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浅析《论语》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1-06-07 16:02: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儒学思想包含着诸多发展观念、和谐观念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发展理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中,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经典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和治国理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要站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立场上,积极汲取《论语》思想的精华,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论语》;社会发展;治国理政
      一、“仁者爱人”的和谐观
      “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论语》指出,只有从个人修身到“仁本道德”(即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再到“博爱”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仁者”。“仁者爱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最基本的“爱人”,二是博爱。只有做到博爱,才能达到“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境界。儒家思想主张仁心爱民,保民而王,最终实现“大同”社会。不论是孔子“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的思想观点,还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无不体现儒家治国重民、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仁政爱民”便是“王道”的基础,是治国安民的重要法宝,亦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建设工作,和谐观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二十四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其中,“友善”就体现了“仁”,要求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常怀感激之情,無论对不同国家还是不同民族都采取一视同仁,互相尊重的态度。仁者爱人,而爱人的方式是避免一切暴力行为,进行换位思考,采取平和友善的和谐态度。对于和谐社会观念的构建,“仁者爱人”是一项非常好的选择。只有做到“仁者爱人”,社会群体中才不会缺少和谐,才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仁者爱人”是一个非常宽广的概念,是“推己及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博爱众生的主旨。通过建立“仁者爱人”的社会主义和谐观念,既可以形成不断发展的社会公允道德价值,也有利于促进整体社会人文条件的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仁者爱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继承并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需求。
      二、“为政以德”的行政观
      “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治国理念,并通过“德政”来完成整个社会组织结构的优化。《论语》中,对德政的论述有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从深层次的治国方面来说,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会使社会大众紧紧围绕在自己周围,拥护本阶级的统治,进而同心同德臻于郅治。孔子在这里将德政比喻成北极星,将百姓的依附象征着众星拱之,体现了德政的巨大作用。“德”与“法”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孔子提到如果用法制禁令去治理百姓,用法律去约束他们,老百姓只为了不犯法而守法,而不是真正认识到所做行为的错误,这样就会少有是非感、羞耻心。而用道德标准来教化引导百姓,用礼法去统一百姓的言行,那么百姓对于不合理法的行为就会避免,百姓犯的错误少了,国家自然会长治久安。
      “见贤思齐”是对为政者道德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并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从为政者的角度来说,为政决策必须要遵从“德政”的标准。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讲,这就要求执政者建立“以德为政”的行政观念,并以多种方式来提高行政决策的水平。同时,“以德为政”还要关注中央集权问题。丁伊莎、刘博逸在《<论语>中的治国思想及其现代转换》中指出,从行政决策的角度来看,孔子坚持维护最高决策者的权威,反对越权决策,认为中央决策权的旁落会造成天下混乱,统治者进行决策时,一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为凭空揣测、绝对肯定、拘泥固执、唯我独尊都是决策的大忌;二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即信息来源的渠道要多,信息占有量要丰富全面,决策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决策的程序要科学实用,决策的标准要效益最大化;三要“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决策者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四要“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以德为政”的行政观念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导需求。
      三、“为政以廉”的廉政观
      在我国传统的“为政”观念中,“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认识“廉”,如何对待“廉”,如何确保“廉”,历朝历代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廉”,《论语·子路》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是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言谈,阐明了为政者需要关注的“廉洁”问题。为政者只有“廉洁奉公”才会对其周围的事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为政者做不到“廉洁”则其周围的人就不会遵从“天下为公”的道德。对于为政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要“正其身”,如果不能“自正”又何谈去教化世人呢?《论语》中这样的为政观念主要侧重于为政者自身修养水平的提高,“正”己身后方可教化世人。
      “廉耻,立人之大节,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可见,“为政以廉”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论语》中“为政以德”的思想属于社会伦理管理的内容,但从行政管理学上来看又带有西方“幽暗意识”学说的色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政者对于利益的获得或者交换是其灰色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基于内心幽暗意识的对外反应。“权力容易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使人腐化。”这种情况下,“为政以廉”则必须要通过多种保障方案来实现。世界上以儒家思想治国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新加坡,建立起了“高薪养廉”“以德倡廉”“以规固廉”的为政模式。这其中,为政者“为政以廉”观念的塑造起着核心作用。基于以上多方面的考虑,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行政理论可以借鉴“以德为政”廉政观的积极内涵,并根据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国情,将其建设为一个体系,构建新型的和谐化的社会主义“为政观”。

    推荐访问:论语 浅析 现实意义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