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时间:2021-06-02 12:03: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斯大林模式虽然曾经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即没有适时地根据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党的活动模式,找到党联系人民、控制权力的正确方法,最终导致了苏共覆亡。因此,苏共兴亡的最基本经验教训,就是共产党要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在执政理念、党内民主、机制创新等方面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样才能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全面成功。
      关 键 词 斯大林模式 执政党 现代化
      作者陈怡,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委党校讲师。(上海:200023)
      
      斯大林模式作为20世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实践,曾经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和苏联解体就深层次原因来说,又和斯大林模式密不可分,而斯大林模式的本质弱点在于执政党现代化的缺失。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1 ]因此,苏共兴亡的最基本经验教训,就是共产党要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这样才能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全面成功。
      
      斯大林模式—— 畸形的苏联现代化模式
      
      斯大林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人们通常称之为“斯大林模式”。有学者把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模式区别开来,但是笔者认为,由于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共产党70多年执政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和明显特征,即使是斯大林去世后的几任领导人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时期确立的各项体制,所以用斯大林模式来代替或等同于苏联模式似乎更为确切。国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纷繁复杂,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在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但是,本文认为,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应该放在更广阔的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视野下。抛开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在俄国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为回应以西方文明为基础的西方现代化挑战,而以动员型经济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在种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具有极端意识形态化的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概括起来说,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2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俄(苏联)虽然拥有现代化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但其他一些重要的现代化“参数”,如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群众普遍的文化水平、人的意识的革新等仍然处于现代化以前的水平。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不仅肩负着如此沉重的任务,而且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敌人的双重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斯大林模式的实行使苏联摆脱了众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快速推进了工业化,尤其在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巩固国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动员型经济是苏联现代化的基础,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经济任务严格服从于政治目的,为达到这些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极端化,崇高的理想与粗暴的强迫相结合,经济计划和社会计划的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极端意识形态化在苏联现代化进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在社会经济落后的条件下,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快速转变需要调动所有的力量,不仅仅是社会的经济力量,还有精神力量。
      不可否认,斯大林模式是落后国家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苏联实行这一模式后,以10多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经济上的现代化,即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凭借这一成就,苏联模式在当时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作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即使是对共产主义持有强烈敌视态度的兹·布热津斯基也认为:“把国家当作救助社会的主要手段的做法间接地提高了苏联制度的地位,因为苏联制度是国家计划和国家指导的社会革新的最典型的样板。”“在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赞颂苏联模式是现代化和社会正义的最佳最快的途径。”[3 ]这说明,斯大林模式作为一种由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的“后发先进”现代化模式,对于广大落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确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斯大林模式虽然在苏联三四十年代乃至以后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下发挥过作用,但这一模式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包含了深刻的矛盾和严重的弊端,是一种缺乏政党现代化的畸形现代化模式,对苏联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从政治上看,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当社会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落在政党身上时,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就会面临双重现代化的任务:一方面,它要以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领导,以保证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它必须不断改革自身,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要求。这两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渗透。政党的现代化可分为先发性政党现代化和后发性政党现代化。先发性政党现代化主要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诞生在议会民主中;而后发性政党的现代化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一般诞生于独立斗争或民族革命。在后一类型中,政党现代化在整个社会现代化中起主导和推动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毫无例外地都是在外部的“示范效应”影响下,甚至在其直接的压力下促动的,其现代化的模式为“后发外生型”。政党不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已经发展了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分化的结果,而是在外来的压力下,政治体系为维护其生存和发展,整合社会资源的现实需要。
      政党整合是否适应了民众的要求,应该确立一个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是否正确,对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意义。苏共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它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上发生了严重错位。苏联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斯大林个人独揽党政军大权,还搞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干部由上级委派,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斯大林执政期间,甚至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至少300万人遭到迫害。理论上的教条主义,使苏联共产党没有找到改革自身实践活动的正确途径,党内和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化进程没有继续下去,党的领导愈来愈具有行政管理性质,政治性质却削弱了。
      因此,斯大林模式的本质问题在于没有解决政党自身的现代化问题,即作为执政党在政治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权力的作用之一,就是它能够集中力量,办成个人和单个组织无法办到的事情。因此,利用国家权力在一段时间里推动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能做到的。但是要使一个国家长期健康地发展,执政党自身的建设至关重要。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长达数百年时间的历史进程,其内容是不断创新、更新的。苏联共产党从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到组织制度、工作作风,在一定程度上是背离共产主义理论、背离政党现代化轨道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政党的要求也必然提高。为了适应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政党必须不断改善内部的组织结构、体制和运作方式,使之能够更好地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巩固自己的执政基础。用消耗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为代价,用公民的信任和认同作为成本,即使换取到了经济的一时发展,这个执政党仍然是不成功的。苏共正是如此。苏联共产党的现代化完全滞后于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进程,从而导致了斯大林模式的不断被强化、畸形化。尽管斯大林模式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套适用于现代化建设的体制,从而进一步阻碍了苏联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苏联在摆脱传统社会的同时,却未能完全融入现代社会。即没有适时地根据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党的活动模式,找到党联系人民、控制权力的正确方法,没有自觉地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正是苏共覆亡最根本的原因。

    推荐访问:斯大林 执政党 现代化 模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