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减负要减心理之负] 减负减负越减越负

    时间:2019-02-06 03:18: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中小学 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引发不少恶性事故。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教育部专题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各地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温家宝总理也说要把学生的书包减下来。伴随着各种新闻媒体的强大宣传声势,目前,“减负”已成为校园内外、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社会热门话题。人们也欣喜地感受到,“减负”确实给学校带来了好的办学生机,给中小学生带来了活的学习动力,给家庭带来了新的家教观念。但是,在“减负”收到良好成效的同时,更应该知道,减负不只是减书包之重,作业之负,更要减心理之负。
      关键词:作业;减负;心理负担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96-01
      
      一、学习有兴趣,越负越有趣。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从来不缺刻苦学习,不以为苦的故事。明代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小学语文课文《一定要争气》中写道“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这些人,学习的压力绝不会比现在的学生少,然而他们并不以此为苦,甚至以此为乐,只因为他们知道要学习,以学习为乐,以学习为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开复先生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说“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都会跳起来。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相对来说,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
      所以说,减负要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当他们不厌恶学习时,我们的减负就获得了成功。这时,那重重的书包不再是压力,而是享受。
      二、不求一致,多点宽容,因材施教是兴趣的根基
      李开复先生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写道。“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模式的通病在学校中表现则是,看统考成绩判断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而成材的模式并非是一样的,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发挥。发现他们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觉得学习有兴趣,学习是享受。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撰写《季羡林的学生时代》中披露在济南第一师范小学读书期间,季羡林是颇让老师头疼的孩子,用小刀在课桌上刻画,在课本上画小人头,那对他来说还都是小事。在读小学的时候,季羡林居然还成功地做了几次小买卖,他怎么做的呢?他把婶婶给他的一些零花钱攒起来,在上学的路上,看见有卖花生的一个铺子,就买一大包花生,然后把它分装成小包,到学校里加价卖给自己的同学,赚了点钱。 读小学时候的季羡林还经常打架,当时他因为年龄小,个子也小,经常被人欺负,但是他一直要把欺负他的人,打服了为止。而且,他还主动去欺负别人,他自己也承认。他打架的时候是抱着双拳,闭着眼睛,一副滑稽的样子。受武侠小说的影响,季羡林一直梦想着当个绿林好汉,在家里用大口袋装满了黄豆和绿豆,苦练打拳。他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的,说你只要把手指,在米缸里经常这么插,时间一长,你把那个米换成沙子,你接着再插,到最后可以练成铁砂掌,而到了这个境界,你只要用手指一戳,一棵树都可以戳倒。季羡林信以为真,结果一直练到指头出血,铁砂掌依然遥不可及。这也让季羡林先生死心塌地相信,自己成不了武林高手,武的不行,他才一门心思改练文的了。1930年,季羡林参加高考时,数学仅考取了4分。如果强求一致,我想季羡林也就考不上大学,成不了大师。
      不强求致,才可以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能按自己的喜好去学习,才会觉得学习是快乐而不是恶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做一下加减便解决了问题。想要让学生不以书包为重,还是要先让学生不以书包为苦而以书包为乐。让学生从心里上喜欢学习,则书包之负,不再为重。
      
      参考文献
      [1]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
      [2]钱文忠《季羡林的学生时代》
      

    推荐访问:减负 心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