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文化安全初级阶段创论

    时间:2021-07-05 16:02: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全球化、信息化使文化融合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开放的国家、地区将不可能具备绝对意义上的文化独立性,也不会存在绝对的文化安全。在此大背景下进行文化安全建设,应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安全初级阶段理论。其基本策略是:以促进中外政治文化融合为重点,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并以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引领政治文化融合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化安全;初级阶段;政治文化;政治伦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10—0079—04
      广义的文化包括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亦有无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本文所言之文化特指后者。新时期以来,学界普遍重视对于文化安全的研究。综合学界研究,笔者认为,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的一种文化状态,此状态下的本国文化具有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立性特征,同时被全社会广泛接受,有明显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确保文化安全可以使社会思想免于被外部势力操纵、保持社会心理稳定和国家保持其文化特色与独立,因此文化安全可以视作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但学界在明确文化安全的总体概念和重要意义的同时,得出的结论往往缺乏足够的现实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安全有其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同社会主义存在“初级阶段”一样,文化安全也有初级阶段。在全球化和中国文化领域发展相对滞后的背景下,我们应对文化安全的标准、新时期维护文化安全的方式有清醒的认识,并创立相应的文化安全初级阶段理论,构建文化安全建设的长期规划。
      一、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期不存在绝对的文化独立性
      学界普遍认为,文化独立性,即一个国家的本土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处于显著优势地位,是文化安全的必要前提。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共性正在不断加强,任何对外开放的国家、地区都已经不存在绝对的文化独立性——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地区的文化都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的绝对独立性在新时期已经成为伪命题,绝对的文化安全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从全球化开始的那一刻起,世界文化就在向相互融合的方向转变。“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化浪潮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不仅改变了民族与国家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对各个国家的社会和社会成员的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当今,除极少数国家和地区之外,各个国家原本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消费模式都在不断地相互渗透和影响。
      实践经验也表明,新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之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距。目前,在国内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上,各种有关国外电影、流行歌曲、畅销书的资讯都充斥其间,其中已经很难发现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导地位。甚至在国内上升到政治高度加以打造和保障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宣传曲《2010等你来》就与日本歌手冈本真夜1996年的歌曲《不变的你就好》曲调雷同。[2]即使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很多情况下亦通过外来文化的方式予以表达——如中央电视台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事件发生时,在弘扬中国军队英勇救灾的系列新闻报道中大量采用了美国电影《勇闯夺命岛》 《加勒比海盗》、美国连续剧《血战太平洋》等的配乐。有学者批评中国的流行文化是一种“山寨”文化,毫无疑问,“山寨”本身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受到的全球化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文化领域的外来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和中国本土文化主流地位的弱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难以改变。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物质产品尚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精神产品也无法满足人民需求。
      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期,全世界将没有哪个逐步取消经济壁垒和信息控制的开放国家能树立或保持精神和文化的壁垒,没有哪个国家、地区能保证自身文化绝对独立于世界潮流。我们只能在承认此现实的情况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构建中国的文化安全建设战略——这是我们讨论相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二、中国将长期处于文化安全初级阶段
      中国文化的相对弱势和外来文化相对强势的事实,使中国的文化安全建设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外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势下如何确保中国文化主导地位的问题更难以处理。这需要我们对文化安全的形势、特别是当前文化安全所处的特定历史发展阶段有清醒的认识,构建文化安全初级阶段理论积极应对。
      1.明确中国文化安全初级阶段的概念。我们可以尝试做如下定义:中国文化安全初级阶段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即中国本土文化在全社会的哲学、艺术、宗教、道德领域中有影响力,同时,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被全社会广泛认同并处于主导地位。
      一般认为,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社会文化包括五个方面,即哲学思想、艺术思想、宗教思想、道德思想和政治法律思想。由于社会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而政治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文化是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社会文化的关键部分。理论上说,中国文化安全要求在哲学思想、艺术思想、宗教思想、道德思想和政治法律思想领域确保中国本土文化的绝对优势——我们可以把这种理想状态称之为文化安全的“高级阶段”,但这仍然属于一种长期愿景,而并非是现实的状态。在全球化、信息化、外来文化高度流行的新时期,中国文化安全与否,关键体现在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是否具有主导地位。换言之,在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领域,中国本土文化可以不断争取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的“上线”,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的主导和优势地位是不容动摇的“底线”。
      2.中国文化、外来文化共存于中国文化安全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也会决定思想上层建筑。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经济领域目前除国企垄断行业外,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发展方式早已“与国际接轨”。如果说在经济领域,我们必须长期主动学习西方的经济运行与管理经验,主动接受试图进驻中国的国外资本,那么在文化领域,我们必然也要主动接受外国文化、特别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先进文化,学习文化发达国家的文化发展模式。

    推荐访问:初级阶段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