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政党外交及其运行机制

    时间:2021-07-02 20:0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dsj/ddsj201011/ddsj20101113-1-l.jpg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从1679年英国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这类近代意义上的政党以来,到20世纪初,世界多数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政党。据统计,到2l世纪初,全世界有影响的政党大约有5790个,较冷战时期增加了35%以上。在当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除20多个国家无政党外,其他国家都实行不同形式的政党制度。政党不仅主导一国内政,而且也影响一国外交,并通过外交政策的传感作用牵动着国际政治,在政党政治日益巩固的国家,政党外交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拓展而出现的一个外交现象。
      
      政党外交的兴起
      
      政党外交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与议会外交类似的过程。最初,在职业外交官垄断外交且实行秘密外交的背景下,政党更多是通过执政依靠职业外交从事对外交往,政党外交还只是停留在不同国家政党之间的交流上,比如最早的政党国际组织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它成立于1847年6月,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国际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政党。此后有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于1864年。第二国际,即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成立于1889年。第三国际,亦称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成立于1919年,1943年宣布解散。第四国际,托洛茨基分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成立于1938年,至今仍在美国和一些拉美国家活动,但影响不大。直到20世纪上半叶,政党的跨国交往活动仍然还不能看做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外交。
      政党外交的真正成型的标志是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总部位于莫斯科,以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作为后盾,领导了65个共产党组织,尽管共产国际的宗旨是支持各国共产党,推动世界革命,具有强烈的革命外交性质,但与政党外交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各有侧重点而已,因此,可以把共产国际的成立作为政党外交产生的标志。
      二战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重视政党对外联络和国际交往的带动下,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党为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多的选票和人民支持,许多国家的政党频频将目光投向国外,政党之间的访问和接触日益增多,政党领袖越来越频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一些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政党,为了协调关系,根据协商确定的宗旨組成了国际性、地区性的跨国政党组织。目前,国际性的政党组织有1951年成立的社会党国际、1947年成立的自由党国际、1961年成立的基民党国际和保守党国际等;地区性的有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拉美政党常设大会、美洲基民组织等。在这些多边政党组织的带动下,政党外交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日益活跃,就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政党外交是从1951年1月开始起步的,在此之前,虽然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或者工人党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比如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同苏联共产党的关系等等,也建立了负责同各国政党联系的机构,但在1949年中共并未获得执政党的地位,开展的对外活动不算外交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急剧提高,不少国家的共产党要求同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络和加强来往。为此,中共中央决定于1951年1月成立对外联络部,中国政党外交正式起步。但由于受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任务的制约,中共党际交往的对象主要限于共产党和工人党,党际关系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很大。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严重干扰和冲击,中共对外交往的范围大大缩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联部围绕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对外交往,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在耿飚、姬鹏飞、乔石、钱李仁、朱良、李淑铮、戴秉国、王家瑞等部领导的努力下,政党外交的理念日益清晰,机构逐步健全。在中联部的领导下,中国政党外交认真贯彻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总方针,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基础上,深入开展新型党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服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52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联系和往来,其中多数为执政党和参政党。党的对外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新格局,呈现出“知交尽四海,万里有亲朋”的可喜局面。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面的不断扩大,在理念上逐步实现了从“党的对外工作”向“政党外交”理念的转型,中国政党外交的逻辑越来越清晰,独立性越来越强,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党外交的内涵与特征
      
      关于政党外交的概念,西方学者不大使用,主要是由于受制于对于外交限于主权国家对外行为的严格界定,政党不是代表国家的合法外交行为体。政党外交主要是中国学者和政治家使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涵盖了党派领导人之间的交往、领导人执政经验交流、执政党治国理政经验宣传和对话、党派所在国的政治形势交流对话等等活动。
      对政党外交的概念进行精确的学理界定是开展研究的前提。从政党政治本身的含义和外交的严格概念来说,政党外交显然是由一个主权国家的执政党所开展的,针对其他主权国家的政党(包括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或者国际政党组织,目标在于交流思想、沟通政策和开展合作的活动的总和。具体来说,政党外交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党外交的主体是各国的执政党,非执政党开展的对外交往活动不能看作是政党外交,仅仅是政党之间的对外联络和国际交流,只有执政党开展的对外交流才具有外交的意义,因为执政党的政治意志对于国家意志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外交政策的规划与实施。二是政党外交的目的是执行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实现国家利益。政党的对外活动之所以具有外交性质,一个最根本的评判标准是它的一切活动必须是代表主权者的意志,是在明确的国家利益原则和对外政策方针所指导下开展的。那种纯粹为了政党的意识形态使命所进行的对外传播活动或者仅仅为加深政党之间的理解而进行的党际交流活动不能被视作外交行为。比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作为中共中央负责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但并非其所有对外活动都属于政党外交活动,仅仅是执行外交政策的那部分活动属于政党外交。三是政党外交的内容和载体是跨国政党交流。既包括与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以及各利益集团、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也包括与各国政府、政治家及其政党国际组织的交流,只要有利于实现一国政党外交的目的和意图,都可以纳入政党外交的工作对象。四是政党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政党外交的性质具有半官方性、政治性、交流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不受外交礼仪的限制而又具有深刻的政治影响,突出强调思想和政策

    推荐访问:政党 运行机制 外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