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庸之道与和谐社会】 中庸之道

    时间:2018-12-30 03:23: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中庸思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及中和,等等,能使人身心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弘扬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庸之道 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原典。不偏不倚即不
      偏离人类社会的客观自然规律。提倡中庸就是遵循事物和自然的发展的规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其都是合时宜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庸之道几千年屹而不倒的理由。人类社会需要秩序,君臣父子,三从四德,实际上阐述的是一种秩序,即现代的上下级关系、家庭中的上下辈关系。每个人在这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不同的关系秩序,也即社会分工。不同的社会分工,不同的位置,决定了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中庸提倡的社会理想,也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使整个社会进入“礼”治的状态,即以所有人都自动遵守社会规则――法律和道德,社会按不同人承担的不同社会分工得到报酬,天下和平、和谐、和睦如一体这样一种人类最理想的状态。
      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
      进,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析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和谐社会是狭义上的和谐社会。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和谐社会部分的论述归纳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过“和谐”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历朝历代的“盛世”,就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社会。但这样的和谐社会都是“传统的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的和谐社会”。传统的和谐社会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社会的和谐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能够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新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三、中庸之道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
      
      身先心后,身的需求源于动物的本能,而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在于人的自觉能动性、计划性和创造性。过度重物质轻精神必然失掉原本的自我,生命就失去重心,人就脱离生活正轨。教育和学习可以正心,使人的身心和平中正。人能去其过度私欲之弊,使蒙蔽的心得以显露,以及恢复无止境的向上奋进,不断翻新的生命本性,身心和谐一致。修身能使人的各种感情回到在尚未发时处于中正无偏“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的,无过无不及的“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社会交往半径扩大了,相应地,个人生活的熟人圈子却越来越小,市场交易也从农业文明中的集市贸易转化以书写合同为主要形式的长程贸易。在此情况下,单靠道德说教和熟人关系网络,已经很难产生并维系一个个地方和谐社群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历史业已表明,市场交易越发达,分工越深化,人际关系越趋于淡薄。旧中国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现在说人际关系包含个人对个人、个人对集体,甚至国家对国家的关系。时时、事事、处处尽量做到恰如其分、恰倒好处、无过无不及,在变化中掌握好“度”。以“反求诸身”和“己欲达而达人”“和而不同”的思想,筑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社会公正、和谐在于人们和睦相处,坦诚相待,正如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的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对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当政者以身作则,推行正道,全国人民上下效仿,一致步入“正道”。
      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生物存活的条件,人类与环境具有“唇亡齿寒”息息相关的关系,离开了自然,人类是不可能生存的。人们曾一度对自然无限度地开发和征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但是全球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而且是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古人说:“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以成草木之长;不鹿不卵,以成鸟兽之长。”人类一定要注意合理利用的限度,不能破坏一个属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态平衡。天地刚柔相济,自然界万物在四时之间、寒暑之间、风雨之间适中的状态下生机勃勃。人与自然相协调,大地万物生机勃勃,各安其位,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包庆贺.和谐社会漫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01.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3]来可泓.大学直解中庸直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刘洪波.舆论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空气[J].�望,2006,03.

    推荐访问:中庸之道 和谐社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