前在诸多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用的“订单式”培养,是指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标准和岗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模式。通过供需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或近于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于是,以企业名称冠名的诸如“西门子班”、“三洋班”、“沱牌班”等在各地纷纷挂牌成立。
      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首先,要求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要特别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不同工厂企业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这是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次,要确立订单、签定协议。要实施订单教育,订单是必不可少的。订单的数量是衡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标志。订单的份数和单个订单的数量都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协议应该是校企双方签定的一种法定的或近乎法定的合同形式,违反的一方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然后,学校应该根据订单和协议的要求组织生源,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规划和培养方案,履行协议。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多与企业联系和接触,企业也可以组织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从而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经过一定的培养周期,学校按照规定将培养的人才送入企业,企业也必须按照协议的要求接收录用合格的学生。但到此为止并不能说明学校的培养任务已经完成,为了未来更好地培养人才,学校还要跟踪调查学生就业后的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学校的培养方案,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更接近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指的是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德国的许多企业和基金会陆续登陆中国,同时也带来了“双元制”这种被国际职教界普遍公认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企业根据需要选择招收工人,并与工人签署录用合同,而拿到了合同的工人就可以到指定的某一家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这一类型的学生,一星期的时间中在学校接受一天的理论学习,剩下的时间在工厂实习。学习期间由中等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负责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在企业实习时则由企业师傅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上岗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定水平的职业教育特别是技能培训,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能马上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技能操作中,是一种“零距离”的无缝对接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实习期间还可以得到企业一定程度的工资补贴,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充裕、想独立赚钱养活自己的年轻人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三)“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式”也是一种值得中等职业学校借鉴和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块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和行业的需求,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采用“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中等职业学校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了模块的组织和建构中。一种类型的人才培养过程由几个甚至多个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完成任何一个模块学习的学生都具有上岗完成某一具体操作的能力,学习完相近两个或多个模块的学生将具有更强的职业延伸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在模块的组织和建构中,学校研究人员根据当前此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技术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就业趋势,分别制定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的模块。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实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时限较短,能很好地适应一些短期职业技能的需求。例如以服务业人才培养为主的中职学校,学生可以选择“酒店服务”等其他模块的学习内容,增加就业的机会和可能性。
      (四)“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学院在诸多西方先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它是指职业学校将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并与之融合,实施以项目课题为目标的实践性现场教学模式。在实施教育前,职业学校根据技能教学的需求,总结企业环境的基本要素和特征,把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合在一起,企业同时提供一定的设备和硬件等方面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根据企业提供的项目,组织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技能。这一方面给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掌握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更加促进了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关系。对学校自身来说,企业提供了先进的设备,为学校节省了大笔的实训费用开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间、师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樊艳艳.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推荐访问:导向 中等职业学校 探讨 就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