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教”——应当明晰和追加的旅游要素

    时间:2021-06-19 00:0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人类的一切经济创造终将是为人们的精神所求, 如果忽视了精神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和追求,社会的发展就失去意义,经济发展就极有 可能呈现出畸形的状态。旅游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体现,古往今来都不仅是"食 、 住、行、游、购、娱"的需要,把"教"(教育)明确为旅游的第七要素而加以正视和重视, 就是 要从产业上加深人们对旅游教育功能的认识,强调旅游对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贡献,促使旅游 业以一种志存高远的精神,追求旅游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和谐互动,推进产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旅游;教育;要素;产业理念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096(2002)06-0086-04
      
      一、旅游与教育的必然联系
      
      我们知道,社会进步依靠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共同推动,社会文明包括精神文明 与 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 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而精神文明具体体现在文化与思想道德两个方面,这就必然涉 及教育。因为,文化是教育的结果,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教育,今天的教育必促成明天文 化的延续。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并重的活动,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果, 更是精神文明的源泉和体现。因而,旅游活动潜伏着巨大的社会教育功能。
      旅游到底是经济还是文化?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就争论过这一话题。当时于光远曾经说过: "旅游 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后来孙尚清先生组织中国旅游经 济发展战略研究时提出一个观点,说到"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发展 到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这是两个功能重心的调整,也是一种性质的转化。不管怎么说,旅游决不仅仅是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十分突出。而且随着发展,旅游业的功能重心在逐步转化,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功能将充分体现,恰是这种体现和不懈追求,才将是旅游业的至高境界。由此,也才保证旅游最基本的经济功能得以延续。
      在旅游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旅游业的起步阶段都是注重其经济功能,但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注重生活质量是旅游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旅游业无论从企业的生产、销售,还是旅游者的购买、消费、享受,尽管有物质形态的产品,但最终都是一种文化产品。所以,若从"食、住、行、游、购、娱、教"七要素 来概述旅游业的话,可能还没有其他哪个产业像旅游业一样能同时满足人们物质到精神的双 重需要,能同时提升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别是对精神文明或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旅游活动不仅是最适宜的载体,也肩负着必然的使命,因为学习和教育始终是旅游活动的 内在所求。
      对旅游者来讲,旅游的初衷原本就是接受教育、开拓视野。中国古人就曾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充分认识到旅游与学习教育的文化共同性。这才有徐霞客等志士不畏艰险巡游名山大川的壮举。在世界旅游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求知"大巡游"时期,这是指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欧洲一些国 家(特别是英国)的年轻贵族渴望自由、渴望知识而兴起的到中欧地区旅行、学习活动的热潮。最初是英国伊利莎白一世女王倡导英国最好的学者应当到国外进修。当时的达官显贵也开始效仿,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国外去学习进修,使"大巡游"在上流社会变得时髦起来。这些年轻人在导师和仆人的陪同下,到中欧一些文明古国去游历,了解那里的艺术、建筑、举止、和社会文明,以增长见识,提高本人声誉。意大利、法国是当时"大巡游"的热点,巴黎、威尼斯、佛罗伦萨都是必游之地。在那里学习法语,学习舞蹈、击剑、骑马、绘画、雕刻,欣赏音乐和其他艺术,再经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回国。这样的"大巡游"一般都在国外逗留2~3年,当时英国人每年从事大巡游的人数达2万人之多,这些人大部分时间住在客栈,部分时间住在朋友家。可见,旅游求知、求真、求美、睿智和健康身心 的目的由来已久。
      时至今日,旅游作为户外教育方式,作用更为突显:环境教育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促进环保意识的进步;历史文化教育和传统认知,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国家的忠诚;国际主义与和平教育,增加国际了解和合作 ,促进世界和平:生理和心理培育,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培养意志,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现在,许多旅游产品都蕴涵着上述教育功能--观光旅游,环境教育与历史传统教育;度假旅游:生理和心理培育;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旅游:生理和心理培育;国际旅游:国际主义教育;修学旅游:青少年成长、认知世界所需的多重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日渐完善和丰富。
      近年来,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开发重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从而使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更为明晰和显著:一方面,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 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 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 三大动机之一。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65%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据资料统计:在美国人 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1996年,有5400万美国人进行了至少一次161km的旅游活动,参观博物馆和历史景点;有3300万人专门为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节而旅游。另外,日本人来华旅游的兴趣分类大体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旅游或玩乐,而是中国 独 特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注意到旅游者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世界各国各地都在投资开发新 的文化旅游项目。特别是教育旅游,或者叫修学旅游已经颇具规模。通过旅游活动接受教育 、学习语言、增加对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补充原来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已经 成为风尚。与一般学校教育所不同的是,课堂主要不是在封闭的教室,而是开放的社会;讲 课的主要不是专业教师,而是普通公众;学生的学习对象不是传统的书本,而是真实再现的 自然和社会。学生住在普通人家,和房东一块生活。到博物馆学历史,到法庭旁听了解法律 程序,通过参观、访谈、逛商店、听音乐等深入当地人普通的社会生活来学习语言,了解社会民俗文化。学生们探险山川河流、步入乡野田园,认识自然、了解生态、锻炼身心意志。这种将生动活泼的旅游活动和学习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做法,不仅使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是旅游潜在的社会教育功能最显著的标示和诠释。目前世界上,除英国外,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修学旅游活动。纽约《与你的孩子一起旅行》栏目总裁Dorothy Jordon预言,家庭带孩子走出学校去非传统度假地旅游将作为儿童教育组成部分。学生和年轻人的旅游资源是巨大的,开始旅游的年龄要比他们父辈早得多。以前人们要等到大学毕业后才开始旅游,但现在的年轻人在高中时候已开始了远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及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海外修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日本、韩国有大批的修学者来到中国,不仅如此,中国国内教育旅游也方兴未艾。我国教育界从业人员近3000万人,在校学生从大学到中小学近亿人,加之与中小学生相关的家长,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庞大的、待开发的旅 游市场。
      综上所述,旅游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体现,古往今来都不仅是"食、住、行、游 、购、娱"的需要,"教"--无论其隐含还是显在的需求,都使其成为不应忽视的一大旅 游要素。旅游与教育有其固有的必然联系,让旅游教育内涵明晰化,追加"教"字要素,应 当说是正本清源。
      
