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化提速原因探析

    时间:2021-07-11 20:00: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提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工业化建设对粮食、原料需求的增加;解决粮食供求紧张和粮食风潮的现实问题;对合作化快慢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作为“右倾”错误的批评导致的急躁冒进情绪;广大干部和群众向往社会主义美好社会所激发出来的发展农业合作化的积极性;等等,都是农业合作化提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提速原因探析
      [作者简介]李建忠,广西教育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授,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8)05—0164—05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以生产关系变革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合作化,如果从建国算起,仅用了7年即宣告完成,比原计划缩短了11年。如果从1953年算起则仅用了3年。关于农业生产合作化快速发展的原因,许多论著认为主要是毛泽东的极力推动。不可否认,毛泽东的主张是农业合作化提速的主要原因。然而,是什么原因使毛泽东和党中央改变原来的计划,加快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党的决策为什么又能得到实现?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
      
      农业生产合作化是指经过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应该肯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是互有联系、依次演进的,但是它们又有质的区别。互助组是一种纯粹的劳动合作,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完全归私人所有,初级社和高级社是具有社会主义集体性质的生产合作。初级社的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已全部归集体所有,私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本文所指的农业生产合作化是包括初级社和高级社的农业集体化进程。
      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建国初期就开始试办,但直到1952年底,农村的互助合作仍以互助组为主,合作社所占比例极小。即使是生产合作社,还是以私有为基础的(除山西等地试办的少数农业生产合作社外),虽有“伙有财产”,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没有触动,“伙有财产”实际上也是入伙人共同的私有财产。这种情况到了1953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大范围举办,而且发展非常快,农业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直接推动农业合作化快速发展的是工业化和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工业化是在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后,党为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党中央从1952年初始着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基础。与此同时,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即在十年至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制定,为国民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一五”计划于1952年全面铺开后,农业的落后与工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首先是农产品供应不足。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对粮食、棉花、蔬菜以及其他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个体、分散的农业生产力未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满足工业和城市的需求。其次是资金缺乏。新中国虽有部分国营经济,但百业待兴,资金需求量大,仅靠国有经济的积累,是难以适应工业发展要求的。同时,在冷战格局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敌对政策和经济封锁政策,寻求中西方贸易及西方投资积累资金和筹集资金的渠道基本被堵死,苏联对我国经济方面的资金援助又杯水车薪。因此,发展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必须也只能由农业来积累。最后是市场狭小。工业发展也需要广大的农村市场,而当时的农村基本上还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对工业尤其是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重工业产品的需求极少。这就使得个体、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这是后发展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普遍遇到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党中央和毛泽东除了关注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外,更多地是考虑如何加快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即是过渡时期,已从根本上解决了过渡时期能不能动摇私有基础、能不能建立高一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的问题。地方上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成绩、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办的经验及一些地区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要求,又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决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早在1952年5月,山西长治专区在试办10个农业合作社的总结报告中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土地私有制的条件下、互助运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种较互助组更加优越的形式。去年试办中,已经表现出它的很多优越性:第一,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因而相当地克服了个体经营的缺点,它可能在较大的土地范围内,有计划地适应土地的位置、性能,种植适当的作物,初步地发挥了土地的效能。第二,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使用劳力,因而就有可能按照各个劳力的强弱、经验、特长实行合理的分工。第三,部分地克服了个体农民扩大生产的资金困难。1952年9月,东北局报党中央审批的《关于推行农业合作化的决议(草案)》提出:“为了有计划地发展东北的工农业生产,为了节制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其首要任务就是逐步改变目前小农经济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济。”农业生产合作社仍是属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半社会主义的范畴,但社会主义的因素大大发展了。要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济,需有计划地在五、六年之内,普遍使用新式马拉农具与部分拖拉机,改变过去的耕作方法。农业合作化“不仅可以逐步消灭农业经济上、技术上的落后性,并将使小农经济逐步过渡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以便大批地供给国家商品粮食与工业原料,供应工业的劳动后备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逐步改造小农经济,为将来农业进一步集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会发生工业和农业的不相称,就会发生跛足的现象,也就不可能节制农村中资本主义因素和发展社会主义因素,就会犯历史上的错误”。
      以上这些报告中当然也提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应注意的问题,但给党中央和毛泽东总的感觉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比互助组能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困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地方党委和农民又有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仅有需要,而且有可能,它对工业化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使得党中央和毛泽东坚定了合作化能提高生产力的思想,并作出了加快农业生产合作化步伐的决策。

    推荐访问:合作化 探析 提速 农业生产 年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