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重温那激燃的岁月

    时间:2021-06-19 00:03: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地灵人杰处 千载雨花台
      任何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都市都可以让我们联想起一种如诗如歌的境界。
      雨花台——就是南京这部十朝古都交响诗中一段蕴籍厚重的章节,一曲深沉壮丽的旋律,一个隽永的韵脚。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外,占地面积153.7公顷。素有“金陵南大门”之称。是古都金陵一大代表性游览胜地。以悠久的历史风景,深厚的人文风华,秀丽的园林风光著称于世。
      红色经典区位于雨花台风景区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0.2公顷。这里有为世人所瞩目的全国最具规模的红色纪念建筑群。在全长1500米的中轴线上,由北向南,烈士就义群雕、烈士纪念碑、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依次展开。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上,这组巧夺天工的纪念建筑群以庄严宏大的气势、大气磅礴的力量征服了与会的国际建筑大师,荣获“艺术创作成就奖”。该建筑群也跻身中国百年建筑经典之列。
      烈士就义群雕
      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北大门,呈浅赭色,由大小179块花岗岩拼装组成,总重量1374吨,塑造了9位烈士就义前的不屈形象。1979年落成。这座雕像由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雕塑家刘开渠等人指导,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雕塑家集体创作完成。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高耸在雨花台的主峰,由两层平台托起,有110级台阶,在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中,沿着石阶走向纪念碑,就是在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纪念碑高42.3米,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取中国传统的竖式造型,有碑额、碑身、碑座,碑额是抽象了的屋顶,如红旗、似火炬。碑身正面是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镶金大字,背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座前伫立着一座以“坚贞不屈”为主题的青铜圆雕,再现了烈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
      倒影池
      从纪念碑前广场沿台阶而下便是倒影池。建筑学家在这里还巧妙地运用了物理学折光原理,将纪念碑、纪念馆和四周景色倒映于一池碧水之中,形成了一道引人人胜的独特景观。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廊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廊位于纪念碑二层平台,分为东、西两边。每边各有黑色磨光花岗石碑90块,碑刻全长144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碑廊。东碑廊镌刻着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和列宁著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两篇文章,西碑廊镌刻着毛泽东著的《新民主主义论》,由赵朴初、费新我、武中奇、尉天池、陈大羽等36位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1996年,《雨花台纪念碑廊墨迹》一书出版,江泽民题写了书名。
      纪念桥
      纪念桥跨越雨花湖,将倒影池和纪念馆连接,桥长103米,桥面两边各铺设斑斓的雨花石。桥的形体十分简洁、宁静,它没有栏杆,两侧是1米宽的卧式花岗石坡面,坡面上镶嵌有花岗石雕刻的24只花圈。
      烈士纪念馆
      古朴典雅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纪念馆建筑平面呈“凹”字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馆门庭南北两面均雕有“日月同辉”花岗石浮雕,象征着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与日月同辉,这也是纪念馆的馆徽。门庭南上方刻有邓小平手书的馆名。
      走进梅园新村 感悟梅园精神
      南京,是一座将历史溶解于自然的城市,遍地的遗珍古迹,处处闪耀出历史文化名城睿智的人文之光。在充满浓郁民国风情的长江路上,不仅有中华民国的“总统府”,还有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两座相隔不到200米的建筑群,共同见证着中国风起云涌的近代史。
      梅园新村由三座被灰色砖墙围成的红瓦小楼组成,不大的院落,在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中,显得宁静而又肃穆。院内翠柏长青,海棠花开,还有数枝梅花迎风摇曳,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位留洋名人的公馆,所以采用西式牌楼,黑色双开大门的欧美建筑风格。
      梅园这座普通的南方庭院,因中共代表团办事处驻扎而成为历史的纪念地。1946年5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抵达南京,居住在距国民政府不足百米远的梅园新村,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十个月的谈判斗争。
      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居住的寓所,周恩来常在左侧的会客室,接待来访的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和新闻记者。客厅的小圆桌上摆放着的一盆斑斓剔透的雨花石,它还是当年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到雨花台凭吊革命先烈时捡拾的。会客室对面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每天工作十分紧张,常常忙到深夜,这张照片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办公室里问,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的卧室,五斗橱上的皮箱还是1936年周恩来解决“西安事变”时用来存放文件的,此后它跟随主人辗转迁移,已磨损发白。
      设在梅园新村30号阁楼上的机要室,低矮狭窄,密不透风,当年这里是代表团与延安保持联络的中枢神经。昼夜不停的电波,报告着冰雪覆盖下春天萌发的消息。
      与梅园新村30号隔街相望的17号,是代表团工作人员的驻地和日常办公地。这间不大的会议室,当年,由周恩来主持召开的记者招待会,经常在这里进行。
      中共代表团是中共中央派驻在国民党政府首都的代表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指挥中心,是国统区人民心中的灯塔。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先后有200多人,分别住在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国民党军警机关为监视中共代表团人员的活动,对代表团工作人员及家属都进行登记、备案,设立集体户口卡和个人户口卡。户口卡上的户主都是周恩来,个人户口卡上有本人照片、职务和到南京时间。
      在梅园新村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身居虎穴,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他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国家的真和平、真民主而努力奋斗。他们铸就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忘我工作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所有这些,构成了梅园精神的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共代表团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利益,不畏艰险、坚韧不拔、无私忘我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所处的政治环境比重庆时期更加严峻和恶劣,斗争更加尖锐,危险性更大,生活更加艰苦。但是,在周恩来的带领下,代表团全体人员都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穿的,从周恩来到每个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添置新衣:吃的依然是每天每人二两肉、二钱油、一斤蔬菜的家常便饭:住的条件更差,通常是几个人住一屋,即使周恩来与邓颖超也只能共住一个套间,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大家都毫无怨言,反而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情绪饱满,斗志昂扬,充分表现了

    推荐访问:重温 岁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