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语文教学的目的_让语文教学在“留白”中更显精彩

    时间:2018-12-23 19:43: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引艺术创作中“留白”一词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从目标预设、言情表达、知识构建、思维展示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留白”现象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留白
      
      前言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正如音乐中的“休止之法”,诗文中的“无言之境”,都是对空白艺术的运用。国画中采用“留白”,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中采用“留白”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探索、思考和发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目标预设时“留白”
      
      我们知道,目标有导向功能,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在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去获取知识。语文教材是按一定系统编写的,单元要求是各篇课文的基本目标,各篇课文既承担了单元的教学任务,同时又有自己目标的独立性。面对新的课文,教师无需大包大揽,而应在目标预设时“留有空白”,酌情减少目标的数量和降低达标率。教师可以利用整体观念指导学生,使他们能迅速确立学习目标。新课时,笔者只需提示学生阅读单元说明,回忆学习的方法,然后留出“空白”,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当然,预设时减少目标的数量,降低达标率,并不是放松教学的要求,而是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自由探索的空间,从而捕捉预设目标的生成。
      
      2. 言情表达上“留白”
      
      2.1 语言表达上“留白”
      《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清朝扬州一个说书艺人,说到张飞一声怒吼,喝断长坂桥时,只是张口怒目,以手作势,不出一声,而听众便觉得满室中如雷霆于耳。如果这个说书艺人真地喊出声来,那么,不管他声音如何洪亮,听众都不会觉得这喊声能喝断长坂桥。这种不出一声的“空白”,正是寓有喝断长坂桥之声。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教师难以充分表达的意境,有时不妨以“空白”来代替,便于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用想象填补“空白”。我们的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该讲究变化和节奏,注意利用语言的停顿。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使“教”和“学”顺利进行。在文章的高潮或讲析的高潮处,教师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此时的留白,就像浪遏飞舟,唤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创造的喜悦。
      2.2 情感体验上“留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应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入境始觉亲”,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须知情感留白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地剖析无疑已成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教学台湾作家琦君的《春酒》时,教师设置音乐背景,创设一种淡淡的略带伤感的情感氛围,让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掀起了情感变化的一浪又一浪。教学中我没有过度表露自己对文章的体验,而是抓住文章结尾句,让学生反复品读,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深深融入到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中,体会到了作者对于“八宝酒”的深深怀念。记得有名家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汁一样”。因此,教学的原则就是引导学生感悟,在这样的审美性学习中学生才能去品尝到那甜美的果汁和升华到美的境界。
      
      3. 知识构建处“留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迫使他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此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提高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如果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只有化实为虚,有供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才能给学生学习带来无穷的意味。如讲形声字的知识时,教师只选其八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作分析,其余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总结,学生在知识自补、迁移、完形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
      
      4. 思维展示中“留白”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教师要于学生“愤”和“悱”之时,创设思维的空白情境,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解读,在自由充分地思考中,寻求心灵的解答。学生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让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当然,教学中的留白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运用,不能为留白而留白。如果教师留的“白”太多,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不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只有所留之“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生出“实”来,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小结
      
      “留白”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种境界,一种品位。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的天地,创造的权利,培养创新的意识,激活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为学生主休性的终身发展服务。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推荐访问:更显 语文教学 精彩 留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