      二、追加旅游"教"字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其一,是旅游业的发展使然。21世纪,人类前进的步伐已迈向全新的知识经济,知识是一种 重要的、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智力水平的高低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 在经济活动中,知识的投入可以代替物质的投入,智力的发展可以弥补资源的短缺,信息的 传播可以缩短探索的历程。获取知识、增强智力、提高创新能力成为任何个人和国家立足于 世的必备条件。因而文化旅游、教育旅游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新热潮,势在必然。日前,除 传统的观光旅游,修学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国际旅游、探险旅游、生态 旅游、环保旅游等多种专项旅游,因其"寓教于游"的显著特色而日渐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由此,也带来了旅游业新的利润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应当重视文化教育旅游的特定功 能及其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
      其二,是旅游业的性质使然。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并重的活动,仅仅重视其经济意义(物质意义)而忽视其社会文化意义(精神意义)是片面的。没有哪个产业能像今天的旅游业一样--吸引全民的兴趣和多行业的参与性,正因如此,从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导向上,旅游业不仅要考虑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更应担当不可推卸的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须的知识、文明 、人文精神的传承和教育责任。可以说,本文命题的思想基础,也源于对"教育"这一术语 的广义理解,以及对"教育"内涵的扩展认识。传播知识无疑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教育 不只是单纯地传播知识。旅游的教育作用可以通过传播知识-激发兴趣-唤醒爱心三个 层次递进深化,从学习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旅游当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不仅在于其发挥传播 知识的作用,更在于其获取知识的方法--能激发受教育者认识自然、了解世界的求知兴趣 ,以及对我们赖以生活的多彩世界的一片关爱之心。只有拥有爱心的世界,才能够拥有文明 。所以从旅游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贡献的角度,忽视旅游的教育作用,是 对其产业自身应有价值的一种低估。
      其三,是可持续旅游的必然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惟有旅游教育功能的完善,才有旅游经济效用的可持续性。在一片发展经济的呼声中,社会注意力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增长、收入增加这样一些"硬性"指标上,旅游业也不例外,忽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功利主义思想已造成旅游的种种社会弊端:旅游的过热现象不仅造成旅游接待地空气、噪音、水质的"三废"污染问题,且旅游者摩肩接踵而至及一些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行为,致使旅游地垃圾成堆、蚊蝇成群,而各种旅游设施的过度兴建严重破坏了景观的和谐,使昔日那种宁静样和、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荡然无存;外来旅游者不适当的狩猎、采集、露营、野炊以及为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接待地居民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开山辟路、大兴土木,都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山火泛滥,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过度的游览参观特别是对名胜古迹的触摸攀爬和乱刻乱画,使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及其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不讲科学的过度旅游开发使得风景名胜特别是自然文化遗产面临不能永续利用的困境。