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因为喜欢,我来了……

    时间:2021-07-17 08:01: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位专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教授讲,“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追溯到他的孩童时代”,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我长在东北的一座小县城,从小就喜欢老师,并且那样的渴望做老师。
      我喜欢在院子的树杈上挂一块小黑板,给比我小的伙伴们上课;喜欢从老师那里偷学几招,用到我的“课堂”上;喜欢听爸爸给我讲许多故事,然后添油加醋地再讲给其他伙伴们。小时候的我非常调皮,老师常说我是个机灵鬼丫头。我喜欢那时教我的每一个老师,他们宽容我的疯玩。感觉我被他们教得很聪明,让我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优秀跳级生。也许心中最初萌生的念头,除了那块黑板和那根教鞭的吸引力,那就是做和他们一样的启蒙老师吧。
      在我师范就读的第三年,全家举迁江南常州,我一个人留在了北方继续读书。这时候正是进行实习的阶段,在那段时光中我最兴奋的事情就是走上讲台。我觉得站在讲台上教学自豪极了,面对一个个仰起的小脸是那么有意思,孩子们的话语总是给我无限启迪。那时实习生是轮流上课的,为珍惜每一次登上讲台的机会,上课前我都把教案完全记在心中,课堂上情不自禁地满眼就都是孩子了,大家都戏称我是“天生的教书先生”。也许就是这份对小学讲台的留恋,当毕业那年我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哈尔滨师范大学时,我却放弃了,因为选择深造意味着要毕业回校任教。不仅仅是想到南方与家人团圆,更重要的是从那时起,我已经“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小孩子,爱上了三尺讲台,我坚定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
      
      要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就要让课堂充满神奇的魅力,我认为创新是关键。于是我开始尝试对课堂结构、教材、评价进行变革,特别是进入课改阶段,我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变革的资源进行实践与探索。
      
      【教学档案记】
      1 评价的变革:2000年,教育部大力提倡“减负”。我发现孩子们真正的负担还是来自那些单调重复的作业,于是我尝试作业改革,撰写《改革作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文获200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提出:改革作业的内容,注重信息化、多元化、生活化、研究化,拓宽学生创新学习的空间;改革作业形式,实现活动化、趣味化、操作化、实践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革作业的评价,从状态、过程、结果的维度评价,运用卡通化、语言化的形式评价,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情感。实践后,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2003年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找到乐趣。我开始让学生自己出试卷,《让学生在自制试卷中发展》一文后发表在《江苏教育》上。2004年,我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学生可选择完成的教学实验。2005年开始了作文的评价改革,由教师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2008年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作业设计。连学生每次的默写都是自创自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9年改革语文单一试卷评价模式,将博客记录、语文综合实践、口语交际等多元评价正式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中,让每个学生在评价中提升自我认可度,获得自信。
      2 教学结构的变革:2002年,我将卡尔·罗杰斯“非指导教学”的理论用于作文教学,并进行了实践,撰写文章《还学生一个自由挥笔的天地》(此文获200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文章归纳出确定“写什么”、决定“怎么写”、落笔“开始写”三步教学流程。强调第一个环节要情景创设,调动思维,倡导作文民主,用好素材本。第二个环节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肯定学生的作文构思,适当做文后指导。第三个环节要注意外部环境的要求,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词。倡导人人作文都是“优”的评价理念,借助班报的实践活动实现非指导性独特评价。
      此后几年在保持这种教学结构流程的优势外,我又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提出“本真作文”、“玩写作文”、“限时作文”、“原味作文”等观点,让每一种作文课演变成一种格局,于是学生对作文课充满期待,一上到作文课就是欢呼一片。
      阅读课也同样如此,我从“小环节教学”摸索到“块面教学”,从“线索式教学”走到“探索式教学”。如今,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学结构是用数学逻辑思维学语文,每节课用1/3时间解决基本问题。用2/3时间解决发展问题,问题的归类与提出的权利都在学生手中。
      3 教材的变革:2003年起我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打乱原有顺序,重新整理单元主题,进行了超前学习的尝试,腾出大量时间用于自主阅读。同年,我开始与学生共同查找其他学科与语文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学科整合教学。体育、音乐、美术等与语文的结合不仅使其学科更富有文化的内涵,也让语文本身带有了艺术的美感。2005年,我尝试一节课教学三篇文章,撰写《教学(给予)一课的思考》发表在《江苏教育》上。为让语文学习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我时刻关注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信息变为学习的教材。近几年已经将一本书或一系列书作为教材引入课堂。这样丰富的语文材料进入孩子们的视野,他们感受了语文那份美丽与博大。
      让学生每天在自然快乐的状态下获得知识,让学生每天充满渴望地到校,让学生每天充满期待地学习,让学生每天充满欲望地探索,是我的教学理想。孩子们向往的童话世界不该只有单调的色彩,那漫长的求知之旅应是五彩斑斓的,我愿一路为他们装扮着。
      
      上学生需要的语文课
      
      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我曾一度追问自己。
      为此,我曾对已进入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进行过回访,发现留给他们记忆深刻的、带给他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我教授了的那些知识,而是课堂上我常说的几句话——“想怎么学就可以怎么学”、“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原来学生需要的课堂如此简单,我不用费力去思考多少原理,我不用顾虑多少闲言与碎语,要让我的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就要把最复杂的变简单,做从深入到浅出的变革,给学生自由呼吸和自由思考的空间,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教学档案记】
      1 自由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喜欢对学生反复强调“到学校不仅是学知识的,更是学方法的”。自由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学习生字的方法就很多。为每一个学生的记字方法命名,并推广;积累记忆的方法很多。开展示会、推销会;阅读的方法更可独创,怎样有效怎样读。平时再拿些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子或者就是身边的例子,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让学生明白学习方法既可唯我独尊,也可博采众长。学生在广阔自由的学习方法世界中充盈着智慧和信心。
      2 自由的习惯:“自由的习惯”不是放任自流,2003年,通过试卷分析与课堂观察,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表达能力集中体现在“能说不能写,能写不能说”这两类发展不平衡上。撰写《关注语文说写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现

    推荐访问:喜欢 我来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