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关于武汉市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6-10 04:00: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民族散居化日趋明显,城市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民族关系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本文以武汉市为个案,对当前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武汉市民族工作实践提出了要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观点,并从加强调控主体、完善调控手段、确立调控效果评估体系等方面对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武汉市城市民族关系 调控机制
      作者联系地址:武汉市鄱阳街59号,邮编4300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民族散居化日趋明显,城市民族关系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我国现有的660余座城市中,居住着8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的1/3,并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同时,由于城市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少数民族的特点,城市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城市民族关系也日益凸现出其重要性。正确处理城市杂散居民族问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仅对城市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各民族的兴旺发达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此,针对武汉市民族工作的实际,我们进行了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专题调研。我们对1990年以来武汉市民族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回顾;对1995年以来武汉市涉及民族方面的问题和纠纷进行了调查、统计;从不同类型单位、不同民族抽取500人进行了民族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对回族相对集中居住的二七街以及黄陂区田家湾土家族村进行了重点调查;分别请少数民族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对其他城市协调民族关系工作的有关资料和全国有关民族关系方面的部分理论、成果进行了学习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和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加强调控主体、完善调控手段、确立评估体系三个方面对构建杂散居城市和谐民族关系调控机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城市民族关系状况与特点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特大城市,是中国各民族人口聚散、流徙的中心城市之一,其少数民族构成及民族关系的状况较有代表性。通过调查、剖析,我们认为武汉市城市民族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复杂敏感性
      武汉市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虽然小,但民族成份复杂,其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都呈增长趋势。武汉市的少数民族成份在1964年有28个,1982年有33个,1990年则达到42个;少数民族人口1964年占全市总人口的0.41%,2000年则占总人口的0.64%。各民族的特点、文化风俗各异,特别是城市少数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较多,他们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关问题更为关注,一旦发生问题,十分敏感。由民族地区进入城市学习、旅游、经商的少数民族日渐增多,因语言不通、不了解城市的管理规定等原因易产生一系列复杂、敏感问题。城市的中心地位和各项功能也决定了城市民族关系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具有相当敏感性。
      
      (二)涉及面的广泛性
      民族关系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涉及面十分广泛。
      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异是使城市民族关系可能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差异的表现和影响十分广泛。第一,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上的差距表现在多方面;第二,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吸纳,形成城市多元文化,在城市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第三,原来集中居住的民族社区正面临逐步解体和分散的趋势,少数民族由于求学、工作、婚姻等原因在城市中的分布更加分散,从而使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接触更加频繁,联系更为广泛。因此,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同整个社会的良性运作与发展是一致的,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从社会的方方面面入手,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加以调控。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了,民族关系也将更加和谐。
      
      (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城市中,民族关系出现问题,有多种类型,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参见下表)。
      根据对1995—1999年武汉市发生的涉及少数民族方面的事件及纠纷的分析统计,可以看出:第一,近年来发生的有关少数民族问题的纠纷是多方面的,且数量呈上升趋势;第二,38起问题中,发生在本地少数民族中的有10起,涉及到外来少数民族的有28起;第三,外来少数民族管理问题占据首位,涉及少数民族群众个人的纠纷居其次;第四,在13起涉及少数民族群众个人的纠纷中,发生在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有11起,发生在少数民族之间的只有2起;第五,涉及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有30起,涉及藏族的有5起,涉及土家族、朝鲜族等其他民族的有3起。
      因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而影响民族关系的事件,表现为群众上访、串联、聚众闹事等,其表现形式是直接的;由发展差距、产业调整、经济体制变化等经济原因导致的民族问题,如少数民族职工下岗、清真“三食”企业陷入困境、少数民族人员进入城市经商受挫等,其表现形式是曲折的。2000年2月,几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农民在武汉销售葡萄干时,被一位浙江人骗走18.5吨货物,他们打印了100多份《告湖北武汉穆斯林同胞书》,准备集结在武汉的新疆人游行,散发传单,还扬言要制造血案。武汉市民委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及时妥善处理了此事,为他们追回货款,保护了他们的合法利益,才避免了事态的扩大。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属经济纠纷问题,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由少数民族与汉族个人间的经济纠纷转化为少数民族群体对汉族及当地政府的不满,从而把问题导向民族关系方面,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城市中涉及少数民族政治平等权利方面的问题,则表现得不那么明朗和公开,开始往往表现为一种不满和抵触情绪,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借其他问题爆发出来,从而影响民族关系。认识城市民族关系时,一定要透过曲折多样的现象准确把握其本质。
      
      (四)效应上的互动性
      城市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城市中少数民族完全散居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社区民族关系,从效应上呈现互相影响、互相促动的关系。民族地区和民族社区的民族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城市及城市完全散居区的民族关系,城市和城市中完全散居区的民族关系如果发生问题也会波及到民族地区和民族社区,并且可能因这种互动使民族问题扩大、激化和升级。
      我国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构成了杂散居民族关系与聚居区民族关系的互动的前提。杂散居城市的少数民族也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如武汉市13个区的每个街、乡、镇以及绝大多数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都有少数民族;同时,历史上形成了

    推荐访问:武汉市 调控 调研报告 构建 机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