另外,旅游者与旅游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利益冲突亦招致种种矛盾对抗,一些社区的价值观念与赌场 、夜总会、酒吧等取悦于旅游者的商业活动相左,当地居民认为自己可爱的家园正逐步演变 成外来游客及时行乐的场所,一旦游人离去,留给他们的是破败的环境和肮脏的垃圾,由此 产生了对外来旅游者的敌对情绪甚至是敌对行动--凡此种种,不仅已使旅游业遭到舆论 谴责的压力,最终还会造成产业发展受到政策及法规的种种限制。对此反思,完善和强化教 育功能--对旅游者道德规范、保护意识及文明行为的教育,对当地居民正确旅游意识的引 导教育,对旅游从业者科学旅游开发理念的培育及人文精神的倡导,当是对旅游产业社会弊 端的一种"软控制",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促进的有效手段。
      其四,是强化旅游文化内涵的需求。追加旅游"教"字要素,有助于走出旅游"吃、喝、玩 、乐"的误区。不仅要寓"教"于"食、住、行、游、购、娱",而且还强调"教"为旅游的专门要素--人们不仅可以从任何一次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中,获取各种知识、文化及人文精神的教益,而且可在专门以"修学教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中获取专项教育。只有当我们全面唤醒这种旅游意识时,而不是将旅游业仅作为经济增长点来看,旅游才将真正提升其产业价值,而这,要求旅游开发必须强化文化内涵的渗透。
      绿色酒店、青年旅馆的经营体现环保和文化交流的理念,带给人们的是现代人文意识的启迪;被西方称之为"垃圾食品"的快餐麦当劳、肯德基之所以能吸引中国人,更多的是让中国人享受到"吃文化"的感觉;北京"胡同游"之所以倍受老外青睐,正是妙在它通过人力三轮车在北京胡同中穿行,把三轮-胡同-恭王府-京戏-民居-北京人- 饺子串在一起,带给外国人北京古老与现代文化的亲身体验;北京新建成的"现代文学馆"有个细节的设计给每一位光临者极深的印象:门上有个巴金的"手像"模型,这是为所有进文学馆的人的第一个动作(推门)而设计的,当人们一进门就同文学大师"握手"的一刹那,顿有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异样的文化体验,这就是文化细节的设计带给人的精神感受。旅游开发必须注重文化的深化和细化,才能带给游人思想的启迪和知识的教益。其实,旅游城市的建筑、文化广场、步行街、城市雕塑、建筑小品,旅游景区的布局、道路、设施、标示牌甚至垃圾箱的整体规划和细微设计,都可从传达给游客什么样的理念、知识和文化信息入手 ,作足文章。尤其旅游景区、景点按说彻头彻尾经营的是文化,但经营过程往往由于经营方 式的粗放、服务方式的粗野,常常使得本来很高雅的文化性的东西变得没有文化或把文化糟蹋了,给人以粗俗和浅薄之感。有许多人造景观都失败在缺乏文化内涵和粗制滥造上。而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中国深圳的锦绣中华和民族文化村的成功,恰取决于对高科技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不仅如此,旅游作为户外教育形式,蕴涵文化的东西还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传播其内涵揭示出来,各种解说牌、指示牌等游览标示物的设计要精细而有品位,导游的素质与水平更为重要,如果还停留在"这块石头像青蛙、那个山头像人头"的初级阶段,许多自然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的应有价值都要被埋没了。特别是旅游经营管理人员文化和文明素养的缺乏,不单纯是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而是对旅游社会文化意义认识的缺失。刚刚发生在今年五一黄金周、西安某景区一群身着古装表演的"武士"对游客拳打脚踢、"红缨枪"刺中游客的恶性事件,再次让我们叹息只注重经济收益、而对行业管理中精神文明和道德教育的淡化,必带来对旅游人文精神践踏的恶果。
      基于上述理解,把"教"明确为旅游的第七要素而加以正视和重视,并非多此一举,而是有 着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 促使旅游业以一种志存高远的精神,站在整个行业 、整个人类社会 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自身、定位自身,超脱单纯、狭隘的经济所求,追求旅游与社会、人文、 环境的和谐互动,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在于呼唤一种"寓教于游"的产业理念
      
