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析如何解决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

    时间:2021-06-15 08:0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浅析了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现在经济还未完全复苏,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高校来说,还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主观上,促进大学生就业理念的改变 ;客观上,通过对高校内部就业机制的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理念就业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分析现状
      
      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历来都是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伴随着“大学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难,大学生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人才工作的一个难点。
      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很多,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
      1、“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择业观根深蒂固,致使就业渠道狭窄。
      2、希望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影响深远,由于大学教育已经支付了较高的成本,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较高的择业期望值,不利于就业。
      3、社会还存在着“依靠政府帮助解决”的心理,把矛盾推给政府,自身解决问题的动力不足。
      4、很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使用存在着盲目的现象。
       (二)、受到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
      1、国家的宏观教育规划和大学生的微观就业需求相脱节。
      2、学校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
      3、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就业的指导相对滞后,推荐学生就业措施乏力。
      (三)、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表现在:
      1、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2、准备不足,职业生涯模糊。
      3、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四)、人才市场等中介组织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三:
      1、高校扩招速度和毕业生总量的增长远远快于为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增长。
      2、人才服务机构过去一直由政府所属机构独立经营,缺少竞争性,发展较慢。
      3、人力资源服务业传入我国较晚,其技术性、技能性、理论性还不够成熟,专业化的公司还没有成长起来。
      
      二、解决办法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很多重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这是因为前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许多矛盾,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已导致就业需求与可提供就业岗位严重脱节。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还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
      主观上:促进大学生就业理念的改变
      (一)、引导大学生适应角色转变,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动态全面的就业观。
      当前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 在择业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地理位置和物质待遇以及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必须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 树立动态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克服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失业,下岗,再就业”,这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过程,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要转变只有当公务员、进国企外企以及事业单位才有出路的观念 ,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在就业方式上,毕业生不是一次选择定终身,可以先就业,后择业 ,再创业,除了自主择业,更应该能动地创造新的职业,使自己在激烈就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各方联动刺激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国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以填补现有的就业岗位为目标,偏离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时代需求,必须向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创业教育模式转变,包括政府和高校在内的各方要联动起来,为大学生构建创业支持体系。当大学生由学校人转化为社会人实施其创业计划时,再由政府提供场地、融资、个性化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进行扶持。自主创业对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层次,提供大学生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新平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创业后还能产生新的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政府、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应予以积极的支持。
      (三)、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激励,满足大学生弹性就业时的特定需求。
      鼓励大学生到特定地区或者从事特定的职业,全面实施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严重的“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结构性就业问题,为此,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刺激以促进大学生劳动力市场 实现均衡,鼓励大学生到特殊地区(包括艰苦地区)、特定企业(包括非全日制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特定的职业去就业,引导大学生到中西部与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工作, 政府可以进一步出台倾斜性的政策,对在这些地区就业的大学生收益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 构建大学生弹性就业的制度环境,全面保障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权益。
      劳动力在部门内部以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职位或职业流动过程中,能够扩大眼界, 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流动虽然不直接增加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但是却能够提高劳动力的再就业机会,使现有的人力资本得到更合理的使用,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要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来促进大学生劳动力流动,这不仅是有些失业大学生能否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以及能否顺利再就业的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大多数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客观上:通过对高校内部就业机制的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一、高校要从体制上建立和完善全员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学校要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全方位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从学校到二级学院的领导工作责任制,加强领导力度,提高组织保证;建立和完善从学生工作部门到教育教学人事等学校其它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合作,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从辅导员到全体教师的就业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从团学干部到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工作制,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前实现就业的教育和锻炼。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体系
      要动员学校各方力量,努力构筑促进就业的管理责任体系;建立有效的工作指导机制,深入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加大就业实践基地的开发力度,营造良好的学生模拟创业环境;建立教师工作量与就业指导相挂钩的制度;实施技能振兴计划,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建立有效的就业工作奖惩机制,促进就业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要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配备力度。据了解,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特别是欧美等发展国家高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比例多在1:200左右。而我国目前有的高校二级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由辅导员兼任,还没有配备专职从业人员,事实说明,这样做法不利于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要加强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对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政策水平、理论素质等要求也水涨船高,学校要及时给他们以必要的培训指导,以免造成工作局面的被动性。
      (四)、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就业工作的正常运转

    推荐访问:浅析 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 当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