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新课程下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例谈

    时间:2021-07-14 16:01: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从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物质化学特性、教学设计过程、学生作业布置等细小的方面加以提炼、迁移、联想、类比,再通过比拟的方法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领域,使其成为良好的德育素材,充分体现了德育教育途径的多方位和多渠道。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7-002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7.008
      谈到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往往也有一些误区,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德育应是学校负责德育的领导、部门、班主任的事,好像与一般课任老师无缘,这就是常说的为德育而德育。还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一个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好。其实这两种认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害的。我认为德育的方式、德育的内容、德育的途径应是全方位的、多渠道的,不能仅仅停留在班会课上空洞和一味的说教上。我认为德育应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应该渗透在平常的每节课中,还应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内化,作业布置的适当等因素上。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案例,谈一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教养培育的一点想法与做法。
      一、精练内化教材渗透法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编写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模块教材,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备课中多一双眼睛、多一些思考,充分挖掘教材,在课堂中对学生按理成章进行教养的渗透。
      案例1:又一轮的有机化学教学,在学习加聚反应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类反应的原理,如学习nCH2=CH2■ 这一具体加聚反应时,将每个CH2=CH2分子双键中的其中一个键断裂的状态,可比喻成像人样伸出两只手,变为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然后相互间手拉手形成长链高分子化合物。表示如下: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由此可渗透如下的德育内涵: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的同学应像CH2=CH2分子那样及时伸出“双手”,给人以帮助与关心,但切记在学习和生活中莫伸三只手,这时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并且CH2=CH2分子间“手拉手”后,我们就发现,它由气体变成强度较大的聚乙烯固体,因此当我们都伸出友谊的双手且手拉手时,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在汶川、玉树地震等自然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就再现了这种宝贵的品德,只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很快更美好的汶川、玉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精确把握特性渗透法
      许多物质具有的化学特性,在课堂教学时如能加以提炼、迁移、类比,再渗透到学生的精神领域,会起到心领神会的作用,能成为良好的德育素材。
      案例2:在教学蛋白质内容时,学生对酶有如下认识: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有以下三个特性:①条件温和,不需加热;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③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根据酶的以上特性可渗透以下德育内容: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像我们刚认识的酶一样,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良好的优秀品质:①作为学生应艰苦朴素,学会生存。在学生时代对物质世界不要有太多的追求,懂得做学生的能吃饱、能穿暖就应满足,还应淳朴、淳厚,与师生、家长和睦相处、和谐相处,做一名淡泊名利、谦虚上进、适者生存的好学生。②在学习上能高度的专心孜孜,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③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要求下,更要像酶一样,合理安排时间,注重体质锻炼,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学会安排,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成为高效率、高品味的现代中国人。
      三、精心设计导入渗透法
      精彩的课堂的导入,它既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吸引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还能有助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
      案例3:在教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引入。
      [视频展示]首先播放汹涌波涛的大海画面……
      (学生活动:惊叹不已,沉浸其中。)
      [音频播放]再播放歌曲《游子吟》谁知那海水又苦又咸……
      (学生活动:面带笑容静静地聆听。)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咸是因为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苦是因为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镁。)
      [教师]回答的很好,由此可见,海洋是包括氯化钠在内的巨大的资源宝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学生活动:心倾神往,跃跃兴奋。)
      [话语紧转]为什么大海能汹涌波涛,能有巨大的能量?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活动:愕然!充满期待。)
      [解释]因为大海是苦的,它能吃得苦中苦,也能包容一切,她具有海纳百川的品质。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大海一样,在学习中要刻苦、勤学、苦思,吃得苦中苦,同时还应虚心聆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取长补短,学会合作,能成为一名吃苦耐劳、谦虚诚实、团结协作的优秀学生。
      (学生活动:此时同学们一起发出由衷笑声。)
      四、精当布置作业渗透法
      作业的布置,当前的状况是老师们重视程度还不够,真实的情况是一节后,发给学生做的练习大多是买来的教辅活页练习题,很少去关注它的可行性、分层要求等,更谈不上考虑德育要素,为此笔者曾做过一些努力与尝试,自感效果良好。
      案例4:在教学完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糖类—葡糖糖”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查得葡糖糖的红外光谱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信息表明:葡萄糖:3500cm-1左右为羟基吸收峰、1400cm-1为碳氢键吸收峰、葡萄糖在红外光谱无羰基(醛基)吸收峰。这是为什么?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去解释之?
      学生查得参考书所得信息:葡萄糖中醛基与醇羟基形成了半缩醛的形式,分子中有一个六元环。在此基础上根据以上信息建议葡萄糖的结构式?学生很快就写出六元环状结构式。
      同时提供如下资料让学生阅读: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德语:Hermann Emil Fischer,1852-1919)德国有机化学家。他合成了苯肼,引入肼类作为研究糖类结构的有力手段,并合成了多种糖类,在理论上搞清了葡萄糖的结构,总结阐述了糖类普遍具有的立体异构现象,用费歇尔投影式描述之。费歇尔用了七年时间才确定葡萄糖的结构。1902年费歇尔因对嘌呤和糖类的合成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那么,费歇尔对葡萄糖结构研究中所体现的精神,请同学们谈谈你今后对学习化学的态度?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说学好化学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有的说学好化学要学会创造,学会挑战,有的说学好化学要有耐心、恒心、细心,有的说学好化学要甘于寂寞,反复思考推敲,等等。这样的作业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内涵。
      以上想法与做法是笔者的一点肤浅课堂实践,我相信我们化学教师在实践中多一些留心、多一些思考,定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题材,这也是我撰写此文的一点期待,也希望我们同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开创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林安凡.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罗威.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甘肃教育,2006,(10)

    推荐访问:新课程 渗透 课堂 德育教育 化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