      鉴于旅游业经济文化双重性的特征,产业的使命不仅要带来令人振奋的"经济奇迹",更应为人类担当道义,充分履行旅游教育职能--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德国,为了同过去划清界限,教育后人,同时又能吸引游客参观,德国政府己把第三帝国时期许多声名狼藉的场所改造成了"教育旅游点"和休闲场所,虽然这些记录希特勒罪恶的遗址永远不可能像迪斯尼乐园那样成为人们假日出游的首选地点,但德国人希望:参观并了解这些曾经蔓延着疯狂的场所是为了遏止罪恶,开拓更美好的未来。德国的这种旅游开发形式,带给我们的启迪是对旅游教育功能的重视。其实,中华大地,历史悠久。中国也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发挥教育功能的角度,目前中国旅游开发还有许多拓宽和改进的空间。例如,站在世界看中国,中国殷墟(甲骨文出土的地方)应该是文字之都;站在中国看世界,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专门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字的博物馆还是空白。目前 ,河南省安阳市在努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若着手筹划建立一所文字博物馆--兼有展览展示和教育教学的双重功能,让其成为中国的文字学院,使文字之都名副其实,可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为了公民教育的目的,任何旅游开发,从项目设计到实施细节 ,都有必要注重文化教育理念的渗透。
      1980年以来,世界旅游组织(WTO)每年为世界旅游日确定的主题,都少不了对旅游产业"教 "的一贯关注。可见从世界旅游发展的战略导向上明确体现着这样一种思路,那就是注 重文化与教育的产业理念。
      人类的一切经济创造终将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所求--拥有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和文明世界 --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旅游作为体现精神文明的一种最恰当的方式,深刻影响着地 球村的全体居民,旅游特有的文化教育作用,将影响和缔造我们时代的文明。追加和明晰旅 游"教"字要素,就是要强调旅游对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贡献,就是要从理念上加深人们地旅 游教育功能的认识,强化"寓教于游"的产业理念,从而在旅游实践中实施教育手段的"软 控制",最大限度地杜绝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短期化行为,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魏小安关于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性问题[J]旅游学刊,2000,(5)
      [3]魏小安中国旅游业发展目标与知识化竞争[J]旅游管理,2000,(3)
      [4]张广瑞从"大巡游"到现代修学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1-6-11
      [5]吴必虎旅游与户外教育[N]中国旅游报,2000-1-17
      [6]郑本法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J]旅游管理,2000,(1)
      [7]刘玉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J]旅游管理,2000,(4)
      
      Education--A Clear and Supplementary Element to Tourism
      
      LIAO Xiao-jing
      (Department of Tourism, Hen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ignorance of cultivating and seeking spiritual civi lization and hu manism will result in the insignificance and abnormalit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urism, as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 tion, can meet the needs of catering, lodging, sightseeing, purchasing, transpor t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is essay intend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ourism‘s education function form industrial view and stresses on the d ual contr ibution to economy and culture by clarifying education as the seventh element to tourism. Thus tourism harmonizes with society, humanism and environm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ourism; education; element; industrial mentality
      (责任编辑:薛平责任校对:玉德)
      收稿日期: 2002-09-11
      作者简介:廖晓静(1962-),女,河南信阳人,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系副教授,从 事旅游管理研究。

    推荐访问:明晰 追加 要素 旅游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